截断误差
截断误差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数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4428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工程数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等;截断误差的相关文献由694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明书、张大凯、刘轶中等。
截断误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428篇
占比:98.50%
总计:24801篇
截断误差
-研究学者
- 马明书
- 张大凯
- 刘轶中
- 詹涌强
- 谷淑敏
- 金承日
- 马小霞
- 杜跃鹏
- 梁红
- 陈贞忠
- 于丁
- 姜子文
- 朱霖霖
- 谭志明
- 傅德民
- 吴亮
- 廖洞贤
- 张莉
- 曾文平
- 毛乃宏
- 沈高峰
- 付立志
- 冯新龙
- 刘其中
- 单双荣
- 周继红
- 孙岚
- 崔嵬
- 常岑
- 曲小钢
- 曹俊英
- 朱长军
- 李树文
- 杨慧
- 杨林
- 王世忠
- 王庆宾
- 王晓峰
- 王波
- 王玉兰
- 盛利元
- 肖泽昌
- 蒋菊霞
- 贾鲁
- 郝振纯
- 马菊意
- 于佳利
- 于春肖
- 任立
- 何飞
-
-
周召发;
赵芝谦;
张志利;
曾进
-
-
摘要:
针对车载惯导/里程计组合导航系统中,里程计测量脉冲输出只为整数,存在截断误差的问题,提出了3种考虑里程计截断误差补偿的SINS/OD组合导航算法。首先,在传统的速度匹配组合导航基础上,将里程计截断误差作为系统状态变量,建立了基于速度观测的考虑截断误差的卡尔曼滤波导航算法;其次,为了降低噪声,不改变系统状态量,将捷联惯导输出转化为脉冲输出与里程计脉冲输出做差作为量测值,建立了基于脉冲观测的卡尔曼滤波导航算法;最后,针对随机常值模型估计里程计截断误差的局限性,提出基于高斯回归模型的里程计截断误差预测和对观测值进行补偿的方法,以实现组合导航解算。140多公里的车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脉冲观测和基于高斯回归模型的算法相比传统算法在定位精度上均提升了80%以上。
-
-
汪尊武;
张重阳
-
-
摘要:
为了分析天线平面近场测量中截断角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半波阵子组成的阵列天线为分析模型,分别针对法向波束和扫描波束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截断误差对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远场方向图的平均副瓣、第一副瓣受截断角的影响;并给出了不确定度,即确定天线远场方向图的误差数量级.该研究为实际天线平面近场测量提供了参考.
-
-
陈佳欣;
李旭生
-
-
摘要:
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在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渗流、热传导、扩散等领域.对抛物型方程进行数值解法研究,在网格剖分的基础上,先给出一个含参数的差分格式,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法和待定系数法使该差分格式的截断误差达到O(τ3+h5),通过方程组确定参数,得到一个两层高精度差分格式;然后用Fourier 分析法解出在此精度下达到稳定的条件,即r ≤19 + √1 141/60 ;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将此差分格式数值解与精确解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新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
-
张虎勇
-
-
摘要:
在相控阵天线球面近场测量中,有限扫描面和相控阵天线波束扫描将会引起较大的截断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利用余弦窗函数对近场数据进行加权处理的方法来有效减小截断误差。以半波对称振子组成的矩形平面阵作为待测天线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近场数据进行余弦窗加权处理能够大幅度减小相控阵天线波束扫描时的有限扫描面截断误差。
-
-
-
杨博;
曹书锦;
毛雅静;
周勇;
朱自强;
陈新跃
-
-
摘要:
针对欧拉反褶积法中使用单一构造指数难于表征多个异常源,而使用不同尺寸的滑动窗口或通过枚举构造指数易于导致欧拉解集庞大,增加不必要的后续处理解释工作.为此,利用聚类分析划分欧拉反褶积解集,采用截断奇异值分解法解欧拉齐次方程,以评价因欧拉反褶积所构成的大型线性方程组条件数过大而造成欧拉解的非唯一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相同尺寸异常源在不同尺寸滑动窗口下所产生的欧拉解集中优解的比例,借此分析滑动窗口尺寸和异常源尺寸间的比例关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最优化窗口.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测量点距为异常源尺寸的1/10时,最优化窗口应为异常源尺寸的3倍且小于勘探区尺寸的1/2.
-
-
蔡金珠
-
-
摘要:
平面近场天线测量系统利用天线近场区幅相分布和远场区幅相分布的数学傅立叶变换关系原理,采用高精度三维采样模块 ( 包括平面近场扫描帧和高性能微波探测器 ) 和无线电频率控制系统 ( 包括超宽带微波模块和系统控制和处理单元 ) 实现天线近场区域振幅和相位的采集 , 并进行傅立叶变换运算来获得测试天线的振幅相位和位置数据,以实现对天线的辐射参数的分析。在天线平面近场测量中,截断误差是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的一个主要误差源,当进行低增益或低副瓣天线的测量时影响尤其明显,文章在现有天线平面近场测试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转动被测天线和探头来实现球面扫描,并通过天线球面近远场变换理论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
-
孙艳荣;
张志鹏;
马利国;
李赛松;
高双林
-
-
摘要:
截断误差估计是人们在研究数值逼近中的主要问题,对近似误差的不断缩小和对精度计算的不断提升是工程问题上坚定不移的探索目标.本文着重以截断误差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最优化误差控制问题,通过对插值问题和数值运算问题上误差控制的探讨,证明误差控制的理论,达到优化设计误差问题的目的 .
-
-
赵建刚;
张玉祥;
陈家照;
姜勰
-
-
摘要:
针对多数情况下受损结构的损伤前参数无法获得,且实际中结构高阶模态较难获取的问题,从理论上推导并提出广义均布载荷面的损伤识别方法.分别构建广义均布载荷面曲率和基于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广义均布载荷面曲率的损伤指标.以两端固支的T型简支梁为例,数值分析和对比柔度曲率、均布载荷面曲率、广义均布载荷面曲率和基于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广义均布载荷面曲率四种指标的损伤识别效果,结果表明:上述四种指标均只需低阶模态参数就可识别出损伤,但后三种指标的识别效果优于第一种;广义均布载荷面曲率指标比均布载荷面曲率指标截断误差小,并具有一定的抗噪性;只有基于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广义均布载荷面曲率指标只需结构损伤后的参数,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
高生阳;
Gao Shengyang;
贾小林;
Jia Xiaolin
-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当由地面监测站拟合出的广播星历参数按照相应的广播星历参数的标准进行截断转换为二进制注入到卫星上时,会产生星历参数截断误差,进而对卫星位置计算产生影响.广播星历的比例因子及比特位对卫星定位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木文首先利用地而精密测轨数据分别拟合出了北斗16参数广播星历和18参数广播星历,然后根据16与18参数各自的比例因子和比特位对其进行了截断,计算卫星位置后再与精密星历进行对比,发现18参数的截断误差要明显小于16参数,完全满足北斗全球系统的精度要求。本文通过对两种广播星历参数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表示方法带来的截断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
-
-
CHANG Cen;
常岑;
WANG Shi-zhong;
王世忠;
WANG Qing-bin;
王庆宾;
JIA Lu;
贾鲁;
WU Liang;
吴亮
-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针对利用重力场模型方法计算地球外空间扰动引力的精度时,模型截断误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该文利用重力场模型阶方差分析地球外部空间扰动引力截断误差,并与用重力异常阶方差Rapp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阶低空部分,Rapp模型与实际重力异常阶方差相差最大,达到17.1253mGal;重力场模型计算扰动引力与计算点高度有着密切联系,截断误差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迅速衰减;当计算高度为0.2km时,使用36阶的模型计算扰动引力,截断误差达到25.9578mGal;当计算高度超过400km时,即使用36阶模型,截断误差也可以控制在1.5mGal内.
-
-
-
-
-
-
-
郭海荣;
杨元喜;
周鸿伟
- 《2007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为了准确地描述原子钟的时域频率稳定性特性,本文研究了影响原子钟时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能量谱噪声、测量分辨率噪声、频率漂移、无数据段、周期变化分量、相位跳变和频率峰值以及能量渗漏误差和截断误差等。推导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数学表达式,明确了对时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减小其影响的方法。
-
-
-
朱禾;
孙岚;
廖洞贤
- 《江苏省气象学会2010年气象科技发展论坛》
| 2010年
-
摘要:
集中讨论了如何决定大气数值模式空间分辨率的问题.首先给出模式分辨率的定义和模式各方程都应满足的不等式,并在此基础上,用尺度分析和单波的方法推出模式水平和垂直分辨率的预估公式.还给出针对一般模式,以预估公式作基础,选择一系列分辨率,用比较试验,结合大气结构特点,最终确定模式分辨率的方法.并用浅水模式进行了水平分辨率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