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6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87461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双足与保健、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次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运动疗法暨第六届创伤康复全国学术会议等;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毕胜、瓮长水、王文清等。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87461篇
占比:99.99%
总计:987525篇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研究学者
- 毕胜
- 瓮长水
- 王文清
- 冯晶晶
- 谢睿智
- 姜贵云
- 王刚
- 霍春暖
- 于增志
- 潘小燕
- 王军
- 高丽萍
- 徐军
- 晁志军
- 李贞兰
- 勾丽洁
- 张利民
- 张晓钰
- 张林亭
- 张璇
- 张霞
- 徐振奇
- 方鑫洋
- 杨晓莲
- 秦茵
- 鞠智卿
- 马林
- David Morris
- Edward Taub
- Okabe N
- TAUB E
- 万忠香
- 万青
- 严晓华
- 付君
- 代秀丽
- 何建永
- 何璐
- 冉春风
- 刘丽君
- 刘亚梅
- 刘建华
- 刘弈
- 刘智权
- 刘正永
- 刘福迁
- 刘西花
- 刘诗贤
- 刘跃琴
- 叶琳琳
-
-
徐智韬;
章闻捷;
周盼盼;
李莉莉;
李伟利;
杨威
-
-
摘要:
cqvip:正中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手部感觉减退或异常,严重者可表现为手部不能活动[1],而神经损伤后生长速度缓慢、神经与周围组织黏连、肌肉萎缩均将影响手部精细功能。手术是目前常用治疗方法,而术后良好的康复治疗手段可更快更好促进手功能恢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ed-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Taub等[2]在猴子单上肢去神经后,固定健侧肢体诱导患肢使用而提出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常用于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国外学者研究发现,CIMT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将探讨CIMT对正中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疗效。
-
-
Okabe N;
甄德予(译);
王楚怀(译编)
-
-
摘要:
在评估脑卒中后肢体强制性诱导疗法(EXCITE)效果的试验中发现,脑卒中后3?9个月开始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随后的相关研究表明,康复治疗介入过早或强度过大,可能会阻碍功能恢复。这项动物研究旨在了解在严重的大脑皮层卒中后,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此研究使用了特异性大脑皮层前肢尾侧区(CFA)和前肢头侧区(RFA)大鼠脑卒中模型,共75只成年大鼠.大鼠被分为6组:对照组,n=16;强制性使用(立即)组,n=9;强制性使用(第1天)组,n=8;强制性使用(第4天)组,n=9;强制性不使用(第4天)组,n=9和强制性使用+前肢技术训练(第4天)组,n=10。从脑卒中后24天开始,进行每周5天的行为学和运动功能测试,持续3周。
-
-
袁夕茜
-
-
摘要: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塑形技术对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采用塑形技术+行为技术+限制技术,B组采用塑形技术+限制技术,C组采用作业疗法+限制技术.结果:而在三组的MAL指数对比中,A组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的MAL指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独的塑性技术和强化作业疗法中发现,两组的康复疗效具有共同的效果;而A组采用塑形技术联合行为技术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因此,在康复治疗中的行为因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
刘诗贤;
陈福建
-
-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对比两组治疗3、6、9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偏瘫分级(Brunnstrom分级)、社会生活能力(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即SM量表)、肌力和肌张力情况.结果:两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GMFM-88评分、Brunnstrom分级、SM评分、患侧上肢肌力分级、患侧下肢肌力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随着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3、6、9个月后观察组患侧上肢肌张力和患侧下肢肌张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CIMT能够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偏瘫分级、患侧上下肢肌力和肌张力情况,并且还可提升其社会生活能力.
-
-
李晶岩
-
-
摘要:
目的 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康复治疗)与观察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均为14例.结果 观察组FMA-L、BBS、FAC以及FIM均优于观察组.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
沈思敏;
陆碧蕾;
董雄伟
-
-
摘要:
偏瘫型脑瘫是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引起一侧肢体异常姿势和功能障碍,占所有脑瘫类型的14.4%~38.0%[1].患儿由于健侧手能完成大部分的日常活动,而出现不使用患侧上肢的情况,所以恢复较困难.本文对近10年来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文献,分别从理论基础和机制,研究现状及其改良和辅助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现综述分析如下.
-
-
李范强;
李小易
-
-
摘要:
目的:针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该类患者中任选100例,对照组的患者50例,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另50例则辅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4周,为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从治疗的两周以后,综合能力评分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得到有效的降低,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
-
杨薇;
张文越;
李红娟;
郭海城;
王丽梅;
金翊思;
袁波
-
-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ombined with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improve scalp acupuncture.Methods 54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CIMT group and scalp acupuncture group, 18 cases in each group. Fugl-Meyer score and Barthel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test, UEF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upper extremity and motor function of limbs.Results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I, FMA, UEFT score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 0.05), and CIM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 (t=2.026 8,2.384 2,5.902 2, P< 0.05), scalp acupunctu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CIMT (t=2.778 5,3.972 7,4.226 4,P< 0.05).Conclusion CIMT combin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头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方法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CIMT组和头针组,每组各18例。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法、上肢功能测验评定上肢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三组患者的BI、FMA、UEFT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CIMT组高于常规组(t=2.0268、2.3842、5.9022,P<0.05),头针组高于CIMT组(t=2.7785、3.9727、4.2264,P<0.05)。结论 CIMT结合头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后肢体运动功能。
-
-
宋成刚;
杨珩;
舒丽伟;
张荣国
-
-
摘要:
目的 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
-
马学玲;
周玉云;
王策;
叶琳琳;
李福春;
杨子超
-
-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急性脑卒中上肢瘫及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帕金森病患者42例,分成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帕金森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单纯用药组及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组.单纯用药组给予常规改善循环、对症支持治疗,联合CIMT组患者除常规用药外,再通过塑形训练、行为技术及限制技术治疗2周后,应用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2周量表评分变化,评价CIM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联合CIMT组较单纯用药组疗效显著;应用CIMT治疗脑梗死患者上肢瘫的效果优于脑出血组及帕金森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急性脑率中及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显示出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
哈宝君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脑卒中后约65%-75%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功能的恢复是神经康复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对于康复训练促进脑功能重组的本质,了解仍十分有限,对于脑卒中后如何进行最有效的康复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没有特定的最佳治疗方案和策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采用脑的可塑性与大脑功能重组理论,以在神经功能康复中取得持续疗效.此方法突破以往Bobath、Brunnstrom及PNF等治疗技术只是针对患肢进行治疗的单一路径,而是更好的结合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基础动物实验、影像学及临床应用多角度对此方法进行论证和研究,并且针对急性及亚急性卒中患者分别进行短期及长期疗效观察,均发现显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此治疗方法所存在的局限及争论之处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
-
-
-
王丽菊;
欧艺
-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强制性使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 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WMET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结论:强制性使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
-
王丽菊;
欧艺
-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强制性使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 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WMET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结论:强制性使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
-
王丽菊;
欧艺
-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强制性使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 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WMET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结论:强制性使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
-
王丽菊;
欧艺
-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强制性使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 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WMET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结论:强制性使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
-
王丽菊;
欧艺
-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强制性使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2周为1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 结果: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WMET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而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结论:强制性使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