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骆一禾

骆一禾

骆一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专利文献178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江汉学术、读书、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等; 骆一禾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西渡、骆一禾、刘贤吉等。

骆一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5.77%

专利文献>

论文:1780 占比:94.23%

总计:1889篇

骆一禾—发文趋势图

骆一禾

-研究学者

  • 西渡
  • 骆一禾
  • 刘贤吉
  • 颜炼军
  • 何婧雅
  • 吴昊
  • 唐晓渡
  • 姜涛
  • 孙晓娅
  • 张桃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定华
    • 摘要: 昌耀、骆一禾、海子的创作皆偏离于时代主流范式,而相互却显现出某些共性,如虽惦念民间、眷怀大地,却从不与琐碎的经验、现象纠缠,而是着力刻绘处于特定场域下的人的心理特质、精神氛围;虽热衷表述“我”的所思所感,此“我”却不仅指代置入日常生活的诗人自身,而是泛化成具有集体性的、高瞻远瞩的人类言说者;虽仰慕农耕时代、欣赏远古文化遗存,却无意返古,而是力图接通优秀精神传统的血脉,为受世俗现代性冲击的中华文明寻回价值理性。三人皆以诗歌为其信仰,而诗歌于他们又远非一种抒情言志的技艺,而是成为一种扩充自我生命、感通世间美善、匡正文明路向的存在。
    • 颜炼军
    •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当代汉语诗写作发生显著转变的时段。诗歌界对此已有许多共识,笔者此文谈一个微观的发现,对理解这一阶段的当代诗,或能略有助益。在当代重要诗人张枣、骆一禾、西川、张曙光、王家新、欧阳江河、宋琳等多位诗人笔下,这阶段陆续都出现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英雄尤利西斯(按拉丁语通译尤利西斯.
    • 吴昊
    • 摘要: “苦难”与“博爱”、“美神”与“还乡”以及“祭祀”与“宿命”是骆一禾诗歌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三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管窥和阐明,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为了“道说”生命本真的灵性之光,为了铸就诗歌本源的永恒天体,骆一禾始终以一个播撒“无因之爱”的圣徒、一个追蹑着美神,开启灵魂还乡之旅的诗人、以及一个为人类的存在和幸福祈祷哀悼的祭司三位一体的精神身份,来进行诗歌创作和诗学演绎。他用血和泪演奏出了爱与美的绝唱,浇灌出了自由与修远的诗魂,当我们聆听到这些绝唱、走近他的诗魂之时,其幽暗隐微的诗歌生涯也得以浮出历史的地表。
    • 钟世华
    • 摘要: 骆一禾的诗在1980年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这不仅是由于他的写作契合了其时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写作形态,更是由于其诗歌所昭示出的文学精神与历史理性。"黄昏"在骆一禾的诗学观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围绕着"黄昏"意象的建构,骆一禾的诗形成了以"红色"为主导,多元色彩并置的"色彩群"。骆一禾在透视"黄昏"色彩的同时,集中表现了鲜明的文学精神与深刻的历史理性。
    • 李章斌
    • 摘要: 在八十年代中国诗人普遍推崇现代主义的语境下,骆一禾、海子对浪漫主义诗学的倡导是颇为独特的,他们所标举的"新浪漫主义"实际上重新发掘了西方浪漫主义中的形而上和神话因素,而后者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中基本上被选择性地过滤了。骆一禾与海子都主张把诗歌当作某种"创世"行为,也各自提出了一种以创造力类型为标准的"共时性诗学",在创作中构造出强有力的诗歌主体,并通过自我的创造实现对神性的追求。但是,两者的诗学理念在中国诗坛中遭遇了深刻的困境,他们对神性的召唤也显得像是一种文化与时代错位的产物。
    • 摘要: 朋友意味着你伸出手去可以握到另一只温暖的手,在你无所傍依时感受到爱的光芒的包围,在焦虑和孤寂时得到灵魂的安妥和告慰。朋友是兄弟、姐妹、伴侣、知音,理想的夫妻关系也正应如此(亲密,又保护着对方孤独)。看来,夏娃和亚当是人类最早的朋友的原型,上帝正是按照这个榜样来启示人间、设计人类未来的。所谓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不仅仅针对男女关系而言,理想的朋友正是用同一种血肉、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元素做成的: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碎琴断弦永绝琴缘,提奥在梵高自杀的数月就病故了,海子殉难后不久骆一禾也紧随而去,朋友是心心相连灵魂相通的那种人。汉字中的“朋”颇有意味,我们可以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 吴昊
    • 摘要: 1980年代诗人在创作中呈现出的较为明显的文化姿态之一是"走向未来",这种文化姿态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不无关联.就代表性诗人骆一禾而言,其诗歌写作立足于1980年代的文化现状,对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批判.在骆一禾看来,农耕文明的"河流"必然要汇入更为开阔的"大海",才能使中国文化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对于1980年代社会现实中出现的负面现象,骆一禾在诗中也有清醒的认识与反思.骆一禾还认为,他们这一代诗人注定要充当诗歌"修远"之路上的"先锋",为新一代诗人起领航与奠基作用,体现出1980年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 孙叙伦1
    • 摘要: 作为大江健三郎的读者和论者,胡亮深谙东西方文化互通互鉴互化的历史规律,他迅速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始自于接受布莱克》中看到了布莱克的影子。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著名诗人、画家和雕塑家。T·S·艾略特称他为“天才诗人”,赞他的诗歌具有“所有伟大的诗歌中所共有的独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