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颗粒
微细颗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19475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中国奶牛、材料导报、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全国袋式除尘技术研讨会、第二届贵金属冶炼关键技术创新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微细颗粒的相关文献由718位作者贡献,包括魏海、李海生、王宏宇等。
微细颗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475篇
占比:99.85%
总计:119649篇
微细颗粒
-研究学者
- 魏海
- 李海生
- 王宏宇
- 陈英华
- 孙毅
- 杨基础
- 柳静献
- 毛亚郎
- 秦序
- 丁守权
- 于飞龙
- 任俊
- 刘桂玲
- 卢寿慈
- 周铁祥
- 唐洪波
- 常德强
- 李凤久
- 李园园
- 李阳桐
- 段静瑶
- 毛宁
- 汪涵
- 浅尾胜哉
- 王峰
- 王平
- 肖俊峰
- 胥保文
- 蔡柳溪
- 袁晓明
- 赵前
- 赵庆国
- 赵永亮
- 高松
- 齐藤英纪
- 刘淑路
- 孙熙
- 张俊
- 张小娟
- 强敏
- 李冬兵
- 李文
- 杨春琪
- 林万泉
- 段正义
- 洪小松
- 王亭杰
- 王家炜
- 王杰
- 王玉珏
-
-
周贺鹏;
谢帆欣;
张臻悦;
李运强;
郭江凤;
张永兵;
罗仙平
-
-
摘要:
离子型稀土矿在浸出过程中浸出剂与矿石表面水合机制较为复杂,颗粒间的桥式胶结因离子吸附交换过程中存在多种作用力与分散作用而容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微细颗粒发生迁移和重新排列,并在孔喉处沉淀,产生堵塞现象,影响离子型稀土的浸出效率。为揭示离子型稀土矿在原地浸出过程中微细颗粒的迁移规律,并找到适宜的调控方法,以龙南足洞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柱式溶浸法,考察了浸出剂质量浓度、黏度、流速、水力梯度、矿体高度及矿体含水率对微细颗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微细颗粒的迁移是影响浸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力的作用下,微细颗粒在浸出过程中易随浸出剂发生迁移运动。当调控浸出剂质量浓度低于4%,浸出剂黏度不超过1.5 mPa·s,水力梯度小于0.75,浸出剂流速低于3 mL/min,原矿含水量大于11%时,矿体中微细颗粒迁移率较低,矿体渗透性保持良好,有利于浸出液的渗流和稀土离子的浸取。
-
-
闫军宁
-
-
摘要:
贵州水银洞金矿石为微细粒浸染型难选金矿石,矿石中载金矿物黄铁矿、毒砂等粒度微细、且含大量易泥化脉石矿物。选矿厂采用细磨浮选工艺,细度需达到-74µm占90%左右载金矿物才能充分解离,磨矿过程容易产生“过磨”。通过对浮选厂磨矿、粗选、精选等作业取样、浓度和细度检查、筛析、化验分析等手段开展详细的全流程工艺流程考察,发现存在“泥化”、浮选药剂复杂、精选浓度低、尾矿中金在粗细粒级回收效果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选矿药剂制度优化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磨机球配减少“过磨”,通过调整作业浓度、优化药剂制度、减少精选次数等措施,提高精矿产率,减少中矿的循环,强化了粗、精选作业效率,降低了尾矿品位,使浮选指标提高,金回收率比工艺优化前提高5.76%,达到91%以上。
-
-
-
-
郑佳文;
吴会永;
李强;
史柳鉴;
毛宁;
柳静献
-
-
摘要:
防雾霾纱窗作为一种防止微细颗粒进入室内的新型民用产品,正在逐渐被社会重视与应用.以4种典型的防雾霾纱窗为例,研究了在不同风速下的阻力,以及对不同粒径微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并基于单纤维过滤机理研究了防雾霾纱窗对颗粒物捕集的理论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相符.结果表明,与普通密网纱窗相比,带纤维夹层的纱窗和覆有纳米纤维膜纱窗对微细颗粒过滤效率有明显提升,综合考虑对微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阻力、透气性等因素,覆有纳米纤维膜的纱窗的防雾霾性能更为优越.
-
-
-
-
王建;
王丽娟;
王伟;
孙伟
-
-
摘要:
为高效分离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微细颗粒及污泥,本文采用了一种重力沉降加旋流原理钓旋流过滤器,通过等比例缩小模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压降呈线性增加趋势;同等含砂量时,随着入口流量的减小,其中的含砂量呈现明显的增加,且敏感程度较高;同等入口流量时随着入口含砂量的增加,出口的含砂量呈现明显的增加,即分离效率下降.
-
-
-
-
摘要:
高强度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但由于存在氢脆和应力腐蚀开裂等与氢有关的破坏现象,影响了铝合金性能。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大型同步辐射设施SPring-8进行4D观察,查明了航空用高强度铝合金的破坏机理。以前一直认为铝合金的氢脆现象是由位错的微观缺陷引起的,但分析发现,大部分此前认为不会吸收氢的材料微细颗粒中含有氢,随着微细颗粒与铝的界面剥离,就会发生铝合金氢脆现象。研究还发现,以前认为是杂质的粗大颗粒也会储存氢,因此通过生成适当的粗大颗粒,可以减少微细颗粒中的氢量,抑制铝合金的氢脆现象。
-
-
赫伟东;
郭颖赫;
常德强;
柳静献
-
-
摘要:
通过多针电晕放电的方法对5种典型针刺毡滤料驻极,确定了最佳驻极滤料和驻极参数,研究了驻极滤料的过滤性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5种滤料驻极后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针刺毡提升幅度最大且衰减最小;经15 kV驻极电压、2 cm极间距离、20 min驻极时间处理的PTFE覆膜针刺毡1个月后电荷保持率为62.22%,对1μm以下粒子过滤效率的降低幅度≤0.9%.经200°C高温处理后,PTFE覆膜滤料电荷平均保持率为56.15%,对1μm以下粒子过滤效率的降低幅度≤1.23%;因此,驻极对PTFE覆膜针刺毡有明显的强化效果.
-
-
管城熠;
贾力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采用氮气、水蒸气和褐煤煤粉混合模拟褐煤烟气,在水蒸气质量分数为30%,褐煤煤粉颗粒粒径小于70um,颗粒浓度为0.13-1.37g/m3,混合气体雷诺数为24331的参数范围下,对含微细颗粒混合气体在竖直槽道内的冷凝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微细颗粒浓度和粒径对混合气体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冷凝液膜内伴随冷凝液的流动而运动,换热最终达到稳定状态;随着混合气体中颗粒粒径和颗粒浓度的增大,混合气体显热换热强度减弱.
-
-
-
-
李东明;
陈盛建;
刘凯
- 《2018全国袋式除尘技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低能耗、低投入、超净化、超低排放除尘技术与设备是目前所有厂家追求的目标.中钢天澄环保预荷电直通式袋滤器专利技术同时具备这些优点.特别针对PM2.5微细颗粒,排放浓度小于10mg/Nm3,捕集效率大于99%.2017年,该技术在山钢日照钢铁基地炼钢除尘上成功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
-
柳静献;
田新娇;
贾玉;
常德强;
毛宁;
林秀丽;
孙熙
- 《全国袋式除尘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工业粉尘是大气微细颗粒,尤其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袋式除尘器是控制工业粉尘的重要手段之一,滤料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目前常规的滤料按照全尘捕集设计,对微细粒子过滤效率低.基于超细海岛纤维的滤料由于其纤维直径小,对PM2.5捕集效率高.本文通过实验,综合研究了新型海岛纤维滤料的过滤性能,海岛纤维滤料的性能优于针刺毡,与覆膜滤料接近。覆膜滤料的PTFE薄膜粘结牢度和膜耐磨、强度等参数存在一定薄弱性,使覆膜滤料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很容易脱落、破损,而海岛纤维滤料更加牢固,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可靠性,海岛纤维滤料由于其可靠性好,会应用越来越广。
-
-
刘财喜;
董宇红
- 《第十四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通过直接数值模拟并结合Lagrange点-粒追踪方法描述流动和粒子运动,建立两相之间的动量与热量耦合模型,研究微颗粒-湍流在热环境下的相互作用,重点考察了粒径为124微米的重颗粒对不同Prandtl数湍流传热特性的影响.通过与单相槽道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发现,在不同Prandtl数条件下,流-固两相湍流中沿法线方向分布的湍流平均温度、温度脉动强度及湍流热通量均有所减小,同时近壁区热传导边界层变窄;随着Prandtl数的增大,以上各湍流热统计量的变化率减小,说明颗粒对较大Prandtl数湍流温度场的调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近壁区热统计量的渐近系数仍与Prandtl数的变化无关,但颗粒使得热统计量近壁区渐近系数减小.
-
-
周平;
康健
- 《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超临界抗溶剂法是一种新型环保、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微细颗粒制备技术,在材料科学、食品工业及药物微粒制备方面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实验研究中众多问题的出现,其理论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阐述了超临界抗溶剂法及超临界抗溶剂微粒成形机理,介绍了单一氧化物粒子的制备应用和SAS过程在聚乳酸基药物微粒制备上的应用。
-
-
LIU Ya;
刘娅;
DING Jian;
丁剑;
FU Guoyan;
付国燕;
QIAN Peng;
钱鹏;
YE Shufeng;
叶树峰
- 《第二届贵金属冶炼关键技术创新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微细氰化尾矿颗粒沉降速度慢,脱水困难,需借助絮凝剂改善其沉降特性.文中主要将阳离子絮凝剂HLM和非离子絮凝剂PAM对3种平均粒径分别为30,14,3μm的氰化尾矿悬浮液进行了絮凝沉降及除浊实验,确定其最佳投加量,并对比了2种絮凝剂对不同粒度尾矿的絮凝性能.结果显示,对于3种不同粒度分布的悬浮液,HLM的絮凝效果均优于PAM,并且尾矿颗粒的粒径越小,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优势就越明显.
-
-
LIU Ya;
刘娅;
DING Jian;
丁剑;
FU Guoyan;
付国燕;
QIAN Peng;
钱鹏;
YE Shufeng;
叶树峰
- 《第二届贵金属冶炼关键技术创新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微细氰化尾矿颗粒沉降速度慢,脱水困难,需借助絮凝剂改善其沉降特性.文中主要将阳离子絮凝剂HLM和非离子絮凝剂PAM对3种平均粒径分别为30,14,3μm的氰化尾矿悬浮液进行了絮凝沉降及除浊实验,确定其最佳投加量,并对比了2种絮凝剂对不同粒度尾矿的絮凝性能.结果显示,对于3种不同粒度分布的悬浮液,HLM的絮凝效果均优于PAM,并且尾矿颗粒的粒径越小,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优势就越明显.
-
-
-
-
-
-
- 大阪府
-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3-20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从四羧酸酐和二胺化合物合成至少在表面带官能团的聚酰胺酸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第一步,包括提供四羧酸酐和二胺化合物,它们当中至少一种带有官能团,以及制备含有四羧酸酐的第一种溶液和含有二胺化合物的第二种溶液和(b)第二步,包括在超声搅拌下将第一和第二种溶液混合在一起以便从混合溶液中沉淀出聚酰胺酸微细颗粒。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包括将以上聚酰胺酸颗粒加以亚胺化以提供聚酰亚胺微细颗粒的方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