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环境
山水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722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第三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等;山水环境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岳晓琴、李宁、王进安等。
山水环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7229篇
占比:99.91%
总计:127340篇
山水环境
-研究学者
- 岳晓琴
- 李宁
- 王进安
- 许靖涛
- 赵复才1
- 邵玉华2
- 陈耀光
- 叶慧
- 张瑶
- 李本建
- 王树声
- 董丹申
- 蔡慧连3
- 谭阳
- 赵万民
- 郭李思璇
- 黄嘉颖
- DnA设计建筑事务所1
- ZHOU Xiaocui
- 乔欣
- 代阳
- 任丹萍
- 任书明
- 何心如
- 何礼平
- 余军
- 俞为妍
- 刘兰
- 刘华康
- 刘和平
- 刘广路
- 刘斯萌
- 刘晓文
- 刘晓明
- 刘海滨
- 刘炜
- 刘越
- 卓百会
- 单德启
- 单良
- 史宜
- 叶跃群
- 吕金铎
- 吴郁文
- 吴隽宇
- 吴震陵
- 周前程
- 周均清
- 周晓萃
- 周芳
-
-
石运峰;
杨大伟;
林琪;
周芳;
杜聪聪
-
-
摘要:
青岛城市风貌独具特色,拥有山海相拥、城景共融的山水环境,通山达海、灵活多样的整体格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景观,风格多样、精致考究的建筑艺术,锐意进取、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素有“东方瑞士”之称,是闻名遐迩的“黄海明珠”,在我国城市之林中特色鲜明、风采卓然。1994年,青岛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覆盖全市域,核心区域范围约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
-
-
罗姗;
王颖
-
-
摘要:
中国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山水条件,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先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山水哲学思想,并且将山水要素作为城市营造的物质、精神载体。文章将从剑川古城营建与山水环境的角度探讨剑川古城营城的智慧,不仅对古城的物质空间和人文自然保护及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对我们如何继承和保护古城的人文精神内涵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
韩贵锋;
张艺可;
曾卫
-
-
摘要:
山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与山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山水文化也逐步衍生和发展。同时,山水文化也指引和约束着中国从古至今的营城思想,对城市的空间布局、景观格局、道路交通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与山水环境的关系经历了崇拜、顺应、改造、征服及和谐相处5个阶段,现阶段正处于由征服向和谐过渡的转型期,一方面要修复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山水环境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注重山水文化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对当下的城市规划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山水文化思想的发展和对城市规划的具体影响。并以合川产业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运用GIS技术对用地范围内的山水环境进行量化分析,提炼特色山水要素,融合山水文化特征,从城市布局、景观结构、城市天际线和山水生态构造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环山绕水、借山亲水、显山露水和护山理水等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
-
李本建;
谭阳
-
-
摘要:
在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比较法分析桂林山水环境的典型特征后,可发现桂林山水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对桂林特色山水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以桂林城市环境规划中实行"双修"理念为指导,探讨适合桂林城市山水特色和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方法。
-
-
刘炜;
朱玢蓉;
张韶华
-
-
摘要:
两宋时期两淮地区利用淮东多水、淮西多山的地势特点构建了独特山水寨防御体系,山水寨防御体系在历史上曾承担着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乡民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两淮山水寨的历史发展、分布特点、空间形态、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现存山水寨遗址及其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总结两淮山水寨聚落空间特点与防御特征,明确两淮山水寨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
-
李本建;
谭阳
-
-
摘要:
在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比较法分析桂林山水环境的典型特征后,可发现桂林山水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对桂林特色山水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以桂林城市环境规划中实行“双修”理念为指导,探讨适合桂林城市山水特色和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方法.
-
-
黄嘉颖;
郭李思璇
-
-
摘要:
中国古代城市拥有与西方城市不同的空间营造逻辑和规划设计方法,尤其是结合山水元素的人居环境营建理念及方法,曾指导人们创造了大量“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城市空间.本文以清涧古城历史人居环境营建为例,在古城历史城池图复原的基础上,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其自然山水中地表和河流灾害进行模拟分析,探寻城市营建择地经验,并利用空间句法分析城市历年空间结构的演化发展,总结其空间结构构架经验.与此同时,运用Arcgis视域分析方法对城市建筑群体肌理以及重点建筑视线关系进行剖析,以提取城市建筑布局经验.希冀通过科学定量的分析方法发掘转译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营建智慧,以启发当代于山水之间实现人居和谐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
-
-
-
摘要:
近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首批107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在保护村落留住"美丽乡愁"的同时,让乡村绽放新颜,重焕生机。江苏省从首批发布的107个省级传统村落中选出了26个历史遗存资源较为丰富、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已具备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的村落,充分发掘历史遗存、民间习俗、名人典故、传统技艺与工艺等特色资源,同时结合周边山水环境、旅游景点等重要资源,串联了8条传统村落游赏线路推荐给广大市民。
-
-
刘斯萌;
赵红红
-
-
摘要: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城市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该文从风景园林视角,研究桂林城市历史发展中山水环境与景观空间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解读其景观空间建设特征及智慧启示.桂林历史城市建设通过对其中心、节点、轴线及景观视角控制所构成的景观空间格局,体现出一种"山—水—城—人"融为一体的协同共生的规律特征.从桂林城风景建设的人居环境智慧经验着手,总结出自然山水空间环境具有引导城市景观空间有机生长、控制城市景观空间形态,构成城市景观格局的作用.对历史城市风景空间营建智慧"古为今用"的研究,对当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
叶慧
-
-
摘要:
徽州传统水口园林由水口水、山、林及人工构筑物、建筑物构成,在营造过程中注重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使得山、水、植物、建筑 呈现和谐的状态。传统水口园林在选址、文化传承方面对当前徽州地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黟县六都溏公园为例, 通过对公园周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延续,在利用现状地形和水资源的基础上,借鉴传统水口园林的营造手法,对公园入口、地势关系进行优 化处理,植物配置进一步更新提升,并通过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布局构建公园骨架,形成具有一定徽州特色的城市小型开放空间。
-
-
张瑶;
刘华康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古代在城市规划营建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和智慧,结合大尺度自然山水进行城市建设,并将山林之乐,意境之美融入城市,营造出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便是其中尤为突出重要的特点.运城市传统城市的选址营建以及主要建筑的建设均与山水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主要表现为:传统城市的选址营建、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主导空间序列与山水关系、城市标志建筑与山水关系这四个方面.然而,1949年后在追求经济发展和功利主义思想指导下,城市建设忽视了对传统城市空间秩序的保护和延续,在处理城市与自然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上不够妥善,其主要表现为:“迎山接水”“显山露水”“望山看水”空间关系消解、城市主导空间序列无序发展、城市标志建筑的消失等.未来运城城市建设应注重挖掘山水胜景,将自然形胜延引入城内,形成山、池、城、水、林交融共生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
-
黄彪;
陈拓;
刘晓明;
刘广路;
胡陶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追溯北京佛寺道观与山水环境的结合始末,最初缘起于东汉时期,道家对“洞天福地”的追求,至两晋南北朝后,北京地区佛教兴盛,名山胜迹均可见僧寺之地,北京佛寺道观山水环境空间的发展始于西晋潭柘寺,择址于小西山系的潭柘寺,此时道教开始择址于郊野的自然风景条件优美、符合传统分水习俗的山麓上.北京佛寺道观的山水环境空间便是宗教与山水结合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佛寺道观因凭山水而建,不断地扩充规模,精工细作,沉淀着宗教史迹,且许多寺庙园林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其山水环境空间蕴涵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的游赏价值.北京佛寺道观因凭山水,环境怡人秀美,每座佛寺道观都各有其突出特点,本文研习金代八大水院、《帝京景物略》和《鸿雪因缘图记》,以此考究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的北京佛寺道观山水胜地,进而对北京佛寺道观山水环境空间的分布和类型进行探究.
-
-
姜欣辰;
缪杨兵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千城一面”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存在的非常突出的问题.山水环境是反映城市地域特征的自然“基因”,是塑造城市特色空间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回顾了城市空间增长的不同阶段,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影响南通城市空间的山水环境要素,包括长江、狼山、运河水网等;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索了基于山水环境塑造城市特色空间的策略,包括宏观尺度下根据山水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优化,微观尺度下显山露水的城市设计手法等.
-
-
李欣鹏
-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自古为晋中之名邑,南有凤凰、凤景、凤翼、笔架诸山,乌马河自城北而过,“北河南山”的山水形势构成了太谷县城山环水抱的山水空间格局,也构建了太谷城外优美如画的山川景致.本文对太谷城市山水空间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太谷县城,“楼、塔相映”的地标格局与“城、山一体”的空间环境的城市山水环境特色.总结了太谷城市山水环境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和内涵.认为太谷城市山水空间的营造,体现了古人“合形辅势”的历史人居环境智慧.对当代城市发展背景下,太谷山水空间环境遭到破坏的现实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其城市人文精神没落的本质进行了解读,并基于太谷城市山水环境的破坏,总结了其对当代城市空间发展及规划者的启示.
-
-
俞为妍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很多城市在快速化城镇化浪潮中容易出现对空间扩张盲目追求的现象,特别是缺少文化积淀的一般城市尤为突出,城市风貌的地域独特性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当前举国关注城市文化大背景下,"保护青山绿水、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的地域风貌体系构建需要科学的价值观引导.本文从城市特色与山水人文的关联性入手,总结了四条普适性经验以提炼城市本土特色资源与优势,并通过梳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关系,制定相应的空间策略,探索山水环境、人文底蕴在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的实施路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
黄嘉颖;
郭李思璇;
蒋蕾莉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古代城市拥有与西方城市不同的设计建造逻辑和规划设计方法,尤其是其结合山水因素的独特设计方法,曾指导人们创造了大量“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城市空间.本文以清涧县历史人居环境营建为例,在对老城历史城池图复原的基础上,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选址与自然山水中地表和河流灾害进行分析,寻找城市营建择地智慧;再利用空间句法纵向分析城市历年空间结构的变化,总结其空间结构智慧;最后利用视域分析方法对城市重点建筑位置、密度、视线等进行分析,提取城市建筑布局智慧.目的是将古代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经验通过科学的量化分析方法进行模式化解析,以期指导城市建设与山水环境的关系构架空间格局.
-
-
ZHOU Xiaocui;
周晓萃
- 《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3年
-
摘要: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有着大山大水的自然生态格局.重庆的山水环境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挑战,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安全.即将出台的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进一步指导空间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开发强度控制.重庆生态城规划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接主体功能区规划,从调整市域空间格局,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区县功能定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着力,逐步形成面向推进市域生态城市发展的战略.同时通过借鉴和总结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从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和民生服务,推行低成本、低冲击开发模式与技术等方面优化规划措施,深化规划实施.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将生态敏感的复杂用地限制条件转变为维育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因素,使城市与生态环境互利共生、和谐发展.
-
-
-
高源;
郑屹
- 《2017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城市设计发展前沿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长期以来对城市设计的探讨多以西方语境作为参考,事实上我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的城市设计中都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智慧,国外一批城市设计书籍都曾援引过中国的城市案例,北京更被公认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目前,我国的文化传承意识与文化自信程度显著提升,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反思和借鉴,其中包括城市设计的中国智慧.因此,这一议题的设立旨在或依据历史文献,或梳理城市发展源流,或分析总结相关案例,以挖掘中国传统的城市设计智慧,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让这一份渊源久远的中国智慧指引今天的文化传承,指导从过去走向未来.
-
-
高源;
郑屹
- 《2017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城市设计发展前沿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长期以来对城市设计的探讨多以西方语境作为参考,事实上我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的城市设计中都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智慧,国外一批城市设计书籍都曾援引过中国的城市案例,北京更被公认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目前,我国的文化传承意识与文化自信程度显著提升,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反思和借鉴,其中包括城市设计的中国智慧.因此,这一议题的设立旨在或依据历史文献,或梳理城市发展源流,或分析总结相关案例,以挖掘中国传统的城市设计智慧,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让这一份渊源久远的中国智慧指引今天的文化传承,指导从过去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