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相关文献在201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5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53883篇;相关期刊239种,包括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20年全国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相关文献由9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静、杨柳、王琳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53883篇
占比:99.96%
总计:854236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研究学者
- 张静
- 杨柳
- 王琳
- 陶庆才
- 丛灿日
- 严福华
- 付康
- 佘新松
- 侯志瑾
- 党彩萍
- 冯家琦
- 刘婧
- 刘庆
- 刘彦明
- 刘芳
- 刘韩坤
- 卞祖薇
- 向彩绫
- 吴明亮
- 吴永祥
- 吴萍
- 周惠娟
- 周晓琴
- 唐叶
- 唐小梅
- 孔婉菲
- 孙璐莹
- 孟馥
- 安芹
- 崔一辉
- 崔舒
- 常实
- 常进锋
- 张丽莉
- 张凯
- 张学旺
- 张琳
- 张程
- 张莹
- 张转运
- 张霓妮
- 张鹏
- 彭志行
- 徐凯文
- 徐志鹏
- 徐春
- 徐铣明
- 明廷福
- 曹斌
- 曾翠芳
-
-
陈亚东;
丁松滨;
刘计民;
宋晓敏;
隋东
-
-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航空货运的影响下,月度航空货运量出现异于历史趋势的极端数据,而传统航空货运量预测模型有在极端数据影响下误差较大的问题。因此,研究了适用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航空货运量短期预测方法。对2009-2020年中国航空货运量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航空货运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受疫情影响出现短期剧烈波动,在假设疫情对航空货运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前提下,选取Holt-Winters乘法模型与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分别提取航空货运量数据的长期趋势、周期特征和短期波动特征,并采用4种不同权重确定方法构建了多个航空货运量组合预测模型。运用Holt-Winter模型、ARIMA模型及其组合预测模型对2021-2022年中国航空月度货运量进行了预测,以2021年1月—5月的航空货运量数据作为验证数据集,对比分析了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Holt-Winters与ARIMA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与最大绝对百分比误差普遍小于自身单一模型的;基于最小二乘法赋权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基于残差倒数法赋权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次优;最优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93%,比次优组合模型降低了8.53%,较单一的Holt-Winters模型与ARIMA模型分别降低了71.70%与20.58%,验证了最优组合模型对后疫情时代中国航空货运量月度数据预测的有效性。
-
-
唐利凤
-
-
摘要:
该研究阐述了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器械保障工作的开展情况,以防护用品为例,探讨了在采购过程和领用管理中所遇到的价格浮动、质量管控、证件材料、信息化、领导临时参与领用管理、防护用品分级分类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医疗器械管理应细化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等建议,以期为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器械应急保障机制提供参考。
-
-
姜卉;
马瑶瑶
-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疫情相关的信息关注与对医务人员邻避态度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和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在2020年2月底和3月初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腾讯问卷对679名自愿填答的中国公民展开调研。结果:信息关注与风险感知、邻避态度显著负相关,风险感知与邻避态度显著正相关;风险感知中介了信息关注与邻避态度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的41.4%;积极/消极情绪得分在低(M-1SD)、中(M)、高(M+1SD)三个水平下都对风险感知与邻避态度的关系起到显著调节作用。结论:风险感知完全中介了疫情信息关注程度与邻避态度之间的关系,积极情绪正向调节了信息关注与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消极情绪负向调节了信息关注与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
-
-
王舒云;
祝碧莲;
庞思怡;
冯启明;
庞军
-
-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和工作量的变化。方法收集广西南宁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发生前后(2019年和2020年)的业务活动收支和工作量数据(包括服务量和人口数据)。运用当量法进行成本测算,分析疫情发生前后12项13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成本和工作量变化的特点。结果疫情发生后,该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成本上涨22.61元。疫情发生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细的当量值结构有所变动:从横向看,项目当量值增幅最大的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当量值占比增长率分别为22.93%和19.85%;从纵向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当量值仍居首位,其次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该机构项目人均成本有所上涨,重点人群对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需求增加,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认可度提升。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疫情能力,对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起到重要作用。
-
-
王岩;
万小勇
-
-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医生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影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2021年7月20日至8月10日,以南通市7家市属三甲公立医院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设计结构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与访谈,利用调查数据对其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统计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81份,241名(63.25%)医生存在职业倦怠,女性医生职业倦怠发生率较男性医生更高(P<0.05);长时间工作、缺少必要的专项激励及较低的薪酬等均是引起医生职业倦怠的因素。职业倦怠、高负荷工作强度、较低的薪酬降低了医生工作满意度。疫情长期化造成医生工作强度及心理负担加重、医患关系矛盾频发是新冠疫情期间引起医生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下降的重要因子。结论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公立医院医生造成了生理和心理负面影响,公立医院及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变化,通过改善其工作环境与条件、加强健康疏导、完善职业激励等措施,维护和提升医生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
-
庄国波;
王雪莹
-
-
摘要:
在分析韧性城市与韧性治理等概念的基础上,从我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和城市韧性治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韧性、资源韧性、制度韧性、执行韧性和技术韧性五个方面总结疫情防控的经验,并从抗冲击韧性、资源供给韧性、社会治理韧性和执行韧性四个方面进行中外城市的差异比较,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加强城市韧性治理的四个对策建议:增强抗冲击韧性,提高城市“风险警惕性”;增强资源韧性,健全应急资源调配网络;增强制度韧性,构建多元化复合型治理体系;增强科技韧性,发展新兴技术产业。
-
-
王依明;
林中杰;
顾汝飞
-
-
摘要:
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邻近自然环境接触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机制或许有所不同。为了检验不同类型的邻近自然环境接触是否均可缓解中老年人因疫情压力引发的焦虑情绪,首先回顾相关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随后调查中老年人的邻近自然环境接触、疫情压力、焦虑情绪等特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社区绿地的环境品质、社区绿地接触强度以及家庭观赏园艺植物的接触强度在疫情压力与焦虑情绪之间的调节效应无统计学意义,不能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压力诱发的焦虑情绪。家庭观赏园艺植物的种植面积在疫情压力与焦虑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家庭观赏园艺植物的种植面积较高时,疫情压力对焦虑情绪的正向影响会减弱。研究深化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不同类型邻近自然环境对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讨论,为有效缓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公众焦虑情绪提供了解决思路。
-
-
霍本念;
李晨;
贾运涛;
宋林;
李斌;
徐靖;
向明凤;
宋鸿宇;
艾茂林;
尹楠戈;
刘耀
-
-
摘要:
目的为完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下简称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半结构访谈法制订重大疫情暴发期间临床试验项目的现状调查问卷表;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问卷,于2021年1月15日至1月31日在重庆市范围内采用方便抽样联合滚雪球抽样的混合抽样方式进行调查,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调查对象发放电子问卷二维码。分析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和复工期间临床试验项目开展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28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其中89.01%(251/282)的调查对象具有参与临床试验项目的经验。与复工期间比较,疫情暴发期间的项目立项(χ^(2)=237.37,P<0.001)、伦理审查的速度(χ^(2)=211.53,P<0.001)、项目合同签署(χ^(2)=129.38,P<0.001)、人遗传办申报(χ^(2)=125.95,P<0.001)、新项目启动(χ^(2)=276.37,P<0.001)、项目质量(χ^(2)=159.53,P<0.001)均受到较大影响。新项目立项受阻的原因主要为机构建议暂缓或不接待,严重不良事件或方案违背不能及时上报的原因主要为研究医师无法及时获知受试者信息,项目质量受影响的原因主要为访视计划被打乱。结论各机构应梳理与总结疫情期间各方面的处置措施,引入信息化手段保障质量,推进临床试验信息共享,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临床试验的影响。
-
-
张继兴;
李荣梅;
刘彦明;
陶庆才
-
-
摘要: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防控阶段线上教学中抗疫精神思政教育的反馈情况。方法: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抗疫精神知晓、抗疫精神思政教育开展情况、抗疫精神对职业道德培养的作用以及学生行为改变等方面。结果:共2612名学生参与调查。97%以上的学生在线上教学中了解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奉献事迹和精神。97.17%的学生对教师在线上教学中的抗疫精神思政教育表示满意。98.74%的学生表示抗疫精神思政教育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有促进作用。76.76%参加了抗疫志愿活动。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防控阶段线上教学中抗疫精神思政教育开展良好,学生奉献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提升。
-
-
金喆;
李悦;
朱花;
刘彦明;
陶庆才
-
-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校园全封闭期间医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沈阳市某医学院校参加线上学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学习自律性、学习投入情况、学习效果评价、线上教学的评估、对策及建议等方面,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分析不同特征医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7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8%。疫情防控校园全封闭期间学生线上学习现状相对较好,线上学习效果受学习自律性、学习投入程度的影响,且有待提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年级、独生子女、未担任学生干部、每月生活费用供应较多、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大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好(P<0.05)。结论:不断改革线上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同时要多关注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投入度,加强线上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