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一线护士

一线护士

一线护士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34379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各界、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等; 一线护士的相关文献由19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欢、周志庆、桂玲莉等。

一线护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3790 占比:99.98%

总计:343874篇

一线护士—发文趋势图

一线护士

-研究学者

  • 刘欢
  • 周志庆
  • 桂玲莉
  • 詹昱新
  • 陶秀彬
  • 卢秀英
  • 周国英
  • 唐红华
  • 张先翠
  • 张红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庆
    • 摘要: 目的:调查疫情防控期间一线护士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100名一线护士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状态,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一线护士心理状况的各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疫情防控期间一线护士的平均SDS评分为(53.06±4.63)分,平均SAS评分为(50.08±4.73)分,抑郁、焦虑检出率分别为45.00%和58.00%;其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30~40岁、职称低、文化程度低、个人准备不充分、家庭关系不和谐、未参加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无传染病防控经历等是一线护士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疫情防控期间一线护士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且与性别、年龄、职称、文化程度、个人准备、家庭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帮助一线护士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 崔佳嵩; 汤文娟; 顾雯风
    • 摘要: 目的访谈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在三级防护状态下的工作体验,了解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的工作状态,为今后应对突发公卫事件、改善护士工作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第六批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10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在三级防护状态下工作体验共提炼出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两个主题及相关亚主题各三个,生理体验包括工作强度大、体力消耗巨大,防护设备造成的不舒适,形象上的改变;心理体验包括紧张焦虑、使命感、成就感、团队及社会支持的温暖。结论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在三级防护状态下的工作体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体现,需多方支持协助,共同维护一线护士的身心健康,以保证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 张春雨; 姜玫; 谢林林; 郑文真
    •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济南市某三甲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灾害准备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甲医院的323名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灾害准备度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323名护士灾害准备度总得分为(213.52±39.23)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历、工作科室、是否有身边同事参与过新冠肺炎疫情救援、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或相关培训、抗疫救灾心理意愿是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济南市某三甲医院的临床一线护士灾害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历水平高、在重症监护室或急诊科工作、职称较高、有身边同事参与过新冠肺炎疫情救援、参加过灾害救援或相关培训、正在参加抗疫救灾的护士灾害准备度较好。
    • 王蒂楠; 杨盈赤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CICARE的沟通模式对一线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和护患纠纷率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2021年1月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接受基于CICARE沟通模式教育,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一线责任护士培训后护理沟通能力、护患纠纷率、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一线护士培训前护患沟通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线护士沟通准备能力、启动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理解能力、结束沟通能力和总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ICARE的沟通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一线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沟通能力,降低护患纠纷率。
    • 孙长远; 武艳; 张敏
    • 摘要: 目的 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一线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灾害救援护理能力与临床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对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内参与一线护理的218名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 一线护士COVID-19护理核心能力得分为(140.39±28.71)分,得分最高维度为COVID-19过程护理(68.39±18.45)分,得分最低维度为COVID-19护理专业发展(7.32±2.0)分,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无一线救援护理经历以及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结论 在抗击COVID-19一线救援活动中,临床护士的护理能力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当综合临床护士有无灾害救援经历以及是否经过相关护理教育,给予相关的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提高临床护士各类灾害救援的护理核心能力.
    • 夏冬冬; 罗志华
    • 摘要: 为了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工作投入状况,分析一线护士心理压力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力源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以便利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3名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压力源总得分为(81.14±14.92)分,各条目均分为(2.27±0.59)分,年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学历、职称、工龄及夜班频率对新冠肺炎一线护士的压力有影响(P<0.05);工作投入量表总得分为(55.83±14.72)分,各条目均分为(3.39±1.04)分,一线护士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各维度呈负相关性(P<0.01).经分析,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呈中高度压力水平及中度工作投入状态,压力负向影响工作投入度,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一线护士的压力状况,以减轻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投入度.
    • 王琳琳; 靳艳; 王欣; 刘玉凤; 贾田田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一线护士抗击新冠肺炎真实体验和感受,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9年12月—2020年7月.对纳入文献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进行评价,整合与分析一线护士抗击新冠肺炎真实体验的相关研究.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将研究结果提取汇总后,得出116个结果,归纳为12个新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结论 一线护士,在抗疫的过程中经历着严峻的工作考验和各种情绪反应,护士自身和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其心理变化,采取多种方式疏导,维护其身心健康和自身安全.
    • 吴楠; 赵雯
    • 摘要: 自2019新冠肺炎突然爆发以来,大批护理人员前去一线紧急支援,本文通过分析护士在应激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一线人员心理干预意见,提出了心理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以期让一线护理人员在支援疫情结束后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 刘春云; 赖伟华; 雷珍
    • 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内心真实体验,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满足疫情防控护士的需求,促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共采访12名护士,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三大主题,即感控知识及防护知识有待提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身心感受、影响身心感受的因素.结论 加强对基层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感控知识及防护知识的培训,完善应急管理措施,保障疫情一线护士的需求,加强心理疏导.
    • 王春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临床一线护士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泰安市中医二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8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名.对照组护理管理上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年底两组护理质量评比过程中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情况;比较年底两组本科医师评价其相关业务能力指标;比较两组出现的护理差错事件及护理因素所致医疗纠纷情况;比较年底护理部对科室整体护理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及护理因素所致医疗纠纷总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能力,减少护理差错与纠纷,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