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体问题

三体问题

三体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天文学、航天(宇宙航行)、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19003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物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等;三体问题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俊峰、郑学塘、郁丽忠等。

三体问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9003 占比:99.99%

总计:919107篇

三体问题—发文趋势图

三体问题

-研究学者

  • 李俊峰
  • 郑学塘
  • 郁丽忠
  • 龚胜平
  • 姜付锦
  • 宝音贺西
  • 赵育善
  • 马大柱
  • 于锡峥
  • 侯锡云

三体问题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明
    • 摘要: 力学是大学诸多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也是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习力学课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考虑到力学学习中常涉及大量公式和复杂计算,该文应用基于Python语言开源免费的软件库,对力学经典问题的物理过程进行求解并可视化,可以使抽象的方程和其背后的物理规律变得生动直观,使学生对力学规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 谭盼; 沈欣和; 侯锡云; 廖新浩
    • 摘要: 1/1共振是限制性三体问题或行星三体问题中最低阶的平运动共振,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5个平动点对应1/1共振的5个平衡点,束缚在不同的1/1共振态时,系统在空间中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轨迹,如蝌蚪型轨道、马蹄型轨道等;而在大偏心率和高倾角下,系统存在其他类型的1/1共振态。太阳系内存在许多自然共轨系统,如木星的特洛伊小天体及土卫的共轨运动等;近年来,在近地空间中已探测到数十颗与地球共轨的小天体,在轨道的长期进动、大行星摄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小天体可能在不同的1/1共振态之间频繁地迁移。哈密顿系统和Hill三体问题是研究1/1共振的两种有效途径,按照一般摄动理论的常规做法,用哈密顿系统处理1/1共振的主要内容有:摄动函数展开、正则变换或平均化消除短周期项、理想共振模型及长期摄动理论等。在合适的摄动函数下,哈密顿系统可以研究1/1共振的全局动力学,另一方面,Hill问题主要处理两个小质量天体的相对距离较近时的相对运动。限制性问题中的Hill方程是人们熟知的,而具有完全相同形式的一般Hill三体问题可以处理两个小天体质量均不为0的情形。在一定的假设下,一般Hill问题的运动方程可以写成与哈密顿系统的正则方程上相似的正则形式,由此可借助平均化方法建立长期摄动理论。除分析理论之外,亦可采用数值途径去研究1/1共振,如周期轨道族的数值延拓、庞加莱截面以及平衡点不变流形的计算等。
    • 王永
    • 摘要: 中学物理中经常涉及“无穷远”的概念。在一般问题中,当两个物体相距足够远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就可以视为“无穷远”。天体力学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无穷远”与星球的希尔球半径相关,许多涉及“无穷远”的问题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
    • 王艾雪; 张晨; 王蜀泉; 张皓
    • 摘要: 大幅值逆行轨道(DRO)是地月空间中的一类周期轨道,这类轨道具有长期稳定、入轨能量低的特点,可作为未来载人月球以及载人火星任务的中转站。面向载人任务的DRO入轨问题应重点考虑任务安全性,并综合考虑飞行时间和脉冲消耗。基于地月自由返回轨道设计了两脉冲直接转移和四脉冲月球借力转移轨道。首先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下计算了4类自由返回轨道的解族,其次采用地心顺行月心逆行自由返回轨道,获得直接入轨和月球借力2种方式进入不同周期DRO所需的飞行时间和脉冲消耗。仿真表明:对于共振比2:1的DRO轨道,直接入轨方式所需的速度脉冲约为607 m/s,飞行时间约为6.17 d,飞行器在DRO入轨脉冲失效的情况下也可无动力返回地球。四脉冲月球借力方式所需的速度脉冲约为241 m/s,飞行时间约为14.53 d。
    • 邵瀚雍
    • 摘要: 三体问题是—个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难题.自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首次定义三体问题开始,人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努力了 300年之久.欧拉和拉格朗日先后研究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三体系统问题,而庞加莱首先考虑了限制性的三体问题,但发现其轨迹十分复杂而无法描绘.他转而证明了三体问题不存在解析解,并着手创立了一门崭新的学科——非线性动力学.充满生命力的非线性动力学或能为人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路.
    • 李翔宇; 乔栋; 程潏
    • 摘要: 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问题是航天动力学领域中的经典问题,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并将在人类由近地延伸到深空的航天活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并总结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未来的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展望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与挑战.首先阐述了三体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回顾了三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程.其次,系统概述了三体系统平衡点附近的局部运动特性,介绍了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解析与数值求解方法,给出了拟周期运动的最新进展.同时总结了共振轨道、循环轨道、自由返回轨道等三类三体系统全局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与研究进展.再次,从不变流形理论和弱稳定边界理论两个方面综述了三体系统中低能量转移与捕获轨道设计的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在编队飞行、导航星座设计两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全月面覆盖轨道设计、三体系统下的小推力轨道优化和三体系统的三角平衡点开发利用中值得关注的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 吕俊君
    • 摘要: 拉格朗日点是平面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的5个特解,鹊桥中继卫星可以围绕拉格朗日L2点做圆周运动实现地月通讯.我国在拉格朗日点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收获了重大成果,以拉格朗日点为背景素材的试题也频频出现,在天体运动教学中应该重视.
    • 冯浩阳; 岳晓奎; 汪雪川
    • 摘要: 研究实时、高效、稳定性强的高性能空间轨道计算方法对于中国未来航天工程具有重大应用价值.针对强非线性系统的多维两点边值问题,提出了一种拟线性化-局部变分迭代法(QL-LVIM),通过拟线性化(QL)思想,将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具有一定迭代格式,并且成对出现的初值问题,进而通过局部变分迭代法(LVIM)对其进行求解.利用拟线性化的大范围收敛特性和局部变分迭代法的快收敛、高精度特性,该方法能够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快速精确获得摄动Lambert问题的初速度和转移轨道,其收敛域远大于传统的牛顿打靶法,为航天器轨道转移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稳定性强的新型计算方法.在不同轨道情形下,与几类参考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在计算效率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并且能够在大范围内实现快速收敛.方法的有效性在地-月系三体问题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 周敬; 胡军; 韩铭麟
    • 摘要: 针对三体问题中共线平动点附近的小推力轨道转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法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推导了推力幅值和方向角的最优控制律,得出协态变量初值是转移轨道唯一决定因素,据此将轨道转移问题转化为两点边值问题;然后,将状态变量和协态变量整合形成增广系统,利用微分修正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两点边值问题求解器.同时,引入调节因子和推力幅值延拓技术,以提高求解器的鲁棒性、收敛性和解决转移时间较长时轨道难以收敛的问题;最后以地月系统L1点附近Halo轨道间的转移问题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微分修正技术的小推力轨道转移设计方法,避免了常规的协态变量初值猜测过程,可以实现[-1, 1]范围内任意初值猜测情况下的迭代收敛,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于其他以两点边值问题为基础的工程实际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