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丁卡因

丁卡因

丁卡因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0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8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山东省麻醉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第二十次全军麻醉与复苏学学术年会、2018年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等;丁卡因的相关文献由1176位作者贡献,包括阎位明、周远大、M·D·科拉尔等。

丁卡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 占比:89.9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48 占比:9.49%

总计:506篇

丁卡因—发文趋势图

丁卡因

-研究学者

  • 阎位明
  • 周远大
  • M·D·科拉尔
  • 赵为禄
  • 刘晶
  • 夏中元
  • 张培锋
  • 文婷
  • 李宏
  • 李小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建芳; 吴善苏; 张耀海; 谢爱军
    • 摘要: 目的观察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在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的产妇52例,观察组(26例)予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26例)予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使用针刺法测定痛觉阻滞平面,记录硬膜外麻醉痛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最高平面及到达时间、局麻药使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寒颤、头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术后对产妇进行麻醉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觉阻滞最高平面较高,到达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在分娩镇痛转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更能满足手术要求,且肌松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 热孜万·胡加不都
    •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丁卡因局部麻醉的复合麻醉方式在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首次接受IVF-ET助孕技术行无痛取卵术的患者共200例,依据随机化原则将入选患者依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丁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分析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后0.5h疼痛评分、麻醉不良反应、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评分及IVF-ET的临床结局。结果 试验组的丙泊酚用量(mg)要低于对照组(162.58±22.12 VS 245.32±50.45,P 0.05),试验组术后0.5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意义(1.05±1.15 VS 4.49±1.02,P 0.05),试验组的麻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9.72±3.21 VS 9.05±2.87,P 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丁卡因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缩短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能明显缓解术后疼痛,目前临床结果显示对患者的IVF-ET的结局无影响。
    • 伍春林; 易鹏; 黄祥; 冯建国; 姜鲜
    • 摘要: 目的 研究局麻药丁卡因对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一系列梯度浓度的丁卡因(0.1-0.6 mmol/L)分别干预黑色素瘤细胞(A375和B16)24 h,MTT实验检测黑色素瘤的细胞活力,细胞集落实验检测黑色素瘤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及其上游基因MDM2表达的变化.取12只6-8周龄的BALB/c小鼠于背部建立皮下黑色素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丁卡因组(n=6).丁卡因组经腹腔予以丁卡因处理,对照组经腹腔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处理结束后取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的表达变化.结果 丁卡因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细胞A375和B16的细胞活力(P<0.001),且呈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0.41 mmol/L和0.16 mmol/L.与对照组相比,丁卡因组黑色素瘤细胞集落生长明显被抑制(P<0.001),Survivin和MDM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在动物试验中,丁卡因组小鼠肿瘤体积及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丁卡因组Survivin阳性表达相较于对照组表达减少(P<0.001).结论 局麻药丁卡因在细胞及动物水平上均能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这可能与其通过MDM2下调Survivin的表达相关.
    • 刘文乔; 白锐; 马春玲; 于峰; 谢冰; 董玫; 哈婧; 文迪
    • 摘要: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肾、肝和心脏)中的代谢物变化,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毒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40只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以腹腔注射丁卡因建立急性中毒致死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Orbitrap HRMS)获取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利用多元变量统计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t检验和差异倍数分析找出与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表现出明显的区分.血清中鉴定出1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黄嘌呤、精胺、3-羟基丁胺等;肝组织中鉴定出2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腺苷酸、腺苷、柠檬酸等;心脏中鉴定出1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次黄嘌呤、鸟嘌呤、鸟苷酸等;肾组织中鉴定出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牛磺鹅去氧胆酸、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二甲基乙醇胺和吲哚.丁卡因急性中毒主要影响了嘌呤代谢,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 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有望成为该死因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该结果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作用机制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研究基础.
    • 罗玉兰; 王艳
    • 摘要: 目的:评价2%利多卡因喷雾剂和丁卡因胶浆在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0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拔牙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丁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利多卡因组予2%利多卡因喷雾剂于穿刺前5min喷穿刺部位行表面麻醉;丁卡因组予丁卡因胶浆2g于穿刺前5min行穿刺部位表面麻醉;对照组则穿刺前不行穿刺部位表面麻醉.对比三组患者就诊时及穿刺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和穿刺时疼痛(VAS)评分.结果:穿刺时,利多卡因组、丁卡因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利多卡因组VAS评分低于丁卡因组,差异显著(P<0.05);穿刺后,利多卡因组、丁卡因组的SBP、DBP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利多卡因组SBP、DBP升高幅度低于丁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利多卡因喷雾剂和丁卡因胶浆均可减轻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的疼痛感,但前者镇痛效果更佳,且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更轻微.
    • 曹春莲; 臧宝
    • 摘要: 目的 评价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联合丁卡因表面麻醉在电子喉镜下急诊咽喉部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电子喉镜下咽喉部异物取出术的患者117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编序,而后根据系统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三组(达克罗宁组,丁卡因组、达克罗宁复合丁卡因联合用药组),每组各59例,比较各组患者屏气指数、躁动评分、临床疗效等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随着时间迁移,联合用药组患者屏气程度和躁动评分显著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复合丁卡因表面麻醉用于电子喉镜下急诊咽喉部异物取出术,麻醉效果明显且安全,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高.
    • 张少华; 杨木泽; 张昌盛; 郭英; 韩春姬
    •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用于门诊消化内镜手术全麻清醒慢诱导插管时的表面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全麻气管插管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手术为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随机分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口含组(达克罗宁组,35例)和丁卡因喷雾组(丁卡因组,35例).全麻诱导方式采取健忘镇痛清醒慢诱导气管插管,达克罗宁组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1 g/10 ml)口含表面麻醉,丁卡因组使用1%丁卡因喷壶喷雾表面麻醉,总量≤2 ml.观察记录6个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并记录气管插管前口咽部麻木感评分、插管用时(s)及次数、拔管时呛咳和咽喉痛发生率及术后24 h和48 h咽喉部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法.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达克罗宁组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完成后5 min(T3)、左侧卧位后3 min(T4)、拔管即刻(T5)MAP均低于丁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同时间段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克罗宁组较丁卡因组插管时间短[(18.37±2.78)s vs.(22.49±6.62)s,P<0.01],但两组口咽麻木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达克罗宁组呛咳(20.0%)和咽喉痛发生率(5.7%)低于丁卡因组(69.6%,42.9%,P<0.01).达克罗宁组术后24 h咽喉痛评分(0.66±1.33)低于丁卡因组(2.09±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48 h咽喉痛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可提供良好的口咽部表面麻醉效果,与丁卡因喷雾相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操作过程更简洁方便,毒性低,安全性高.
    • 金鑫; 高守琳; 柳阳; 唐涛
    • 摘要: 目的 评价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丁卡因喷雾对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行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单纯全麻组(A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组(B组)、全麻联合丁卡因组(C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复合丁卡因组(D组),每组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C组和D组第一次喉镜置入后(T2)、气管插管后(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计算二重指数(RPP).检测T0和T3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四组患者T1的SBP、DBP、MAP、HR和RPP均较T0降低(P<0.05).T2时间点D组患者SBP、DBP、MAP、HR和RPP低于C组(P<0.05).T3时间点C组、D组患者SBP、DBP、MAP、HR和RPP低于A组B组(P<0.05).T3时间点A组和B组患者的E和NE较T0升高(P<0.05),C组D组患者的E和NE低于A组B组(P<0.05).结论 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丁卡因喷雾表面麻醉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可有效降低围插管期的血压、心率及二重指数,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加重心肌负担,患者接受度良好.
    • 孙红; 顾纪锋; 李玲; 张琇雯; 卜凤娇; 黄滔敏
    • 摘要: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Meta分析)方法,比较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的表面麻醉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利多卡因或奥布卡因与1%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跨度为自建库至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43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表面麻醉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1%丁卡因喷雾(显效率:RR=1.37,95%CI=1.28~1.46,P<0.00001;总有效率:RR=1.09,95%CI=1.06~1.13,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表面麻醉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1%丁卡因超声雾化相当(显效率:RR=1.00,95%CI=0.96~1.03,P=0.94;总有效率:RR=1.00,95%CI=0.98~1.02,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在显效率方面具有优于1%丁卡因的趋势(RR=1.23,95%CI=0.87~1.73,P=0.25);奥布卡因凝胶表面麻醉的显效率优于1%丁卡因(RR=1.16,95%CI=1.00~1.34,P=0.05);0.4%奥布卡因滴眼液、奥布卡因凝胶表面麻醉的总有效率均与1%丁卡因相当(0.4%奥布卡因滴眼液:RR=1.01,95%CI=0.99~1.04,P=0.32;奥布卡因凝胶:RR=1.06,95%CI=0.88~1.27,P=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奥布卡因凝胶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1%丁卡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0,95%CI=0.01~0.77,P=0.03).结论:在喉镜诊疗中,采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0.4%奥布卡因滴眼液及奥布卡因凝胶进行表面麻醉,其显效率、总有效率均稍优于或者相当于1%丁卡因;另外,奥布卡因凝胶比1%丁卡因表面麻醉更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