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实践
工艺实践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轻工业、手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86827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河南冶金、江西冶金、南方金属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第十四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全国浆料和浆纱技术2004年会等;工艺实践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康启来、乔立鹏、冯文甫等。
工艺实践—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6827篇
占比:99.94%
总计:487117篇
工艺实践
-研究学者
- 康启来
- 乔立鹏
- 冯文甫
- 叶凡新
- 曹红波
- 段宝荣
- 程官江
- 钱灏
- 丛韬
- 何曙辉
- 余国松
- 刘宗辉
- 刘海强
- 卢建东
- 叶德新
- 吴广海
- 和丽辉
- 宁德鲁
- 宋红伟
- 张小伟
- 张波
- 张玉卓
- 张艳丽
- 方震宇
- 曹成虎
- 曾令宇
- 朱公军
- 朱志欣
- 李冰
- 李勇杰
- 李晶
- 李艾
- 杜和平
- 江波
- 王中岐
- 王天尊
- 王新志
- 王日升
- 王晓亮
- 王洋
- 王秀兰
- 王红伟
- 秦凤婷
- 等
- 缪福俊
- 耿树香
- 肖良俊
- 胡照
- 袁红生
- 邢梅峦
-
-
李海军;
张小伟
-
-
摘要:
在耐磨钢的冶炼中,转炉作为钢厂生产的重要设备,其钢水终点碳氧积是衡量转炉炉底效果的重要指标。稳定转炉炉底水平,提高耐磨钢终点碳氧积合格率,不仅可以延长转炉炉役年限,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钢铁材料的消耗,提高企业效益。文章介绍了南钢炼钢厂在耐磨钢生产中,为保证钢材冶炼后道工序的操作,并提高钢水质量,通过QC管理方法对转炉冶炼工序进行改进的工艺实践。通过有关技术优化措施,有效提高了钢厂耐磨钢生产的终点碳氧积合格率。
-
-
杨强;
王海波;
张晋溪
-
-
摘要:
本文针对富氧粉煤侧吹熔化炉生产运行、设备设施等方面出现的粉煤喷枪烧损及堵塞、烟尘着火、炉壳粉煤爆燃、炉内氛围失调等影响制约炉期的问题,经深入分析研判,归纳总结富氧粉煤侧吹熔化炉操控规律,采取控制反应温度为1 050~1 250°C、侧吹喷枪富氧空气流量为550~750 Nm^(3)/h、压力为220~260 kPa、铁硅比为1.2~2.5、钙硅比为0.9~1.2等措施,延长开炉周期。
-
-
黄晓平;
段少平
-
-
摘要:
针对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65 mm×165 mm方坯生产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多的现状,结合铸坯表面氧化铁皮生成机理分析,以控制铸坯冷却和表面温度为目标,以优化连铸生产一次、二次冷却为生产实践重点,同时对影响铸坯冷却效果的钢水过热度、拉速、结晶器保护渣性能等方面进行控制和优化。经不断改进、优化,两台连铸机氧化铁皮的生成量逐步减少,效果良好。
-
-
郑礼明;
陆志坚;
李栋;
胡照
-
-
摘要:
柳钢转炉炼钢厂1号转炉公称容量150 t,采用传统的熔池返平过渡砌筑工艺砲筑。1号转炉于2020-01-05炉役检修中,炉型砌筑应用新的熔池圆弧过渡砌筑方式,熔池直径:5040 mm;熔池深度:1390 mm;炉口直径:4355 mm;出钢口直径:175 mm;炉膛有效高度:8225 mm;炉膛直径:5180 mm;有效容积:135.4 m^(3);炉容比:0.93 m^(3)/t。
-
-
-
-
缪福俊;
王洋;
耿树香;
肖良俊;
张艳丽;
李勇杰;
宁德鲁
-
-
摘要:
传统的粉末油脂生产工艺中水相配制时由配制罐中的搅拌器加速溶解,而壁材加入水中后漂浮于水面上,壁材溶解速度较慢、易结团、极易形成气泡导致乳化效果不佳.为此,以核桃油为试验材料,对核桃粉末油脂中试生产线进行工艺优化和实践,通过在配制罐底部设置胶体磨和循环管道,实现了壁材的快速溶解.所生产的核桃粉末油脂色泽为乳白色,含油率为22.15%,包埋率为92.87%,溶解度高达99.35%,可直接添加至速溶产品中应用.
-
-
王要欣
-
-
摘要:
根据板坯边部直裂纹的产生机理,采取了提高钢液洁净度,改善钢液成分和优化浇铸方式等措施,使板坯边部直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铸坯裂纹率,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本文结合邯钢连铸线生产实践,对如何减少板坯边直裂纹缺陷率进行了探讨。
-
-
王会英
-
-
摘要:
针对目前隆安选煤厂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问题,基于对矿井生产的原煤特性和可选性的分析,提出选煤厂改进方案.在现有洗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新增一套两产品旋流器再选系统和一套粗煤泥分选系统对精煤进行再洗,生产产品为25%的炼焦配煤和75%的动力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