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18年内共计6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306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中国工人、时事资料手册、中国工运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等;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相关文献由38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力、张建国、王建平等。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306篇
占比:99.77%
总计:28370篇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研究学者
- 冯力
- 张建国
- 王建平
- 盛宇明
- CHEN Zhen
- FEI Jun
- 丁兰
- 代艳坤
- 叶明辉
- 周文芳
- 孙继存
- 宁新
- 张华强
- 张威
- 张路
- 张鸣
- 戴思文
- 曹辉
- 曾志杨
- 本刊编辑部
- 朱虹
- 李文韬
- 柴亚军
- 梁畅
- 潘荷花
- 牛济兴
- 王春景
- 董云飞1
- 董广红
- 蒋贤锐
- 薛晓霞
- 费军
- 贺瑞丰
- 赵长茂
- 金少策
- 陈家平
- 陈珍
- 黄元章
-
-
-
梁畅
-
-
摘要:
虽然集体协商是国家解决工资增长问题的主要制度安排,但现实中协商多自上而下推动,流于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尤其是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主体结构变化,工作场所产业关系变化,自下而上由劳资通过协商解决工资增长问题成为可能.本文将集体协商机制分解为利益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权益约束机制,从这三方面提出了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议.
-
-
-
-
-
摘要:
工资集体协商可谓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项制度从国外引入并在我国推行不足20个年头,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也未至理想状态。真正发挥作用的,国企首选,外企及改制企业次之,而其它未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仍不在少数,即使已经推行了该制度的,有的也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不能真正反映职工的要求并切实代表他们的利益。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机制,人们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缘何积极性不高?
-
-
-
-
-
-
-
-
CHEN Zhen;
陈珍;
FEI Jun;
费军
- 《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对于协调劳动关系、实现劳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局部稳定分析及绘制系统相图,分析了劳动者与企业的复动制态和演化稳定策略,揭示了工资协商中的演化进程.研究表明:当劳动者以较高的概率选择引发冲突策略时,企业趋向于选择增加工资策略;反之,则不太可能满足劳动者要求;劳动者在理性前提下,只要冲突的收益大于成本,都将趋近于选择引发冲突策略.基于此,本文还从法律条规和主体意识方面,提出了在现有格局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