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形石

牙形石

牙形石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古生物学、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4185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四川省地质学会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牙形石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建新、武桂春、纪占胜等。

牙形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1856 占比:99.82%

总计:142105篇

牙形石—发文趋势图

牙形石

-研究学者

  • 姚建新
  • 武桂春
  • 纪占胜
  • 郝维城
  • 江大勇
  • 李志宏
  • 周聘渭
  • 王传尚
  • 杨守仁
  • 童金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啸风; STOUGE Svend; 王传尚; MALETZ Jörg; 阎春波; BAGNOLI Gabriella; 祁玉平; RAEVSKAYA Elena G
    • 摘要: 根据对中国小阳桥剖面高精度生物、层序、化学和磁性地层学综合研究的新成果及其与绿岬全球界线层型剖面(GSSP)的详细对比,进一步厘定了加拿大绿岬“金钉子”剖面所定义的奥陶系底界划分与对比的标志,并指出:(1)与所定义的全球标准奥陶系底界相当的界线位于小阳桥剖面块状叠层石灰岩之上19.9 m处的薄层纹层灰岩中(BD-24层的底部),即Cordylodus intermedius牙形石带的上部,其上1 m则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浮游笔石Rhabdinopora proparabola,其上1.5 m则是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现层位;(2)所定义的奥陶系底界位于两次全球海平面升降事件(全球巴萨尔屋(Basal House)低位和弓头虫(Acerocare)低位事件)之间;(3)奥陶纪初期最大的δ_(13)C_(carb)同位素正偏移出现在Rhabdinopora parabola笔石带的底部;(4)Cordylodus intermedius牙形石生物带内记录的、被称之为Hirsutodontus simplex峰(=HSS,简单多刺牙形石峰)的显著δ_(13)C_(carb)碳同位素正偏移和稀土元素(REE)异常,均位于这两个剖面寒武-奥陶系界线之下。以上所有这些事件记录均可作为全球不同大陆和相区识别与划分对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的标志。
    • 高源
    • 摘要: 此“牙”非彼“牙”说到牙齿,你有我有大家有!怎么还满地找牙呢?我今天要说的不是我们嘴里的牙齿,而是一种特殊的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牙形石又称牙形刺,是一类海生生物的遗骨化石。牙形石的个头非常小,一般在0.1-0.5毫米,小到肉眼几乎看不见,需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很多倍才能看清楚。因为样子像牙齿,所以称为牙形石。根据其形状,牙形石通常可分为单锥型、复合型和台型三种。
    • 吴奎; 崔亚圣; 刘辉; 杨良哲; 李红军; 余浩宇; 邹亚锐; 叶思遥; 王伟
    • 摘要: 早三叠世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之后重要的生态系统复苏期,同时期湖北省沉积了大量的海相大冶组和嘉陵江组地层,其中保存了许多世界罕见的古生物化石,包括黄石地区的裂齿鱼以及南漳—远安地区的海生爬行动物群等,是理解复苏过程的重要研究窗口之一。作为古、中生代之交最重要的标准化石,牙形石可以为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对比提供依据。对前人在湖北省进行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为该省下三叠统的详细年代地层划分提供生物依据。当前,湖北省下三叠统可以建立16个牙形石带,根据这些牙形石带,将湖北省下三叠统各亚阶(格里斯巴赫亚阶、迪纳尔亚阶、史密斯亚阶、史帕斯亚阶)的底界均限定在大冶组。这也表明以白云岩、角砾岩、灰岩为主体的嘉陵江组主要沉积于早三叠世史帕斯亚期。相较之下,嘉陵江组厚度往往比大冶组更大,但其内部牙形石带的研究成果却近乎匮乏,因此未来也需加强对湖北地区嘉陵江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的研究。
    • 宋香锁; 江泳; 陈军; 陈诚; 刘凤臣
    • 摘要: 通过对山东新汶煤田太原组底部徐家庄灰岩发育的有孔虫动物群和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鉴定出虫筵类有孔虫化石6属14种,非莛有孔虫7属16种,牙形石6属10种,建立一个有孔虫组合:Fusulinella-Fusulina组合;一个牙形石组合:Idiognathodusmagni ficus-Streptognathodusparvus组合,通过与华北地区的生物群对比分析,太原组底部徐家庄灰岩中的生物群时代为晚石炭世中晚期.
    • 张龙; 刘倩
    • 摘要: 山东省鲁西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但由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大化石很难保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带来困难.笔者在曲阜牛郎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过程中,实测了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地层剖面,对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划分出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在剖面测制过程中,在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依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划分出2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roconodntus带和Cordylodus lindstromi带,并与国内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该两带分别属于区域上的4带和6带.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出现,准确确定了寒武系—奥陶系的界线.
    • 张龙; 刘倩
    • 摘要: 山东省鲁西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但由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发生了强烈的白云岩化作用,大化石很难保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带来困难。笔者在曲阜牛郎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过程中,实测了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地层剖面,对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划分出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在剖面测制过程中,在剖面上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依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划分出2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roconodntus带和Cordylodus lindstromi带,并与国内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对比,该两带分别属于区域上的4带和6带。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出现,准确确定了寒武系—奥陶系的界线。
    • 刘建清; 何利; 吴浪; 何佳伟; 何平
    • 摘要: 首次在滇东北永善县奥陶纪地层中获取牙形石,填补了这一地区奥陶纪地层牙形石资料的空白.该区牙形石鉴定及笔石等资料表明,永善县奥陶纪地层缺失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属下奥陶统,十字铺组属中—下奥陶统,宝塔组属中—上奥陶统.牙形石特征与扬子地区奥陶纪地层相似,但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宝塔组缺失带化石,是样品采集不足还是沉积环境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徐琳; 胡林; 肖进; 李宁; 伊海生; 赵宇
    • 摘要: 措勤盆地下二叠统昂杰组之上广泛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前人先后对这套碳酸盐岩进行了解体,建立了多个地层单元.本次报道剖面为盆地中的二叠系—三叠系的连续整合沉积剖面,通过牙形石研究在这套碳酸盐岩中识别出了下二叠统—下三叠统的5个牙形石带,即:Mesogondolella siciliensis-Sweetognathodus subsymmetricus带、Mesogondolella idahoensis带、Jingondolella aserrata带、Clarkina meishanensis带、Neospathodus dieneri带,并将下拉组时代修订为下二叠统空谷期—中二叠统末.
    • 景秀春; 周洪瑞; 王训练; 杨志华; 房强; 王振涛; 樊杰
    • 摘要: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为目标,主要为解决石油勘探过程中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地层对比的需求;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修订化石带为主,目的是与国际地层研究接轨.近年来在华北板块西北缘的工作显示,该区奥陶纪牙形石在纵向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变化,可分为达瑞威尔期中期、达瑞威尔期晚期—桑比期中期、桑比期晚期—凯迪期中期3个时段.第一时段以介于北美中大陆区和北大西洋区之间的热带台地边缘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二时段以北大西洋型为主混有少量亚澳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三时段以亚澳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混生为特征.在华北西北缘尽可能使用广布性标准牙形石属种进行化石带厘定,共识别牙形石带12个,自下而上分别是达瑞威尔期Histiodella cf.holodentata间隔带、Histiodella kristinae谱系带、Histiodella bellburnensis延限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间隔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 间隔带、Pygodus serra间隔带和Pygodus anserinus(早期型)间隔亚带,桑比期Pygodus anserinus(晚期型)间隔亚带和Belodina com pressa间隔带,凯迪期Belodina confluens间隔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间隔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间隔带.由于部分化石带与国际同名带的对比还存在一些矛盾,尚需今后进一步解决.
    • 向坤鹏; 贺永忠; 安亚运; 易成兴; 赵磊; 盘应娟; 陈明华
    • 摘要: 扬子板块西南缘南盘江盆地在二叠纪末结束了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生长历史,但先成台地在早三叠世对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尚不明确.选取盆地西北缘安然背斜东段者堡一带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剖面测制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罗楼组下部灰岩段包含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Hindeodus praeparvus带与Hindeodus parvus带;根据区域剖面资料对比,可将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限定于剖面第4层1.5m处.根据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露头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安然—者堡一带于晚二叠世长兴晚期经历了缓慢隆升→局部暴露形成岛屿并接受风化剥蚀→再次淹没接受沉积的过程.该研究为进行南盘江盆地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古地理演化提供沉积学证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