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左向右分流

左向右分流

左向右分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254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第二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等;左向右分流的相关文献由3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军保、唐朝枢、齐建光等。

左向右分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6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254 占比:99.33%

总计:20391篇

左向右分流—发文趋势图

左向右分流

-研究学者

  • 杜军保
  • 唐朝枢
  • 齐建光
  • 魏冰
  • 李简
  • 汤秀英
  • 乔莉娜
  • 周同甫
  • 夏伟
  • 安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谷瑞雪; 罗征秀
    • 摘要: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9年5月~2020年1月确诊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并完成肺功能检查的患儿,研究期间共入组69例研究对象。无法配合完成用力肺活量检查者(0~3.5岁,婴幼儿组),采用潮气呼吸法检查肺功能,能配合完成用力肺活量检查者(3.5~13岁,年长儿组),采用用力肺活量法完成肺功能检查。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及缺损口直径大小分为小分流量组(缺损口直径<8 mm的小型ASD、缺损口直径<5 mm的小型VSD)及大分流量组(缺损口直径≥8 mm的中大型ASD、缺损口直径≥5 mm的中大型VSD及PDA)。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50例为对照组,比较小分流量组、大分流量组与婴幼儿对照组之间以及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年长儿组与年长儿对照组间的肺功能差异。结果婴幼儿组CHD患儿FRCp/k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分流量组CHD患儿RR显著高于小分流量组及对照组(P<0.05),PTEF/TEF_(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PTEF/TE、VPTEF/VE、Ti/T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婴幼儿组CHD患儿与对照组VT、TEF_(50)/TIF_(50)、PEF、TEF_(75)、TEF_(50)、TEF_(25)、Re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长儿组CHD患儿FEV_(0.5)、FEV_(1)/FVC、PEF、MEF_(75)、MEF_(50)、MEF_(25)、MM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向右分流CHD儿童均存在呼吸道阻塞,在婴幼儿CHD患儿中,分流量显著者常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主要为小气道阻塞。左向右分流CHD年长儿均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其从小气道到大气道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
    • 曾莹婷; 熊莉; 史延斌; 宋璐; 龚晓明; 李逸攀; 张笑春; 鲁植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分析冠脉CTA观察复杂型PFO的能力。方法:纳入冠脉CTA检查提示存在房间隔通道患者229例,其中34例两周内同时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CTA进行以下方面评估:分流的存在及程度,通道长度及直径,房间隔膨出瘤(ASA)、左房多出口或其他心脏形态的改变。结果:34例行TEE检查的患者中,33例结果为阳性,诊断符合率达97.1%。229例患者中,91例(39.7%)患者可观察到左向右分流,1级分流66例(占比72.5%)。通道长度≥8 mm在无分流患者中(87例,占63.0%)占比超过有分流者(38例,占41.8%),7例(3.1%)发现ASA,其中有分流者6例,1例同时合并房间隔缺损(ASD),12例发现左房多出口,16例出现左房憩室。结论:冠脉CTA能准确诊断PFO,可显示房间隔的解剖细节及分流情况,发现复杂型PFO的存在,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帮助。
    • 王先学; 郭华静; 宋海波
    • 摘要: 患儿,男,2岁,身高80 cm,体重12 kg,因“检查发现心脏异常1年”入院。患儿平素易感冒,易出汗,无活动后心累及呼吸困难,无活动后喜蹲踞,无口唇发绀、心悸、胸闷及胸痛等不适,当地医院心脏彩超示“室间隔缺损”,建议至上级医院手术治疗。就诊华西医院门诊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膜周部缺损伴假性膜部瘤形成,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肺动脉稍增宽,室间隔上份回声中断,左心室面约7 mm,三尖瓣隔瓣及瓣下腱索与缺损粘连,形成瘤样结构,右心室面探及两处破口,大小分别为3 mm、1 mm,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及搏幅正常,房间隔回声连续。
    • 李姣姣; 江明宏
    • 摘要: 1病例:女性患儿,2010-6-29出生,就诊时10岁,主因“体检发现心脏彩超异常1月余”入院。患儿智力正常,平时无胸闷气短,活动后无特殊不适,就诊1月余前体检发现心脏彩超显示房间隔小缺损(继发孔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图1),遂来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拟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儿经足月剖宫产出生,产程顺利,出生时身长50 cm,体重2.9 kg。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母系家族中有21三体综合征、矮小症、习惯性流产、染色体异常病史。
    • 沈娟; 易岂建
    • 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时期心脏和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1],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15%[2]。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在生后24~48h内功能性关闭,大部分在生后3个月解剖关闭。由于左向右分流,未关闭的动脉导管将导致肺多血、肺动脉压力增高,严重者引起心力衰竭、梗阻性肺高压而失去手术治愈机会。
    • 李权123; 程蕾蕾123; 陈海燕123; 董丽莉123; 潘文明123; 王春生123; 潘翠珍123; 舒先红123
    • 摘要: 患者,男性,44岁。3个月前因发热诊治过程中发现心脏杂音,近期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而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唇、甲无发绀,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齐,8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固定分裂。实验室检查:指尖氧饱和度96%。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①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部见一回声缺失约26mm(图1),左向右分流。②三尖瓣冗长、累赘,其上可见数枚条絮状回声,瓣口中度三尖瓣反流,并可见隔叶体根部细束穿梭血流(图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Ⅰ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三尖瓣隔叶细小裂缺,三尖瓣条絮状回声伴中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
    • 光雪峰; 付娟娟; 郑林琼; 茹志刚; 吴宇; 张川荛
    • 摘要: 目的比较4种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探讨有效的,可重复的,操作简单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研究提供模型.方法选取猪,家兔,大鼠4种动物,分别采取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经颈外动-静脉吻合、鼠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观察吻合口通畅率,肺动脉压力变化及病理解剖变化.结果成功建立经房间隔缺损猪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兔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术后即刻,术后3月肺动脉压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有效,具有可重复性和操作性.
    • 光雪峰; 付娟娟; 郑林琼; 茹志刚; 吴宇; 张川荛
    • 摘要: 目的 比较4种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探讨有效的,可重复的,操作简单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研究提供模型.方法 选取猪,家兔,大鼠4种动物,分别采取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经颈外动-静脉吻合、鼠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观察吻合口通畅率,肺动脉压力变化及病理解剖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经房间隔缺损猪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兔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术后即刻,术后3月肺动脉压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有效,具有可重复性和操作性.
    • 徐济民
    • 摘要: 小儿8岁,去年12月头晕10多天,检查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医生让去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请问,该如何治疗?不治疗会有严重后果吗?平时应注意些什么? 王读者: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类别,是心房(左、右心房)间隔在胎儿期间发育不全所致。其病程可分3个阶段:(1)症状不太明显,仅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慢,易患呼吸道感染;(2)长时间、血液大量由左向右分流,可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负担逐渐加重,患者一般在青年期间症状逐渐明显,可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易疲劳、咳嗽等症状;(3)若病变未及时矫正,肺动脉压力越来越高,血液即可出现从右向左分流。此阶段患者症状加重,可表现活动后昏厥、右心衰竭、咳血、发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