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合金钢
微合金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0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143篇、专利文献402947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鞍钢技术、宽厚板、上海金属等;
相关会议91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届学术会议、中国金属学会低合金钢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2012年微合金钢连铸裂纹控制技术研讨会等;微合金钢的相关文献由17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明、王建、张国才等。
微合金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2947篇
占比:99.87%
总计:403482篇
微合金钢
-研究学者
- 刘明
- 王建
- 张国才
- 邓通武
- 王义成
- 王国栋
- 程兴德
- 朱苗勇
- 蔡兆镇
- 陈茂爱
- 董瀚
- 刘相华
- 罗开金
- 刘清友
- 杜林秀
- 何宜柱
- 刘国权
- 刘振宇
- 李正荣
- 刘文庆
- 李立新
- 杨才福
- 贺信莱
- 赵刚
- 陈良
- 余驰斌
- 刘芳
- 唐逸民
- 林勤
- 汪凌云
- 陈永
- 雍岐龙
- 傅杰
- 冯光宏
- 刘硕
- 方淑芳
- 杨善武
- 杨春楣
- 柳得橹
- 武会宾
- 谢建新
- 陈俊华
- 陈红桔
- 亓效刚
- 周邦新
- 孙新军
- 康永林
- 曹光明
- 朱正海
- 牛济泰
-
-
蔡兆镇;
朱苗勇
-
-
摘要:
微合金钢薄板坯连铸过程高发边角部裂纹,致使热轧卷板边部产生翘皮、烂边等质量缺陷,是钢铁行业的共性技术难题.本文立足于某钢厂QStE380TM低碳含铌钛微合金钢薄板坯连铸生产,检测分析了铸坯角部组织金相结构与碳氮化物析出特点、不同冷却与变形速率条件下钢的断面收缩率,并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结构结晶器和二冷区铸坯温度与应力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微合金钢薄板坯连铸过程存在明显的第三脆性区,且变形速率越大,第三脆性区越显著.传统薄板坯连铸工艺条件下,结晶器的中上部及其出口至液芯压下段的二冷高温区,铸坯角部冷速较低,致使其组织晶界含铌钛微合金碳氮化物呈链状析出.铸坯在液芯压下过程,低塑性角部因受较大变形与应力作用而引发裂纹缺陷.实施沿高度方向有效补偿坯壳凝固收缩的窄面高斯凹型曲面结晶器及其足辊区超强冷工艺,可分别提升铸坯角部冷速至10和20°C·s^(-1)以上,从而促使铸坯角部组织碳氮化物弥散析出,并促进铸坯窄面在液芯压下过程金属宽展流动而降低角部压下应力,大幅降低了微合金钢薄板坯边角部裂纹发生率.
-
-
邓阳;
钦祥斗;
邱保文
-
-
摘要:
对一种Ni,Cr,Cu复合强化、Nb⁃Ti微合金化处理的贝氏体钢进行了热模拟研究。分别在贝氏体转变区600,550,500°C三个温度点等温处理90 s,得到了三种不同的微观组织。在上温度点等温处理,贝氏体转变表现出不完全的特征,在随后冷却过程中仍有相变发生;在中间温度点等温处理,剩余未转变的奥氏体相变导致的膨胀率仅有10%左右,贝氏体组织明显细化,组织强度最高;在下温度点等温处理,相变已接近全部完成,组织得到明显细化,生成的大量奥氏体⁃马氏体(MA)岛造成强度下降。
-
-
于全成;
顾大庆;
麻衡
-
-
摘要:
为解决V-N微合金钢焊接热影响区晶粒异常粗化导致局部脆性的问题,采用OM、SEM、TEM、EBSD等手段分析了不同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道次焊接试验中随着线能量的增大,组织中贝氏体数量减少,针状和多边形铁素体数量增多,原奥氏体尺寸和晶界铁素体的尺寸逐渐增大,表现出较差的冲击韧性;双道次焊接试验中随着峰值温度的提高,粗晶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逐渐提高,铁素体外侧大角度晶界增多.微观组织分析表明,小尺寸的多边形铁素体增加了大角度晶界的比例,提供了较大的解理断裂的阻力,可抑制裂纹的扩展.奥氏体中的V(C,N)可细化M-A岛,改善冲击韧性.
-
-
梁金鹏;
王宁;
崔宪武
-
-
摘要:
运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方法对微合金钢280VK组织、织构及析出粒子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冷轧高强钢组织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80VK热轧板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晶粒不均匀,冷轧板组织为形变铁素体,退火后晶粒均匀长大且晶界上析出物增多;热轧板中只有高斯织构{011},冷轧板中含有旋转立方织构{100}以及铜型织构{112}的α纤维织构,也含有面织构{111}的γ纤维织构,退火板中含有{111}的α纤维织构和{111}γ纤维织构.热轧板中的位错缠结,析出粒子多沿位错线析出,冷轧板内部析出粒子无显著增加.退火板析出粒子沿晶内位错大量析出且尺寸增大.
-
-
程锁平
-
-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与分析了980MPa级超高强钢铸坯裂纹断口形貌及组织,并利用Gleeble-2000D研究了铸坯高温热塑性.结果表明:裂纹铸坯原始奥氏体晶界处有大量的铁素体析出,并在晶界处连接成片形成膜状铁素体带,膜状铁素体上分布着白色链状的Nb、Ti碳氮化物.980 MPa级超高强钢铸坯的第Ⅲ脆性区为650°C-950°C,其断面收缩率均低于40%,而在775°C时热塑性最差,断面收缩率仅为12%.处于低塑性温度区间的铸坯在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在强度较低的奥氏体晶界上的膜状铁素体集中促进裂纹萌生和扩展.
-
-
张弦;
胡泓亦;
龚丽;
汪致远;
彭鼎;
祝长金;
韦文追;
吴开明
-
-
摘要:
为给微合金钢的设计开发理论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显微组织表征、干湿交替循环试验、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微合金钢和铌微合金钢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对比分析了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微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并且铌微合金化有助于细化晶粒并能阻碍珠光体组织的形成。在腐蚀初期锈层的主要成分为γ-Fe_(2)O_(3),γ-FeOOH,对于基体的保护性并不明显。随着暴露周期的延长,γ-FeOOH逐渐转化为α-FeOOH,提高了锈层对基体的保护作用,从而使腐蚀电流密度下降,提升了2种钢的耐腐蚀性能。经过较长周期腐蚀后,铌微合金钢中晶粒的细化有利于增加表面锈层的致密性,α-FeOOH的含量相对较高,从而减慢了腐蚀速率。因此,相对于稀土微合金钢,铌微合金钢显示出更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
-
闫久江;
李祥友
-
-
摘要:
针对我国成熟且商业化的便携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器缺乏,且现有便携设备光谱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差的现状,提出并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小型化、集成化的便携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器.采用该仪器成功实现了对24种金属矿石的准确分类和微合金钢样品中Cr、Ni、Si、Cu、Ti、V元素的精准定量分析,其对24种金属矿石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5.83%,微合金钢中各元素定量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993、0.984、0.996、0.990、0.980、0.999,检出限(LOD,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0355%、0.0587%、0.0773%、0.0120%、0.0085%和0.0082%,交叉验证的平均相对误差(ARECV)分别达到了5.20%、11.30%、18.18%、9.63%、9.73%、9.17%.结果表明,所开发仪器具备良好的定性、定量分析性能,其为便携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器的国产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
闫萍;
吴汉科;
张玉文
-
-
摘要:
研究了唐山不锈钢公司1580热轧机组生产的钛(Ti)微合金化钢Q420B的力学性能、组织和析出物.结果 表明,Ti微合金化的Q420B热轧钢带的强度达到了520MPa以上,屈服强度达到470MPa以上,延伸率达到30%以上,满足客户使用要求.Ti微合金化的Q420B钢中夹杂物为B类夹杂,析出物为碳化钛(TIC),其强化机制为TiC沉淀强化.
-
-
-
-
摘要:
日前,山钢集团日照钢铁有限公司新建的超宽板坯连铸机成功投运后,并向SMS集团颁发了最终验收证书。该连铸机的设计目标是年产150万吨钢板,宽3250毫米,厚150毫米。这意味着该铸造机能够铸造世界上最宽的板。可加工结构钢、微合金钢、低合金钢等。
-
-
-
-
摘要:
《钢铁材料焊接施工概览》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选取碳素结构钢、低合金及微合金钢、低温钢及超低温钢、耐候及耐海水腐蚀钢耐热钢、合金结构钢和不锈钢等七大类钢材以及广泛使用的镍基耐蚀合金,从钢材到焊接材料,再到施工参数及其要点,系统地进行了阐述。
-
-
ZHU Miaoyong;
朱苗勇;
CAi Zhaozhen;
蔡兆镇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二届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微合金钢产量大,应用广泛.然而其连铸生产过程频发角部等表面裂纹缺陷,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探明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裂纹产生机理,立足于板坯结晶器与二冷铸流高温区凝固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角部高效传热曲面结晶器与二冷高温区组织循环相变晶粒超细化控冷调控新方法.实际应用过程,微合金钢铸坯角部组织微合金碳氮化物弥散化析出,角部皮下0~20mm范围内的组织晶粒获得≤20μm超细化与高塑化控制.控制技术已得到了包括宝钢、鞍钢、河钢以及韩国现代钢铁等在内的国内外10家重点钢企17条板坯连铸产线推广应用.
-
-
-
-
DENG Jun-hua;
邓军华;
KANG De-hua;
亢德华;
LI Ying;
李颖;
YU Yuan-jun;
于媛君;
WANG Yi-ling;
王一凌;
WANG Ying;
王莹
- 《第八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试验提出了一种微合金钢中钛析出相的定量分析方法:用7.5%氯化钾+0.5%柠檬酸-去离子水电解液电解提取微合金钢中钛析出相,用HCl(1+4)分解细小颗粒的碳化钛,用1mol/L HNO3分解较大颗粒的碳化钛,氢氟酸分解氮化钛,采用ICP-AES光谱法测定各相中钛的含量,用碳硫分析仪测定残渣中硫含量换算硫化钛含量.钢中细粒碳化钛占钛析出相的35.06%,粗粒碳化钛占钛析出相的22.99%,氮化钛占钛析出相的19.54%,硫化钛占钛析出相的8.62%,固溶钛占钛析出相的13.79%.方法的精密度除去硫化钛后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方法可靠,精密度可满足分析要求.
-
-
-
-
-
Liu Zili;
刘自立;
Liu Chunming;
刘春明;
Zhang Hanqian;
张汉谦
- 《第九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了提高12Cr2Mo1R钢板的强度,考察了Nb对12Cr2Mo1R钢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Cr2Mo1R钢中添加Nb后,其强度和韧性都能够提高.Nb元素并不是添加越多越好,Nb元素的合理添加量为0.02%.12Cr2Mo1R钢中添加Nb元素后,其强度和韧性得到提升的机理是:在轧制过程中12Cr2Mo1R钢中的Nb以碳化铌的形式析出,细小的析出物在奥氏体晶界钉扎,阻止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含Nb钢中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是导致其强度和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
-
Liu Zili;
刘自立;
Liu Chunming;
刘春明;
Zhang Hanqian;
张汉谦
- 《第九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了提高12Cr2Mo1R钢板的强度,考察了Nb对12Cr2Mo1R钢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Cr2Mo1R钢中添加Nb后,其强度和韧性都能够提高.Nb元素并不是添加越多越好,Nb元素的合理添加量为0.02%.12Cr2Mo1R钢中添加Nb元素后,其强度和韧性得到提升的机理是:在轧制过程中12Cr2Mo1R钢中的Nb以碳化铌的形式析出,细小的析出物在奥氏体晶界钉扎,阻止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含Nb钢中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是导致其强度和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
-
Liu Zili;
刘自立;
Liu Chunming;
刘春明;
Zhang Hanqian;
张汉谦
- 《第九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了提高12Cr2Mo1R钢板的强度,考察了Nb对12Cr2Mo1R钢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Cr2Mo1R钢中添加Nb后,其强度和韧性都能够提高.Nb元素并不是添加越多越好,Nb元素的合理添加量为0.02%.12Cr2Mo1R钢中添加Nb元素后,其强度和韧性得到提升的机理是:在轧制过程中12Cr2Mo1R钢中的Nb以碳化铌的形式析出,细小的析出物在奥氏体晶界钉扎,阻止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含Nb钢中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是导致其强度和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