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体经验

身体经验

身体经验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语言学、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79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心理研究、心理学探新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文化遗产区域保护与活化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孙明经电影教育”学术研讨会等;身体经验的相关文献由11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骥翔、周建平、唐小梅等。

身体经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1.6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793 占比:98.29%

总计:5894篇

身体经验—发文趋势图

身体经验

-研究学者

  • 刘骥翔
  • 周建平
  • 唐小梅
  • 宋德生
  • 张珣
  • 彭圣芳
  • 杨大春
  • 林晓珊
  • 程波
  • 肖娟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洁宜
    • 摘要: 体感设备的出现开启了电子游戏里的身体转向。一系列以具身实践为主的体感游玩模式使身体得以在电子游戏中实现复归。体感游戏《健身环大冒险》通过建构沉浸式的肢体体验以及平移式的身份认同重新勾连起了玩家身体与游戏叙事之间的交互可能。以“健身环”为代表的体感游戏依托信息技术,消融了虚拟游戏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魔圈”界限,推进了游戏行为的具身性过程,丰富了玩家个人的身体经验
    • 于慧
    • 摘要: 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为重要元素,诠释人类在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身体感知体验周围世界或环境来获取认知并建构内部概念系统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将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视野扩展至教师个体的身体层面。基于道德主体的积极参与性、道德概念的现实生活性和道德生成的动态情境性,教师个体“身”在规约束缚下实现道德成长,在切“身”体验中陷入不同道德困境,在“身”入其境时面临多种道德局限。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创建“支持型”道德环境,建构适合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管理制度的外部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生路径是:教师在设“身”处地中感知身体经验,实现共情共育;教师在全“身”体验后,进行“身”后反思,提升道德智慧;教师加强“身”心调适,缓解压力,克服道德局限。
    • 罗兰; 邹欣; 杨勤
    • 摘要: 具身认知是以哲学为背景的认知理论,其核心为身心一元,强调身体在认知中的重要地位。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虚拟现实、传感器等交互技术等强力发展的当下,身体也以更多样的方式参与到了交互当中。这使得交互设计与具身认知的结合对于未来人机间的交互设计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回顾了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重点讨论了计算机发展不同阶段下的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特点、交互设计原则和当前人机交互面对的局限等多个重要问题。并结合了认知科学的新进路具身认知深入分析认知与人机交互发展间的关系,根据身体经验在交互中的参与程度构建了人机交互的具身层次模型,分析不同具身层次下交互设计的特点。提出在智能时代下具身认知对未来人机交互发展的指导意义,具身隐喻与身体图示在人机交互中所起到的在技术限制下的经验隐喻和对中心–边缘注意力进行合理设计的作用。
    • 杨妍璐
    • 摘要: 随着“身体”缺席而引发的教室危机的不断加剧,身体的教育价值逐步为教育界所承认.然而,在我国当下的儿童哲学教育中,“身体”在儿童哲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却尚未得到实践者的重视.因此,要重构用“身体”思考的儿童哲学教育,需要我们理解“身体经验”在儿童哲学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儿童哲学的身体性维度表明,儿童哲学不只是围绕思辨的精神活动,更是一种“身体经验”,它旨在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基于“身体体验”的共享关系,以此培养出会感受、会行动、会思考的人.
    • 刘子微; 刘敏; 孙宁
    • 摘要: 抑郁是负面情感增强的表现,严重者可被确诊为抑郁症。目前对于抑郁的经典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为抑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首先对具身认知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利用具身认知理论改善抑郁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最后结合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利用具身认知理论调节抑郁的未来研究方向。
    • 李彧白
    • 摘要: 本文尝试讨论在民族地区生育医疗化的背景下,当地的女性如何呈现自己的身体经验,如何围绕生育身体展开具身实践,又如何在实践中理解并建构起与母职相关的性别角色."面向记忆的具身实践""面向日常生活与家庭关系的具身实践"和"面向医疗技术的具身实践"是她们感受、呈现自己的身体经验并围绕生育身体进行实践的三个角度.在当地,医疗化的生育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医学过程,而是技术、文化、关系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女性通过实践尝试调和传统、家庭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母职的理解和建构.
    • 高欣宜
    • 摘要: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双龄化问题,健康管理尤为重要,不仅体现在对老人身体经验病痛的医治,更重要的是促进老人角色经验与社会融合。身体经验层面,通过适老化科技评估老人健康风险,嵌入式养老为链接资源手段解决老人生活病痛。角色经验层面,老年社会工作运用叙事疗法促进老人个人增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不是老年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整个健康管理流程的参与者。同时,通过建立社区健康管理社群弥合老人断裂的人际关系网络,促使他们对健康知识的再社会化学习,以达到身体健康与心灵健康的双重统一。
    • 唐小梅
    • 摘要: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疾病隐喻常常借助客观世界中的其他认知领域来诠释和解读.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来看,全国各地高频使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主要有战争隐喻、恶魔隐喻两大类隐喻表达,通过分析可知该隐喻表达的认知机制是基于人们身体经验进行多维完形来构建的,并且内部体现着凸显与隐藏的隐喻系统性.
    • 唐小梅
    • 摘要: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疾病隐喻常常借助客观世界中的其他认知领域来诠释和解读。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来看,全国各地高频使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主要有战争隐喻、恶魔隐喻两大类隐喻表达,通过分析可知该隐喻表达的认知机制是基于人们身体经验进行多维完形来构建的,并且内部体现着凸显与隐藏的隐喻系统性。
    • 金秋野
    • 摘要: 深入探讨《透明性》一书直接或间接涉及的10个概念,以“面壁”和“破壁”来描述平面的视觉再现和三维的身体经验的辩证关系.通过艺术家面对空间深度问题的3种取向:“观看之眼”“理知之心”与“操作之手”,结合对勒·柯布西耶作品和观点的解析,指出《透明性》一书的局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