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服饰
女子服饰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风俗习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9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才智、天中学刊、民族艺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等;女子服饰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徐照芳、刘玉璟等。
女子服饰
-研究学者
- 刘文
- 徐照芳
- 刘玉璟
- 刘运娟
- 华文慧
- 张天会
- 张融
- 李刚
- 李娜
- 果霖
- 毛佑全
- 沈安琪
- 甘应进
- 苟双晓
- 邬红芳
- 陈东生
- 韦彩妙
- 黄格红
- 黄清敏
- 代虹
- 余玲丽
- 凌雅丽
- 刘一萍
- 刘丽梅
- 刘俊汝
- 刘欣
- 刘玉琪
- 刘珊
- 刘绮黎(制图)
- 叶天龙
- 吕美颐
- 吴侠
- 吴天兰
- 吴建伟
- 周洁(整理)
- 商小燕
- 夏琼瑶1
- 孔祥玲
- 季凤芹
- 巩伟伟
- 张国云
- 张彬1
- 张思琪
- 张成禄
- 张浩
- 徐红
- 戴平
- 施晔
- 曲义
- 李俞霏
-
-
巩伟伟
-
-
摘要:
迭部县多儿女子藏族服饰在甘肃省藏族服饰类别中,与常见的“曲巴”(服饰的藏语音译)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不仅能够凭借设计风格独树一帜,而且可以体现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容,间接反映出人们心中的真挚情感与纯洁思想。迭部县多儿女子藏族服饰用料精细,能够侧面映射出当地特殊的农、林、牧生活习惯,给人带来视觉享受。
-
-
熊浩杰;
马云林;
田野
-
-
摘要:
滇西南德昂族女子服饰作为德昂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着本民族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历史记忆等文化内涵,体现了德昂族文化的精髓,涵盖着几千年来德昂人工艺造物的巧思,形成了自身的服饰特点。文章概括了德昂族女子服饰的整体造型、款式、色彩、穿戴方式等特征,从地域环境与气候、民间传说、图腾崇拜及宗教信仰、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族际交往四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
-
李明珠
-
-
摘要:
西汉初,刘邦封其弟刘交为楚王,封地在老家徐州地区。至第八代楚王谋反,被诛除国。汉宣帝时又封子刘嚣为楚王,传四代。十二代刘姓楚王死后均葬在徐州,周围的山上。迄今为止,驮篮山楚王夫妇墓(西汉早期偏晚)、北洞山楚王墓(西汉早期偏晚)和小龟山楚王夫妇墓(西汉中期偏早)的墓室中都有女俑出土。
-
-
刘俊汝;
李俞霏
-
-
摘要:
中国古代女子服饰中情爱主题纹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世俗化的艺术特征,表达出古代人们的思想与审美。情爱主题纹样分为爱恋类、祈子类和爱恋祈子交融类三大类。根据构成元素及组合方式的不同,纹样的文化内涵时有交融,时有区分。通过研究情爱主题纹样在中国古代女子服装和饰品中的应用及其构成原则,全面展示出古代人民的精神追求和所祈所愿。
-
-
沈安琪;
刘文
-
-
摘要:
土族服饰于2008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女子服饰色彩别具特色.土族经过多次迁移,最终定居于青海等省,与汉、藏等民族交融.文章旨在深入挖掘土族服饰色彩的内涵,对土族女子服饰色彩蕴含的深意、五彩缤纷的色彩意象等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传承性.
-
-
沈安琪;
刘文
-
-
摘要:
土族服饰于2008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女子服饰色彩别具特色。土族经过多次迁移,最终定居于青海等省,与汉、藏等民族交融。文章旨在深入挖掘土族服饰色彩的内涵,对土族女子服饰色彩蕴含的深意、五彩缤纷的色彩意象等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传承性。
-
-
莫艳
-
-
摘要:
《风月梦》是我国清代晚期的一部章回小说,文章以其中的女子服饰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对其服装、工艺、纹样、颜色及其穿配方式等进行研究,探讨清朝女子服饰样式的风格特点及发展流变,为研究晚清女子服饰提供一些参考。
-
-
张思琪
-
-
摘要:
唐朝和宋朝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常被人谈论的两个朝代,也是常常被拿来做对比的两个朝代。而说起这两个朝代,除了诗词歌赋的不同,对外政策的不同,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两个朝代中女子服饰的不同。论生产力,宋朝的生产力是高于唐朝;而在经历了盛唐之后,宋朝的世界观也比唐朝更广;除此之外,宋朝的服装技术也是高于唐朝。但是,宋朝的服饰文化却没有唐朝的开放与多样化。所以本文在对两个朝代不同思想的基础上谈论了它们对女子服饰的影响,并分析了更深层的原因。
-
-
刘珊
-
-
摘要:
位于我国海南省的黎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黎族服饰恰好变成黎族人民传达信息和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选取黎族杞方言和润方言两大方言区,从款式、图案、色彩、工艺及配饰等方面来论述其传统女子服饰特征,分析其异同点,并对其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
-
-
-
贾京生
- 《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以实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人类文化学研究为切入点,论述了广西南丹、贵州荔波白裤瑶女性服饰图案艺术的独特性与工艺应用的独创性.白裤瑶虽然是因其白裤瑶男子服饰样式、服饰色彩之独特而得名,然而,白裤瑶女子服饰艺术与服饰图案不仅在样式结构、图案艺术上更具有独特性,而且在刺绣工艺、印染工艺应用方面更具有独创性.这种突出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其他少数民族难以比拟的,是中华民族艺术大家园中一枝独秀的艺术奇葩.
-
-
代虹;
鲁闽
- 《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及族群的重要标识,人们一般都把风格不同的民族服饰看作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福建泉州蟳埔渔村汉族随着历史的变迁因特定的劳动形式和生活环境,而形成了特殊的汉族族群,其服饰也成为区别周边族群的典型标志.本文以福建泉州蟳埔渔村女子服饰为考察对象,先从历史溯源人手,对其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和具体研究,进而概括、总结了福建泉州蟳埔渔村女子服饰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能看出此族群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rn 蟳埔渔村女子服饰作为一种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貌,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崛埔已经从渔村变为社区,生活状况也在变革,民俗风情不断受到冲击,但蟳埔女子的头饰、服饰依然保持着几百年来的传统装束,实在难能可贵。rn 在21世纪的当下,拥有崛埔传统服饰,不失为探索传统服饰文化的大好契机,这些传统的服饰和发饰元素值得去探索和挖掘。当然不能停留在表象上的模仿,要结合市场,在充分理解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重新诊释,创造出新的服饰并赋予其新的生命,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