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孤独者

孤独者

孤独者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6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8篇;相关期刊626种,包括名作欣赏、青年文学家、上海文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孤独者的相关文献由1619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小兵、禹东川、黄辰等。

孤独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7 占比:78.9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08 占比:21.01%

总计:1466篇

孤独者—发文趋势图

孤独者

-研究学者

  • 邹小兵
  • 禹东川
  • 黄辰
  • 李明
  • 潘悦然
  • 王毅
  • 蔡昆京
  • 吴英
  • 周明非
  • 朱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顾甦泳
    • 摘要: 鲁迅的《孤独者》与《彷徨》中多篇小说共享着第一人称叙事的文本特征,但在相似的形式构造中,《孤独者》更多地呈现出方向感的获得,并最终暗示了挣脱“彷徨”的可能。在小说内部,这一过程具体落实为反讽的生成和消隐,借由魏连殳对叙述权力的让渡和“我”的识别,两者得以挣脱平行互辩的结构性关系,进而获得了审视、叙述和告别“旧我”的可能。同时,这一过程又和同时期写作的《野草》诸篇对“内部之生活”从“拓进”到“远离”的过程呼应,最终指向真实历史境遇中作家主体的成长带来的对固有文本结构和诗学机制的突破。
    • 武娟娟
    • 摘要: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而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多余人”文学形象。文中,结合鲁迅《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对中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进行了探讨。
    • Karl Schumann; 高阳之(编译)
    • 摘要: 我听过里赫特几次,但不幸的是从来没有跟他交谈过。一次交谈也许会证实我从他的音乐会得到的印象:一个孤独的人,从内到外都忍受着命运的煎熬,承担着责任和内心紧张的重压。在今天的世界上,孤独就是艺术家的宿命。
    • 王颖
    • 摘要: 在鲁迅的小说中,《孤独者》是极为出彩的一篇作品,不仅带有浓厚的自转色彩,而且描写人物的命运也最为独特。希望此文能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鲁迅及其文学作品的认识与了解,为后期研究解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文学价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 无; 中国禽业导刊编辑部
    • 摘要: 在流量为王以及快阅读盛行的时代,许多重要的新闻和讯息,在经历了短暂的喧嚣和热闹之后,很快便湮没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之中,被随之而来的新热点和焦点吞没覆盖。有人说这是时代之幸,有人则认为这是时代之不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 高芳艳
    • 摘要: 刘震云善于在他的小说中塑造形形色色灵魂无处安放的孤独者形象,他总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味生存的荒诞和个体存在的孤独.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刘震云继续书写现代人的孤独,展现了一位农村妇女为生命尊严画圆的孤独之旅,为了争"一口气"和更正"一个名字",李雪莲把自己二十多年的青春都耗在了年复一年的上访路上,她在男权话语编织的牢笼里执拗地寻找公理,寻找被认同,寻找自己做人的尊严,然而正是这种寻找让她陷入万劫不复的孤独之境.李雪莲抗争路上的无助和孤独不仅折射出了农村女性在生育、维权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多重弱势地位,也体现了刘震云对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的哲学思考.
    • 孙仁政
    • 摘要: 集体生活中的离群独居者黏菌是集体生活的典范。当它们受到饥荒的威胁时,这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会聚集成像蛞蝓一样的形状,进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像塔楼一样的东西。“塔楼”顶部粘糊糊的,如果有飞过的昆虫,就很容易被黏住,成为黏菌群体的大餐。
    • 熊玫
    • 摘要: 70后作家弋舟之短篇小说《出警》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品讲述了老郭、"我"、小吕三代基层民警出警工作中的遭际.在警民互动的过程中,有关人的理想及价值的问题显露出来.老一辈民警老郭的理想是以仁者之心融化于日常工作之中,显示了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本位的人道实践.叙事者"我"秉持美善品格,尽管已洞悉理想最终的碎片化去向,但仍倾注心力保护他者理想的守正.老校长与老奎对于理想的错位性理解最终走向目标的反面,步入价值失范的无奈之境.
    • 摘要: 《岁月静好》作者:蒋勋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书写日常生活中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大自然的省思。二十四节气不仅蕴藏着自然流变的节奏,也提醒着我们在时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立春聆听春天的声音,惊蛰使孤独者从梦里醒来,清明安静等待自己花季的时刻,在芒种相遇和告别,立秋专心凝视一朵花,小雪储存隐忍……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不动声色,静看山静云闲,静听鸟啼花开,山河岁月长,随着万物生长的频率,内观自己,默默记录生命的处变不惊。这是蒋勋自己的功课,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功课。
    • 马志国
    • 摘要: 心理自救方法之一:认知疗法老年朋友首先要意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从父母身边独立出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事事处处都离不开父母,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