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志向远大

志向远大

志向远大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党的生活(河南)、意林、湘潮:理论版等; 志向远大的相关文献由117位作者贡献,包括俞荣新、齐夫、廖静等。

志向远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94.49%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5.51%

总计:127篇

志向远大—发文趋势图

志向远大

-研究学者

  • 俞荣新
  • 齐夫
  • 廖静
  • 朱晓刚
  • 韩延明
  • Johan
  • Lindsten
  • 一念清凉
  • 严华
  • 之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毅; 刘蓉蓉
    • 摘要: 近年来,刘家冲小学坚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石榴籽一家亲”的校园主题文化,实现文化润校、特色兴校。红石榴文化植根校园。学校以“团结向上行稳致远”为校训:团结是一种前行的力量,正如“石榴籽红抱成团”,班级内部、学校内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都要团结;向上是一种前行的态度,正如“石榴花开红艳艳”,学校师生的品质、精神、学识都要向上蓬勃发展;行稳是一种前行的姿态,正如“石榴结籽沉甸甸”,学校师生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低调做人;致远是一种前行的方向,正如“石榴溢香传四方”,学校师生要志向远大,登高望远,高调做事。
    • 薛文章
    • 摘要: 胡瑗,字翼之,从一介布衣到太子老师,终身矢志教育,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对于胡瑗的籍贯,如今常见的说法是,他祖籍在陕西安定堡(今陕西子长县),生于今江苏如皋县。胡瑗是胡讷的大儿子,自幼聪颖好学,7岁就能写文章,13岁通五经,被乡邻视为奇才。胡讷曾经非常欣慰地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胡瑗读书勤奋,好学上进,志向远大,常以圣贤自任。不过,因为家里贫穷,无力供他读书,胡瑗早年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 王艳梅
    • 摘要: 马骏,1895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一个回族商人家庭。1912年就读于吉林一中,他聪明好学、思想进步、关心国家大事,志向远大。1915年,马骏进入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后考入南开大学。五四运动中,马骏发起并成立了学生联合会,成为五四运动京津地区主要青年领袖之一,并结识了学长周恩来,由于理想、志趣相投,两人很快成为革命挚友。马骏与周恩来、邓颖超等进步青年共同创立了革命进步团体——觉悟社,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 吴桐祯
    • 摘要: "鸿鹄"指天鹅,因为它飞得高,故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涉"是陈胜的字。陈涉少年时,曾经给人家当雇农。一天他在农田中干活时"怅恨久之",并对同伴说:"以后我们如果谁富贵了,不要忘掉其他人。"
    • 摘要: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原典: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释义:这意思是,身负重担而路途遥远的人,并不选安身的地方。它比喻志向远大、投身伟业的人,不会在事业未竟之时停下脚步、选择安逸的生活。无论前路多少艰难险阻,有多少磨难,或是已经收获了多少成就,都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
    • 梁俊琦
    • 摘要: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抓获其首领,便可瓦解其战争机构。好比群龙无首,离开大海战于郊野,必然陷于穷途末路。故事张巡用计射退尹子奇张巡是唐朝开元末年人,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年轻时就志向远大,不拘小节,结交的都是理想远大者或宽厚长者,讨厌和庸俗之辈交往。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
    • 陈璐
    • 摘要: 古语有云,“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这里的“远志”指的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中地区的植物。东晋名士谢安年轻时已隐居,朝廷多次劝他为官未果,后来家道中落,不得已出山做了官。当时谢安始入仕途,羽翼未丰,有个名为郝隆的大臣嘲讽他“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隐居时看似志向远大,出山为官也不过如此)。他哪里想得到,当时不起眼的谢安,后来成为一代名相,力挽东晋王朝于危难之中。
    • 王善常
    • 摘要: 格木河急匆匆地从北而来,走到格木镇以西三里地时,一头撞进群山之中,像迷路了一样,转来转去,穿过几个石洞,绕过几个崖壁,最后才寻到出路,一路向南,欢快地流向了遥远的地方。格木镇有三个志向远大的少年——铜锁、海涛和小胖。他们坚信,格木河的尽头一定是大海。他们正在筹划建造一艘船。
    • 刘吉同
    • 摘要: 范滂,字孟博,东汉末年(220)汝南郡征羌(今漯河市召陵区)人,少年便因节操高洁而闻名乡里,长大后更成为一代名士和反腐斗士。他一生短暂但却不缺惊涛骇浪,第一个"浪头"是他在河北冀州掀起的。这年"冀州饥荒,盗贼群起",河北大乱。范滂临危受命,以朝廷清诏使的身份,前往冀州巡视,打击贪官、安抚百姓和救济灾民。范滂从小就志向远大,认为这次是实现自己理想难得的机会,他"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 珊珊; 曹阳(绘)
    • 摘要: 猜一猜请根据图片和故事猜成语。成语:_____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叫班超的人,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替人抄书挣钱养家。一天,他在抄书的时候,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为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大丈夫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