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脏黏液瘤

心脏黏液瘤

心脏黏液瘤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1513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海南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楚雄州2015年科学技术学术年会等;心脏黏液瘤的相关文献由470位作者贡献,包括沈振亚、刘春梅、刘颖等。

心脏黏液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513 占比:99.22%

总计:21683篇

心脏黏液瘤—发文趋势图

心脏黏液瘤

-研究学者

  • 沈振亚
  • 刘春梅
  • 刘颖
  • 卫永太
  • 叶华安
  • 吕斌
  • 吴美
  • 吴颜
  • 周洲
  • 唐晓君

心脏黏液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海立
    • 摘要: 心脏黏液瘤属于较为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很少为恶性。其主要致病原因可能是间叶细胞长大后向心腔内突出形成肿瘤,具体机制尚未探明,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昏迷等。目前本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后,最佳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其预后通常较好。
    • 杜欢
    • 摘要: 心脏也能长肿瘤?是的,你没有听错,心脏肿瘤作为一种罕见的实体瘤,多数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心脏肿瘤心脏肿瘤是生长在心肌或其邻近组织的新生物,可分为原发性心脏肿瘤和继发性(转移性)心脏肿瘤。原发性心脏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心脏黏液瘤起源于卵圆孔及其附近的心内膜下原始间充质细胞群,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生长及演化。
    • 李红丽
    • 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黏液瘤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2000例疑似心脏黏液瘤患者,且研究时间均开始于2019年1月,终结于2020年12月,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中,纳入患者确诊心脏黏液瘤40例,其中右心房黏液瘤12例、左心房黏液瘤28例,瘤体最大体积为7.54cm×5.45cm×3.87cm,瘤体最小体积为2.02cm×1.39cm×1.11cm。超声诊断诊出病症39例,其中右心房黏液瘤11例、左心房黏液瘤27例,右心房黏液瘤患者可见胸骨左缘3-4肋间明显杂音,且右侧卧位更为清晰;而左心房黏液瘤患者可见心尖区杂音,且左侧卧位更为清晰。超声诊断病症诊出率、肿瘤形态、瘤蒂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P>0.05)。结论:心脏黏液瘤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反映患者瘤体形态、体积、瘤蒂特征等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
    • 陈建红; 王园; 冯洁惠
    • 摘要: 总结2例中晚期妊娠合并母体心脏黏液瘤患者行多学科协作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针对术前母儿监护及围手术期护理的重难点问题,采取多学科协作组建应急反应团队,术前严密产科监测,监测瘤体警惕瘤体嵌顿瓣膜梗阻,栓塞预警管理;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肝素化后子宫活动性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术后精准容量管理;个体化心理护理。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天、第13天康复出院。
    • 孙如镜; 高培毅
    • 摘要: 目的将心脏黏液瘤颅内并发症的影像学特点与其发病机制相结合,了解其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影像学特点帮助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25例心脏黏液瘤颅内并发症患者,并进行详细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颅内并发症主要包括:脑梗死11例,黏液瘤性动脉瘤8例,脑实质转移瘤8例,脑微出血5例。7例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并发症。其中,脑梗死在磁共振成像上主要表现为皮层及皮层下的多灶、点状梗死灶。动脉瘤在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上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血管远端、多发、梭形或囊状。脑实质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为恶性表现,呈进行性、多灶性、出血性病变,信号多样。微出血灶在SWI/GRE上表现为点状低信号,伴或不伴有强化,强化的病灶有生长的趋势,考虑为小转移瘤可能,建议密切随访复查。结论心脏黏液瘤颅内并发症多样,包括梗死、黏液瘤性动脉瘤、转移瘤和微出血。因颅内并发症可发生在心脏黏液瘤切除前后,故对黏液瘤患者进行神经影像学随访十分重要。
    • 朴雄; 许钦琦; 张莲美; 李星云
    •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期间患有脑梗死并左心房肿瘤的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左心房大片坏死组织周围存在少量恶性肿瘤,但无明确表明肿瘤分型.结论 人体的肝脏、心脏、肾脏都可能发生占位性病变,其中心脏占位性病变比较高发,现阶段对于任何心脏恶性肿瘤术前、术后抗癌治疗方案的制定,肿瘤的病理分型是至关重要的,心脏恶性肿瘤术后早期的化疗,可以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作为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Ki-67主要用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Ki-67的值越高,说明细胞增生越活跃,肿瘤生长越快,组织分化越差,对化疗也越敏感.
    • 田钦南; 陈祎; 李燕君; 李美笑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脏黏液瘤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择取6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18例位于右心房,42例位于左心房,瘤体体积最大为7.5×5.4×3.7cm,最小为2.0×1.4×1.1cm。在超声诊断图像、回声诊断结果、活动范围诊断结果、瘤体形态诊断结果、瘤蒂特征诊断结果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脏黏液瘤,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将瘤体形态、位置、体积、瘤蒂特征以及回声等显示出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林静茹; 朱振辉; 王浩; 吴伟春; 孙洋; 李晓宁; 陶瑾; 王海苹; 刘梦怡; 王建德; 权欣; 李晓妮
    • 摘要: 目的 探究心脏黏液瘤(CM)多模态成像特点及其多模态诊断模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阜外医院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诊为CM的178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M组和非CM组,根据超声心动图特点将CM组划分为典型CM组和非典型CM组.分析归纳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点,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78例初诊为CM的患者中有16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89.9%),病理证实CM患者150例,10例为非CM患者:低度恶性纤维黏液肉瘤1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血栓3例.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MSCT、CMR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3.8%、96.3%、100%.典型CM组合并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比例低于非典型CM组(25.4%vs 53.1%;2.5%vs 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78、9.027,P均=0.003);典型CM组左心房前后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显著大于非典型CM组[(39.21±6.34)mm vs(35.92±5.72)mm;(1.59±1.67)m/s vs(0.90±0.2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7、2.040,P=0.020、0.043);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成像显示,非典型CM组平均长径显著小于典型CM组[(34.81±17.43)mm vs(45.99±16.73)mm],瘤蒂或基底宽度显著大于典型CM组[(13.02±7.28)mm vs(9.97±4.7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4、-2.506,P=0.001、0.014),非典型CM的分布、附着部位、形态、活动度、瘤蒂存在情况以及房室瓣口梗阻情况与典型C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R成像显示非典型CM T1、T2加权像信号强度与典型CM类似(P均>0.05).非CM占位平均长径小于典型CM,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短径与典型CM类似,瘤蒂或基底的宽度显著大于典型CM[(13.35±6.80)mm vs(9.97±4.7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6,P=0.046);非CM占位分布情况、附着情况、形态、瘤蒂存在情况及活动度与典型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CM占位T1加权像以等信号和高信号为主,T2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1/2患者存在早期灌注、延迟强化,与典型CM的CMR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M多模态成像特点,心脏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应综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可疑CM的典型性,对考虑为非典型CM的心脏占位进一步行心脏CT和CMR检查评估占位良恶性及组织类型,有效提高CM诊断效能,降低误诊率,有助于做好术前规划.
    • 付文华; 瞿千千; 吕海东
    • 摘要: cqvip: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6岁,主因"头晕、意识障碍15 min"于2020年9月2日09∶43急诊入院。患者于15 min前行走中突发头晕,随即出现意识不清、摔倒在地,无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家属打120送至我院。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史。已婚已育,配偶及子体健。
    • 李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黏液瘤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黏液瘤患者44例,均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黏液瘤瘤蒂、比较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结果 手术结果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下腔静脉入口、右房游离壁、卵圆窝(右房侧)、右室游离壁、左心耳、左房后壁、左房顶部、卵圆窝(左房侧)存在心脏黏液瘤瘤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率为100%.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大小(13.6±3.7)mm、瘤蒂准确(100.0%)、回声均匀(43.2%)、形状分叶状(84.1%),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脏黏液瘤大小(40.3±2.5)mm、瘤蒂准确(70.5%)、回声均匀(54.5%)、形状分叶状(61.4%)(P<0.0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效果明显更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黏液瘤中诊断过程当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接近手术结果,可以更加突出自身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