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奥陶纪

奥陶纪

奥陶纪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9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2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58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奥陶纪的相关文献由146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志毅、周志强、袁文伟等。

奥陶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2 占比:87.68%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4.64%

专利文献>

论文:58 占比:7.68%

总计:755篇

奥陶纪—发文趋势图

奥陶纪

-研究学者

  • 周志毅
  • 周志强
  • 袁文伟
  • 张永生
  • 杨海军
  • 程立人
  • 郑聪斌
  • 吴兴宁
  • 李志明
  • 王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令华
    • 摘要: 西天山温泉地区是以温泉岩群为基底的古老地块,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大量不同期次花岗岩类,奥陶纪侵入岩为一套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岩石,(La/Yb)_(N)值为6.22~13.02,轻稀土元素富集,δEu为0.77~0.96,具轻微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h、Nb、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中等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源岩浆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奥陶纪侵入岩形成于洋壳俯冲作用下的火山弧环境,是古亚洲洋俯冲作用在本区的体现,对认识天山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 江泓
    • 摘要: 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许多巨大的动物,它们却往往以滤食的方式进食,比如我们熟悉的蓝鲸、座头鲸等。其实早在距今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海洋中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滤食巨人,它就是海神盔虾。
    • 陈有炘; 朱生强; 裴先治; 王盟; 周海; 李佐臣; 李瑞保
    • 摘要: 伊犁地块是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南北缘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其中伊犁地块北缘温泉岩群中识别出奥陶纪岛弧型岩浆岩,被认为是准噶尔洋向南俯冲于伊犁地块之下的物质记录,但相应的变质作用记录很少有报道。近期,从温泉县托克赛地区温泉岩群中识别出的石榴角闪岩具有顺时针P-T-t轨迹,可能记录了伊犁地块北缘早古生代俯冲、碰撞事件,但其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托克赛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开展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托克赛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分布于温泉岩群中,原岩为拉斑玄武岩,岩石TiO_(2)(3.10%~3.89%)含量较高,K_(2)O+Na_(2)O(0.76%~2.01%)含量低,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陆内裂谷拉斑玄武岩的特征(Th/Ta=1.70~2.76、Ta/Hf=0.23~0.37),来源于具有OIB特征的幔源岩浆。岩石较低的MgO(4.82%~6.40%)、Cr(70.8×10^(-6)~224×10^(-6))、Ni(9.68×10^(-6)~65.7×10^(-6))含量及Mg^(#)值(34.0~41.3)、Nb/U值(14.3~36.3)、Nb/Ta值(9.70~16.2)和La/Sm值(2.01~3.28),表明岩浆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少量的地壳混染。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石榴角闪岩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晚期,峰期变质时代为晚奥陶世末期(450~440Ma),围岩中的锆石和独居石均记录了同时期的构造热事件。综合研究认为,石榴角闪岩原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是伊犁地块响应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物质记录,暗示伊犁地块是原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中识别出的奥陶纪末期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事件,记录了阿克套-温泉微陆块向南与伊犁地块或哈萨克斯坦微陆块的拼贴-碰撞过程。
    • 摘要: 距今约4.6亿年的奥陶纪大辐射,是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辐射事件之一。但是,最新的高分辨率生物多样性曲线表明,华南种一级的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大辐射峰值之后出现近50%的降低,这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重视。是什么原因导致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出现逆转?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相关专家与国外同行合作研究发现,奥陶纪气候变冷期的缺氧海水扩张,可能是大辐射期间生物多样性达到峰值之后发生明显转折的诱因。
    • 谢鑫
    • 摘要: 上期回顾“芦花·安娜事件”过去两天后,吴大超忽然对鸡感兴趣了,他上网、去图书馆、询问老师,用尽一切办法查找关于鸡和鸡家族的历史,最后他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鸟是恐龙变的!“地质年代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四个阶段,显生宙开始于5.7亿年前,至今仍未结束。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代又分为几个纪,比如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发生在古生代早期。
    • 陶再礼; 尹继元; 袁超; 肖文交; 陈文; 陈岳龙; 王雅美; 杨帆
    • 摘要: 西昆仑造山带发育有大量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密切相关,然而,对于这些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阿喀孜二长岩和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岩体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O同位素研究,以探讨这些侵入岩的岩浆源区与成因,揭示原特提斯洋在这一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这两个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6±2Ma和452±2Ma,指示它们形成于晚奥陶世。阿喀孜二长岩具有富碱(K_(2)O+Na_(2)O=10.5%~11.8%)、富钾(K_(2)O/Na_(2)O=1.20~1.44)特征,相对低MgO(0.89%~0.97%)、TiO_(2)(0.42%~0.45%)含量,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且具有较高的全岩锆饱和温度(T_(Zr)=814~862°C),属于钾质碱性岩石。该岩体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2057~0.72186),负的全岩ε_(Nd)(t)值(-5.1~-4.5)和负的锆石εHf(t)值(-7.6~-3.4),以及较高的锆石δ^(18) O值(5.39‰~7.94‰),表明其源区可能为伸展环境下古老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赛图拉石英闪长岩SiO_(2)含量为56.8%~58.6%,全碱(Na_(2)O+K_(2)O)含量为5.75%~6.39%,具有较低的铝饱和指数(A/CNK=0.85~0.89),相对高的MgO含量(2.93%~3.41%)以及Mg^(#)值(~45),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它们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且具有微弱的Eu异常(δEu=0.72~0.77),类似于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石英闪长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i比值(0.71317~0.71322),负的全岩ε_(Nd)(t)值(-5.6~-5.1)和负的锆石εHf(t)值(-7.8~-2.9),与同时期来源于富集地幔的基性岩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岩浆可能是由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并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磷灰石和Fe-Ti氧化物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同位素和数字模拟计算(Rhyolite-MELTS)结果表明,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可能由塔里木克拉通南缘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而成。综合前人研究,本文提出晚奥陶世阿喀孜二长岩和赛图拉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该时期原特提斯洋板片回撤,诱发软流圈地幔的上涌,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弧岩浆岩。
    • 索何夫
    • 摘要: 对于大多数科幻爱好者而言,鹦鹉螺这个物种的名字显然并不陌生——这都得归功于作为大多数人科幻入门小说的《海底两万里》。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对鹦鹉螺的了解也就仅止于它们的名号而已了。大概只有很少的人会知道,这种动物和平常人们吃的田螺差异巨大,反倒是与章鱼、鱿鱼和枪乌贼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 昝淑芹
    • 摘要: 曾经有一种海洋生物,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古生代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留下自己的印迹,成为古海洋中存活最久的生物。它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支撑自己跨越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直至二叠纪灭绝。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一古老、神秘的远古海洋生物——三叶虫。
    • 李玉帮; 张以明; 杨德相; 高达; 黄芸; 曹兰柱; 田建章; 王帅
    • 摘要: 碳酸盐岩是冀中坳陷下古生界重要的古潜山油气储集层.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奥陶系属于陆表海型台地,进一步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局限潮下和开阔潮下4个沉积亚相,以及泥云坪、膏云坪、云坪和云质溺湖等11种沉积微相,并构成了4个三级层序(SQ1~SQ4),其中SQ4仅发育海侵域.奥陶纪首次海侵期沉积的冶里期(SQ1-TST)在区内由北向南发育了开阔潮下—潮间—潮上亚相沉积.亮甲山期(SQ1-HST)主要发育潮间亚相沉积,局部为潮上亚相.下马家沟期(SQ2-TST)和上马家沟组沉积晚期(SQ3-TST)分别为第2次和第3次海侵,区内均以局限潮下和开阔潮下亚相为主,局部发育生屑滩和砾屑滩;上马家沟组沉积早期(SQ2-HST)和峰峰组沉积早期(SQ3-HST)以发育潮间和潮上亚相为主,是白云岩的稳定沉积期.峰峰组沉积晚期(SQ4-TST)记录了第4次海侵,以发育开阔潮下亚相为主,北部地区零星发育潮间云灰坪微相.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华北地台整体抬升,冀中坳陷奥陶系顶部受到剥蚀,直至石炭纪再次接受沉积.
    • 卢君辉; 董世龙
    • 摘要: 上期说到,在距今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生命大爆发",短期内出现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特物种,海洋也变得不再沉寂,逐渐显现出盎然的生机。随着寒武纪结束,地球迎来了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奥陶纪。如果你有一张奥陶纪的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它与现在的地图截然不同——陆地板块从连成一体的超大陆逐渐变得四分五裂,往各个方向漂移。剧烈的板块运动不仅造成了大量分散的陆地和岛屿,还导致大量的海底岩浆涌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