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还乡

还乡

还乡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7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8篇、相关期刊504种,包括文学教育、青年文学家、山花等; 还乡的相关文献由706位作者贡献,包括小冰、托马斯.哈代、胡敏等。

还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8 占比:100.00%

总计:758篇

还乡—发文趋势图

还乡

-研究学者

  • 小冰
  • 托马斯.哈代
  • 胡敏
  • 李蓓蓓
  • 杨勇
  • 毕彭
  • 海新民
  • 亚楠
  • 刘建东
  • 娄玉霞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华伟
    • 摘要: 共同体书写是英国文学的古老传统,也是历代小说家的必然选择与审美取向,并与各个时期的英国社会变迁相契合。哈代作品中既有古朴恬静的牧歌与田园,又有躁动繁华的商业与城市。作家基于故乡多塞特郡想象的威塞克斯王国,在赋予其作品真实感的同时也为其涂抹上一层亦真亦幻的神秘感。《还乡》现实情怀浓重,悲剧色彩明显,但其中蕴含的共同体精神以及作家对威塞克斯乡土空间的诗意想象同样溢于言表。荒原、海滨城市、大海以及大都市巴黎都不再是简单地理意义上的地域空间,它们超越自身而存在,更多地象征哈代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寻找更为理想生存方式的审美化努力。所有这些共同指向一点,那就是哈代具有显著的荒原情结和怀旧之情,乡村田园空间才是其心中理想的共同体形态。
    • 王继红
    • 摘要: 还乡源于对寻根的需要,是为了安慰人们漂泊无依的情感。从文学概念、哲学维度、建筑设计等方面阐述还乡意愿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还乡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回归故里,而是精神意义的回归。还乡更是一种处境意识,以理智的情感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表达对传统的留恋,以对抗和传统完全割裂的城市化过程。
    • 王佩玉; 赵胜杰
    • 摘要: 哈代在其经典小说《还乡》中以怀旧笔调呈现了传统的荒原共同体,同时也披露了游离在共同体之外的异质性个体遭受的来自共同体的压制和排斥。哈代在眷恋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同时,也保持了对这种共同体的反思和批判态度,深刻地揭示出了其局限性。哈代通过小说结尾主人公克林与荒原共同体的统一寄托了他构建理想共同体的希望,即建立一个能包容异质性的宽容平等的共同体。
    • 吴昊
    • 摘要: “苦难”与“博爱”、“美神”与“还乡”以及“祭祀”与“宿命”是骆一禾诗歌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三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管窥和阐明,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为了“道说”生命本真的灵性之光,为了铸就诗歌本源的永恒天体,骆一禾始终以一个播撒“无因之爱”的圣徒、一个追蹑着美神,开启灵魂还乡之旅的诗人、以及一个为人类的存在和幸福祈祷哀悼的祭司三位一体的精神身份,来进行诗歌创作和诗学演绎。他用血和泪演奏出了爱与美的绝唱,浇灌出了自由与修远的诗魂,当我们聆听到这些绝唱、走近他的诗魂之时,其幽暗隐微的诗歌生涯也得以浮出历史的地表。
    • 王冠男
    • 摘要: 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故事发生的场景埃格敦荒原,以及荒原上固守传统习惯风俗的居民,就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
    • 于凤仪; 张焕新
    • 摘要: 作为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笔下坚定的反叛者,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用她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抗争的挽歌。对于爱情与物质生活的渴望使她想要逃离荒原、追求新生活的叛逆行为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但是任何人物的形象都是立体的,只有立体的人物形象才能够让人深思,才能够让人探究,游苔莎也是有缺点的,她是不现实、不理性的,最终她也被淹没在时代激进的洪流中。从游苔莎的生活环境、游苔莎的性格出发,对游苔莎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对造成其悲剧因素进行了剖析。
    • 许家祥
    • 摘要: 我总想减肥又总没时间,我妈都急了。有一天,她发给我一首诗:"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无改肉成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胖子你是谁。"她还特意给这首诗起名为《衣"紧"还乡》。这是微信上流传的段子,看后让人发笑,也引人思考。笔者觉得,衣"紧"还乡并非个例。当今乡下的年轻人大多在城里打工,年复一年,一些人渐渐发福了,春节时就衣"紧"还乡了!
    • 许家祥
    • 摘要: 我总想减肥又总没时间,我妈都急了。有一天,她发给我一首诗:“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无改肉成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胖子你是谁。”她还特意给这首诗起名为《衣“紧”还乡》。这是微信上流传的段子,看后让人发笑,也引人思考。笔者觉得,衣“紧”还乡并非个例。
    • 陈进
    • 摘要: 莫言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中的小说在整体风格上具有统一性.在故乡叙事里,莫言实现了从传奇到现实、从在乡到还乡的转向,在现实和往事的交织中审视故乡,塑造了当下乡土世界更加丰富、饱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晚熟"在小说集中具有三层意蕴,既是后来居上的生命成长,也是对"早熟"文化意义的反省与批判,更是作者对自己创作摆脱成规、求新求变的期待.面对乡土世界,《晚熟的人》以细节绵密、无关宏旨的日常生活展开,以民间伦理和抽象的"晚熟"来进行价值判断,反映出莫言企及真实现实的探索和追求理想的寄托.
    • 左甜
    • 摘要: 《还乡》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于1878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创作中期的重要成果.该作品以爱敦荒原为背景,讲述了五个青年男女各自的命运.该文旨在以小说中"爱敦荒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重新解读《还乡》这部作品,挖掘其蕴含的生态思想.作为一个有知觉的生命体形象,爱敦荒原牵制着主人公的命运,蕴含着哈代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思.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荒原,探析哈代生态整体观的哲学思想,将有助于现代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