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弗洛依德

弗洛依德

弗洛依德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0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专利文献7869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社会心理科学、江汉论坛、晋阳学刊等; 弗洛依德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珺平、刘光宇、徐岱等。

弗洛依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3.00%

专利文献>

论文:7869 占比:97.00%

总计:8112篇

弗洛依德—发文趋势图

弗洛依德

-研究学者

  • 李珺平
  • 刘光宇
  • 徐岱
  • 曾耀农
  • 梁佳
  • 袁荻涌
  • 贺欣
  • 边昭彬
  • 钱岗南
  • 陈晓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婧清
    • 摘要: 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是人类社会性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弗洛依德的理论曾提出“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取满足和快感,这一快感获取的过程,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目前,我国学龄前性教育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势必会影响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由于学龄前幼儿世界观尚未形成,科学的性教育将对其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颜刚威
    • 摘要: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每一分一秒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执,自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不断地爆发.通过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下,才能够调整各方面的心理需求达到平衡状态,让个体的精神面貌维持正常状态.一旦心理防御机制出现失效时,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碍,以致个人无法参与社会、家庭和学业等活动.尝试透过弗洛依德所描述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去讨论其重要性和意义,领略到它的本身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具价值的.
    • 江栩栩
    • 摘要: 作为现代主义先锋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强调其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更是如此.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小说《达洛维夫人》向读者展现了女主人公三个不同的自我,即"真实自我"、"维多利亚自我"和困于两者之间的"众人眼中的自我",而女主人公的这三个自我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结构,即本我、 自我和超我不谋而合.文章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女主人公这一极度分裂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露当时社会对女性人格的压迫.
    • 摘要: 今年正值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发行首张专辑《Arnold Layne》50周年,也为纪念乐队此后达到的逾两亿张唱片销量,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将推出平克·弗洛依德乐队的首个国际大型回顾展“平克·弗洛伊德:肉身余存”。
    • 山宗
    • 摘要: 独立:是一种生活习惯弗洛依德在理论上阐述了人格的发展是基于个人的童年经验。按照这个理论,刘涛的结婚生子和在节目中的言行或许有迹可循。6岁之前,刘涛成长在外婆家,那时外婆在家里开了一所类似幼儿园的机构帮助照料无人看管的小孩,小小年纪的刘涛会趴在摇篮旁哄别人家的孩子入睡。那时家里几乎顿顿是锅巴或者酱油拌白米饭,很少有机会吃到鸡蛋。她走路内八字,外婆自责给她的营养不够,缺钙,于是常告诉她"你的脚要小心,不要踩到自己。"刘涛说"外婆是对家里人付出很多的、很勤劳的女人。
    • 卓壮
    • 摘要: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本文试通过对弗洛伊德认为戏剧中的悲剧效果是源于俄狄浦斯的恋母情结,对《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行阐释、解读,由此对弗洛伊德给出的恋母情结是这部戏剧的主要悲剧根由做出一些反思。
    • 李月英
    •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曾经提到:幼儿的情感也和成人一样丰富,只不过是他们表达的方式不同,常常不为人们所注意而已,他认为,幼儿表达情感和心理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动作和神态。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妨注意一下幼儿的一些动作和神态,并用语言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口头表达,这对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创新是有显著作用的。第一,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教他们说出自己想说而说不正确的话。幼儿时期能掌握的词
    • 杨雅娟
    • 摘要: “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达利乖张的外貌形象,高跷向蓝天的小胡子,当你观看《达利宇宙》这张照片时,可以想象出他异于常人的思想,让人对他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想去探究他所创作出稀奇古怪,光怪琉璃作品时的思想。天才的疯狂既有真性疯狂的体现,也难免有矫饰的成分。他疯狂,即使走在路上也会引起行人的侧目。真狂成分往往会陷入到那块沼泽中无法自拔,迷失自我,变成名副其实的疯子,割掉自己耳朵的梵高和揉碎自己头骨给旁人听的徐渭皆属此类。表面疯狂的举止,与内心的纯洁与明明白白形成强烈的反差。年轻时曾经拜读过弗洛依德的《释梦》,他自己也称之为“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开始了他与弗洛依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 边昭彬; 贺欣
    • 摘要: 弗洛依德用精神分析学说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分析学文艺观点:作家创作的过程就是“个人白日梦”的形成和展示的过程,文艺欣赏就是享受“白日梦”的过程.这种文艺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根本对立,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但他关于无意识、非理性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起作用的观点,也含有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批判地吸收这些因素,对于克服我国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高大上”“脸谱化”的不良倾向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 乔真
    • 摘要: 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有着明显的传统道德观念,这既是为了符合贺岁喜剧温馨圆满的基调,更是为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心理中所隐藏的道德倾向.正如作者赵本夫自己所说:"对善恶的看待,不单应从法律的角度,还应对人多一点深层次的理解,应立体、人性化地看待一个人."傻根的超、王丽王薄的本我和黎叔的自我在列车的行进中演绎着人性的裂变,欲望与救赎、善与恶、爱与责任尽显其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