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宿命

宿命

宿命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1篇、相关期刊693种,包括中国新闻周刊、文学教育、新世纪周刊等; 宿命的相关文献由12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锦麟、薛芳、刘向民等。

宿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1 占比:100.00%

总计:1351篇

宿命—发文趋势图

宿命

-研究学者

  • 杨锦麟
  • 薛芳
  • 刘向民
  • 刘爱平
  • 吴晓波
  • 周涛
  • 张学昕
  • 张敏华
  • 李遇春
  • 洪艳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路丽莎
    • 摘要: 含蓄是中国人身上特有的一种性格,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之一,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超越有限之后的无限.姜文作为一位电影鬼才,有限的画面空间并不足以完全展现其思想.只有透过画面,深入到人物形象的设置、台词的表达、行为的轨迹之中去思索,才能窥见一斑.在他的电影中越是细节越是节制,也越有趣,发人深省.而《太阳照常升起》便是通过宿命论这种形式讲述着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故事,本文就从画面形式与内涵两个方面去探讨其含蓄美.
    • 苏露锋
    • 摘要: “云从钟山起,却入钟山去。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这首充盈着佛教空无思想的诗,作者并不是哪位高僧,而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这也并不是他偶尔为之,而只是其众多禅诗之一。从改革家到佛禅诗人,从王安石身上,似乎可以窥见古代改革派和历次改革的宿命
    • 周雷
    • 摘要: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我今年38岁,也曾在复绝星空下疑惑生命,在榛榛莽莽森林里忘却自己。我是谁?倘若我能够活到100岁,那时的我会如何评价现在的我?我将如何度过这真实又虚幻的百岁人生?对于长寿,有人更多地认为是一种诅咒,一种煎熬,伴随着虛弱、疾病、老年痴呆症,以及某些若隐若现的危机。长寿往往对应着死亡,死亡又是宿命必然,在看得见尽头的荆棘之路上踽踽独行,不恰如诅咒吗?英国作家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合作撰写的名著《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一书中,提到了温迪妮对丈夫帕列蒙的诅咒--“只有醒着,他才能存活;一旦睡着,他马上就会死亡。”帕列蒙只能每时每刻保持清醒,保持工作,无论多么疲惫,直到能量耗尽。
    • 张丽军; 沈萍
    • 摘要: 葛亮小说中具有强烈的宿命色彩,主要呈现为两种情形:一是血缘决定的出身论,二是时代环境下的人物生存困境。宿命的难以摆脱成为小说中人物的主要困境,而日常生活的温情和救赎者的出场弥补了宿命的悲凉。葛亮试图通过反叛者的挑战超越根深蒂固的宿命思想,但挑战的失败说明了宿命的强大。在宿命的观望姿态下平稳的生活,或许是葛亮给出的关于宿命的解药。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当代作家,葛亮把故事情节和谜底归结为宿命是不够的,而应以更大的勇气去质问、抗拒和挑战“宿命”。这是葛亮在以后创作中所需要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一个优秀小说家从传统叙事走向现代叙事、从平庸迈向经典的必经之路。
    • 蒋婷婷; 廖方舟(校对)
    • 摘要: “极其亲密,相当疏远”八个字解密了中国式父子关系。我们既深刻地依恋父亲,又深刻地忌惮父亲,这仿佛是一种宿命。儿子眼里的父亲,可以是宽厚慈爱的,也可以是剑拔弩张的;父亲眼中的儿子,可以是独立自由的,也可以是依附的。于是,在三次挥手中,在三次装病中,顺从和对抗,误解和和解,这种很难分清彼此界限的关系,既有进一寸的欢喜,亦有退一步的从容。
    • 李家祥(讲述); 李金淑(整理)
    • 摘要: 我们这一家,好像就是流浪的宿命。我的老父亲走南闯北大半辈子,现在仍在离家几千千米的海南发挥着余热。至于我,家乡安徽早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原以为,在江苏安家后的我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因为摩托车,新家又变成了旅店,奔波了十几年才安稳下来。本以为这一生终于平静下来了,谁料,近年来,因为这本《摩托车》杂志,又让我找到了流浪的感觉。这感觉,真好……
    • 程应峰
    • 摘要: 有人说,青春是一场远行。而我要说的是,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远行,一场无法返回的远行。远行,是一种宿命,这是生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事。在这样一场远行的过程中,有说不清的距离,看不尽的风景.
    • Karl Schumann; 高阳之(编译)
    • 摘要: 我听过里赫特几次,但不幸的是从来没有跟他交谈过。一次交谈也许会证实我从他的音乐会得到的印象:一个孤独的人,从内到外都忍受着命运的煎熬,承担着责任和内心紧张的重压。在今天的世界上,孤独就是艺术家的宿命
    • 吴昊
    • 摘要: “苦难”与“博爱”、“美神”与“还乡”以及“祭祀”与“宿命”是骆一禾诗歌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三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管窥和阐明,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为了“道说”生命本真的灵性之光,为了铸就诗歌本源的永恒天体,骆一禾始终以一个播撒“无因之爱”的圣徒、一个追蹑着美神,开启灵魂还乡之旅的诗人、以及一个为人类的存在和幸福祈祷哀悼的祭司三位一体的精神身份,来进行诗歌创作和诗学演绎。他用血和泪演奏出了爱与美的绝唱,浇灌出了自由与修远的诗魂,当我们聆听到这些绝唱、走近他的诗魂之时,其幽暗隐微的诗歌生涯也得以浮出历史的地表。
    • 谢松林
    • 摘要: 缓慢流淌的时光(组章)圆月圆满抑或残缺,皆是个人宿命里,不同的抉择。圆月。无数的忧思仍旧填满心田。飞鸟在树梢上窃窃私语,我闻着秋风,搜索着美酒、诗歌、山水。秋风吹过树梢,在这个满月盈空的夜晚,我要用诗意的词章,吟诵出浪漫的曲调。风花雪月,在逐梦追思的意蕴里,演绎着一场酣畅淋漓的故事。温一壶美酒,于山野间对酌田园,吟诗论调,在尘世的空旷里,释放着对山水长存的忧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