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子钟

原子钟

原子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04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120篇、专利文献18307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时间频率学报、百科知识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6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1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等;原子钟的相关文献由1656位作者贡献,包括雷海东、顾思洪、张首刚等。

原子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2.05%

会议论文>

论文:120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18307 占比:97.31%

总计:18813篇

原子钟—发文趋势图

原子钟

-研究学者

  • 雷海东
  • 顾思洪
  • 张首刚
  • 陈景标
  • 王育竹
  • 杜润昌
  • 张振伟
  • 陈星
  • 杨仁福
  • 赵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照星; 唐东
    • 摘要: 太空浩瀚,斗转星移;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古至今,人们都能清晰感知到时间的流逝。为了准确计量时间,随着时代发展,时间计量工具在不断更新换代,从日晷、沙漏、水钟,到机械钟、石英钟,再到原子钟,精确度越来越高。如果说日晷、沙漏、水钟是“鲁班尺”,那么机械钟、石英钟就是“卷尺”,原子钟则是“千分尺”。
    • 摘要: 原子钟是时间频率体系的核心设备,是标准时间频率信号产生的基础,其性能决定着时间频率系统的技术水平,在守时、授时、定时端都有重要应用。《时间频率学报》邀请国内具有丰富的原子钟研制经验的专家学者撰写了6篇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内相关原子钟研究的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 郭衍莹
    • 摘要: 星载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近年来,由于原子钟小型化和芯片化技术的发展(如超薄铷钟和CPT钟的研制成功),使得弹载原子钟在军事设备上,尤其是在导弹制导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并成为系统的关键部件。本文主要介绍了原子钟被称为航天系统的心脏或关键部件的原因,原子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如“相对论效应修正”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 顾焕峰
    • 摘要: 在金融领域,特别是证券高频交易方面,“时间”是个非常敏感的词;证券交易需要第一时间准确地将订单送出去,而且在整个交易环节中订单的“穿越时间”要尽量小。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用基于FPGA的授时与守时技术来精准测试订单的“穿越时间”,并搭建相应的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测试精度高、部署方便、易于扩展等优点,非常适合金融领域中多套系统异地部署场景下的时延测量。
    • 杨军; 朱宏伟; 刘志栋
    • 摘要: 基于分区式线型阱的汞离子微波钟已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空间在轨飞行验证,为今后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实现单向导航奠定了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四极阱+十二极阱”的分区式线型离子阱,主要采用离子数密度分布模型,数值分析了轴向和径向的势阱结构特征,研究了该离子阱的离子囚禁性能,给出了囚禁离子的设计参数,估算了该离子阱应用于汞离子微波钟的二阶多普勒频移大小。论证了四极阱中实现光抽运与荧光探测,十二极阱中实现离子与微波相互作用及自由演化稳定存储功能的可行性。该项工作对于高性能离子囚禁钟和质谱仪的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句博文; 云恩学
    • 摘要: 在微波原子钟里,微波用于激励原子的钟跃迁以获得鉴频信号,微波的相位噪声是限制微波原子钟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本工作中,实现了一种用于相干布居囚禁(CPT)原子钟的低噪声、结构简单的微波频率合成器,以满足高性能CPT原子钟需要。合成器主要由100 MHz恒温晶体振荡器(OCXO)、声表面滤波器、带锁相的介质振荡器(PDRO)和直接数字合成器(DDS)组成。经测量,对于1 Hz、100 Hz、1 kHz和10 kHz频率偏移处,其输出的3.417 GHz信号的绝对相位噪声分别为-61、-107、-118.6和-124 dBc/Hz。在1 s平均时间处,预期的交调效应对原子钟短期频率稳定的限制仅为5.8×10^(14)。该设计不仅为小型化高性能CPT原子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微波合成器,还可应用于POP、冷原子CPT等微波原子钟
    • 张学锋
    • 摘要: 2022年1月20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ROCkN项目,计划将GPS卫星上的原子钟全部替换成“光钟”,从而使测量精度得到百倍提升。2022年2月10日,新华社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进行全面报道,计划将“光钟”送入中国空间站,建立太空时间测量系统。
    • 宋跃; 王贵
    • 摘要: 报道了一款尺寸大小、引脚定义和主要功能与美国SA.45s芯片级原子钟兼容的低功耗小体积CPT(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原子钟。研制工作以降低工艺难度,易于工程实现为原则,回避了技术难度较大的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技术和高真空绝热等技术工艺。其物理部分以边长3.5 mm的传统立方形玻璃气室为核心,填充^(87)Rb原子和缓冲气体;电路部分以低功耗STM32单片机为核心。对整机零部件进行体积和功耗的优化并通过软件算法对频率温度特性进行学习和智能补偿,最终产品外形尺寸为4.0 cm×3.5 cm×1.2 cm,重量30 g,稳态功耗0.53 W。样品经中国计量院校准,启动时间2 min 15 s,跟踪外秒24 h稳定性50 ns峰峰值,跟踪外秒1天后断开外秒24 h最大偏差1.4μs,短期频率稳定度7.1×10^(12)/1 s,相位噪声-101 dBc/Hz@10 Hz。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典型的芯片级原子钟的水平。
    • 汪中; 陈景标
    • 摘要: 激光原子钟基于相干布居数囚禁(CPT)和激光器模式锁定的基本原理,其谐振腔内仅有两个模式可以振荡,而且这一设计可以使两个纵模振荡频率与特定工作原子的跃迁频率相等,且相互锁定。而且由于激光谐振腔内插入的干涉滤光单元和CPT单元的双重作用,使两个模式的频率间隔精确等于工作原子的基态超精细结构跃迁频率,并且在谐振腔模式中具有最高增益。通过对激光器腔长、增益,以及腔内插入单元的稳定控制,以此方法建成的激光器将有两个稳定的纵模输出,而两纵模之间的拍频将精确等于CPT系统工作原子的基态超精细能级的跃迁频率。直接检测两个纵模的拍频,就可以获得高稳定度的标准频率输出。而且由于其模式锁定过程是一个物理的自动牵引锁定过程,不再像一般原子钟那样依赖于锁定电路和对原子跃迁信号的探测和识别。因此有望获得更高的稳定度。其标准频率的信号强度,信噪比也会大大高于以往方法产生的原子钟输出信号。
    • 李特; 张为成; 王建敏; 李秀海
    • 摘要: 星载原子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导航定位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BDS-3系统于2020-07-31正式建成开通,搭载原子钟为铷钟和氢钟。基于IGS官网提供的精密钟差产品,采用不同评价指标,对BDS星载原子钟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具体步骤为:对原始钟差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并分析,采用四分位数法和分段线性插值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同时解算原子钟的频率准确度和频率漂移率,然后对钟差数据进行拟合并分析拟合残差,最后分析不同系统不同原子钟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BDS-3和BDS-2的频率准确度量级为10^(-12)和10^(-11),频率漂移率量级为10^(-18)~10^(-17)。BDS-3原子钟性能优于BDS-2,氢钟性能优于铷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