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物
戏曲文物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424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文史知识、收藏.拍卖、文化遗产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等;戏曲文物的相关文献由10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竹三、王潞伟、车文明等。
戏曲文物
-研究学者
- 黄竹三
- 王潞伟
- 车文明
- 苏翔
- 冯俊杰
- 冯建志
- 曹雪芹
- 杨一帆
- 段飞翔
- 洪畅
- 王泽庆
- 苗田
- 高晓勇
- 侯毅
- 元鹏飞
- 刘俊珍
- 刘俊珍2
- 刘兴利
- 刘念兹
- 原君
- 吕梦柯
- 吕维洪
- 吴海肖
- 吴若峰
- 周祖昌
- 姚中亮
- 姚春敏
- 姬海冰
- 孟梓良
- 尔冬
- 崔武杰
- 康保成
- 康茹
- 廖全京
- 张勇风
- 张勇风1
- 张存亮
- 张宇煊
- 张弦生
- 张浩然
- 张童心
- 张继超
- 张维平
- 张艳琴
- 张静
- 徐子方
- 徐建国
- 捷之
- 故宫博物院(图)
- 文
-
-
王潞伟;
张浩然
-
-
摘要:
山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使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传统剧场遗产是其重要组成。据有效统计,山西传统剧场遗存数量为3515座,其中,金元时期16座,全部在山西,明代46座(全国87座),清代民国剧场在3453座以上。这些剧场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晋东南最多,晋南次之,晋中稀疏,晋北偏少的特点,且各地区域建筑技法和风格较为明显。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可知,传统剧场面临着被“占用”“废弃”、损毁严重、缺乏保护修缮、脱离民众等问题,亟待社会各界关注。
-
-
王潞伟;
苗田
-
-
摘要:
目前,对于木偶皮影戏的固定戏台建筑遗存关注还不很充分,通过对平遥地区原地留存的几座木偶皮影戏台的调查和研究,认为木偶皮影戏成本低、演出频率高、以及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场域是驱使木偶皮影戏固定戏台建筑创建的主要缘由。对木偶皮影戏台的调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剧场的类型研究,而且为“禁戏”“夜戏”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参考。
-
-
-
-
摘要: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以2014年建立的戏剧与影视学院为依托,该院前身为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被批准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博士点,是全国唯一的以戏曲文物为核心的专门研究机构。
-
-
肖宇强
-
-
摘要:
海外藏中国戏曲与民俗文物是展示我国传统戏曲及民俗文化的一扇窗口,对其进行搜集、分类、整理,能丰富国内戏曲、民俗文化专题研究的相关物证资料。"数字孪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数字化建模及虚拟复原技术,其在海外藏珍稀戏曲与民俗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通过甄别和遴选出一批海外藏珍稀中国戏曲与民俗文物,获取其资料信息,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创建"数字孪生体",同时依托"数字孪生博物馆"等平台,能开启海外藏中国戏曲与民俗文物的数字化存储、多元化展示等范式,有助于推动戏曲、民俗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与高效利用。
-
-
李宝宗
-
-
摘要:
一、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简介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一家于2011年5月经河南省文物局、民政厅批准建立的股份制民办博物馆;馆址位于郑州市中原西路636号,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展厅面积680平方米,备案(无偿捐赠)文物1516件(套);仰韶文化美陶、北魏隋唐墓志、汉唐宋元名砚、宋金杂剧砖雕及唐宋元明生肖文化文物,为其五大特色收藏。
-
-
高晓勇;
杨一帆;
曹雪芹
-
-
摘要:
自元代起,山西村落中演剧活动逐渐兴盛,因此在乡野间诞生了众多的戏台。百余年来一些学者在研究该地区戏曲文物、戏台单体、乡村聚落、民俗文化的著作或论文中,介绍了戏台的发展演变和形制,简述了戏台在聚落中的空间位置,分析了戏台建筑与民俗信仰的关系。这些论述为开展山西乡村聚落戏台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也提供了一些重要思路。不过这些专著和文章虽然论及了乡村戏台的诸多问题,却未能将具体区域戏台与聚落的空间关系作深入阐述。
-
-
-
-
摘要:
王建设,男,1963年10月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专业,学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访问学者。担任焦作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覃怀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获得焦作市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教授《声乐》《声乐与表演》等课程;研究方向为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和戏曲文物学。
-
-
高晓勇;
杨一帆;
曹雪芹
-
-
摘要:
自元代起,山西村落中演剧活动逐渐兴盛,因此在乡野间诞生了众多的戏台.百余年来一些学者在研究该地区戏曲文物、戏台单体、乡村聚落、民俗文化的著作或论文中,介绍了戏台的发展演变和形制,简述了戏台在聚落中的空间位置,分析了戏台建筑与民俗信仰的关系.这些论述为开展山西乡村聚落戏台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也提供了一些重要思路.不过这些专著和文章虽然论及了乡村戏台的诸多问题,却未能将具体区域戏台与聚落的空间关系作深入阐述.
-
-
-
闫博
-
-
摘要:
昔阳宋金文化博物馆以出土文物展示昔阳县在宋金时期的民俗文化风貌.其中一张金墓壁画散乐图的说明牌用词不准确,为了找到准确的解释,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以宋、金、辽文献和文物资料为主,兼引其他时代的文献为证,并参考实物遗存,综合比较后得出结论,建议此处说明改为"竹竿子"为宜.
-
-
元鹏飞
-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作为文学史料的重要组成和来源,文物发现往往可以证一字之伪,足以发人所未料之覆.近年来中国戏剧史的重大进展,就主要体现在文物发现导致的视野改变,最突出的表现是戏曲脚色制的长足进步.首先,沉埋于文献中的"杂剧色"被钩稽出来,改变了学界对中国戏曲脚色演化进程的根本认识;其次,宋金"杂剧色"演出的图像资料证实宋元当为中国戏剧的首个黄金盛世,其中心一是汴京,一是洛阳;第三,由此可以看出,宋金杂剧色成熟的戏剧演出和曲唱艺术相结合导致了宋元戏曲的"原生形成";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由此提出了中国戏剧是迥异于西方戏剧发展道路的"演员中心制"体系,是对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百年来中国戏剧史理论体系和话语格局的全面革新.
-
-
-
-
-
-
-
-
- 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1-15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浅表埋藏文物的调查用文物检测工具箱,涉及文物检测工具箱技术领域,该浅表埋藏文物的调查用文物检测工具箱,包括工具箱本体,所述工具箱本体的上表面靠近正面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多个按钮,工具箱本体的上表面靠近背面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顶盖,按钮下表面活动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压杆,压杆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压杆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板,第一齿条和活塞板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齿轮,齿轮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齿轮,第一齿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短杆,活塞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杆,长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远离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