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摄动法
奇异摄动法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力学、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475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兵工学报、电力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IEEE/EMBS第20次国际学术年会、第一届全国青年计算力学学术研讨会等;奇异摄动法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力、于潇雁、孙海虹等。
奇异摄动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4750篇
占比:99.91%
总计:94831篇
奇异摄动法
-研究学者
- 陈力
- 于潇雁
- 孙海虹
- 袁镒吾
- 黄小琴
- 张圣坤
- 刘又文
- 吕剑锋
- 周光辉
- 周涛
- 庞哲楠
- 张国良
- 徐明瑜
- 杜星文
- 杨启容
- 杨嘉祥
- 杨娟
- 江东
- 江云祥
- 沈惠申
- 王志刚
- 王忠俊
- 羊帆
- 谢志民
- 谢立敏
- 郭宇飞
- 韩俊秀
- Y.W.Mai
- 丁崇生
- 上官霞南
- 何鸣
- 侯天龙
- 元波
- 兰维瑶
- 刘云平
- 刘官厅
- 刘杰平
- 刘美茵
- 刘辽雪
- 刘长有
- 吴其芬
- 吴戈
- 吴永礼
- 唐启超
- 姚伟
- 姚通
- 姜立强
- 孙小通
- 孙绍林
- 安锦文
-
-
朱涵智;
梅平;
刘云平;
赵中原;
张婷婷
-
-
摘要:
为了提高固定翼无人机(UAV)飞行控制的精准性与响应速度,降低因固定翼非线性系统耦合而造成的控制误差,提出了基于奇异摄动分解的固定翼无人机动力学建模及控制方法。首先对固定翼无人机的速度和姿态进行动力学建模,采用小扰动理论将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对于线性化处理后的固定翼无人机动力学模型,将速度、角度作为慢变量,角速度作为快变量,转换为奇异摄动模型,再对奇异摄动模型进行快慢分解,得到两个降阶子系统,即以线速度、角度为状态变量的慢子系统和以角速度为快变量的快子系统。分别对快、慢子系统设计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最后,用Simulink仿真验证了基于快、慢分解的优化PID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
-
尤子成;
王志刚;
郭宇飞
-
-
摘要:
针对柔顺打磨机器人在移动作业过程中,在基础振动、柔性振动与环境接触力耦合作用下非线性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鲁棒轨迹跟踪力/位混合控制策略。使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法建立柔顺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奇异摄动法将上述系统分为快、慢2个时间尺度的子系统。慢变子系统对系统刚性部分采用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其中力控制采用PID控制,位置控制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鲁棒控制。快变子系统对系统柔性部分采用速度差反馈法进行控制。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机械臂末端的轨迹跟踪效果较好且打磨力保持稳定,对非线性振动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
-
孙绍林
-
-
摘要:
为了提高柔性机械臂控制精度、抑制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提出了区分快慢变子系统的组合控制方法.使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建立了柔性机械臂动力学方程,利用奇异摄动原理将柔性机械臂系统分解为快变子系统和慢变子系统;鉴于慢变子系统的强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将反演控制和滑膜变结构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慢变子系统控制;鉴于快变子系统模型不准确问题,而模糊控制对模型精度没有要求,因此设计了快变子系统模糊控制器.经仿真验证可以看出,与传统PID控制相比,机械臂转角最大误差由4.1°下降为0.04°,稳定时间由10s下降为2.5s,末端振动最大值由0.081m下降为0.021m,极大地提高了柔性机械臂控制精度.
-
-
姚伟;
刘辽雪;
郭毓;
郭健
-
-
摘要:
自由漂浮柔性空间机械臂的基座不受控,在外太空环境中不仅会受到如关节处摩擦力矩等匹配干扰的影响,还会受到如太阳辐射等非匹配干扰的影响.为了保证柔性空间机械臂系统的稳定及末端轨迹跟踪的精准,对其抗干扰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奇异摄动法,将柔性空间机械臂系统解耦为刚性与柔性子系统,将非匹配干扰转化为匹配干扰,以便在控制通道对其进行补偿.对分解后的两个子系统,分别设计了带有干扰补偿的计算力矩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分别实现末端轨迹跟踪和柔性模态快速镇定.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
肖潇
-
-
摘要:
本文就当下柔性关节机械手的自适应控制进行详细研究。发现当机械手的系统参数较为准确的时候,其传统的反演控制算法可以基于实际状态反馈信息,对柔性关节机械手实现良好的控制。但是,若出现误差,会导致传统的控制方式下需要对关节加速度进行反馈,同时由于柔性机械手的控制信号当中有着噪声,就会对系统的动态品质造成一定影响。
-
-
-
孙小通;
马磊;
李梦雪;
唐启超;
侯天龙
-
-
摘要:
为解决柔性机械臂的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与最优控制的组合控制方法.首先,以假设模态法描述机械臂振动模态,然后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建立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建模,进而利用奇异摄动法对系统模型解耦处理,得到其双时间尺度模型.对慢时间尺度动态,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实现柔性机械臂的轨迹跟踪;基于快时间尺度模型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实现振动抑制的目的;将快、慢时间尺度系统的控制器结合,构造出柔性机械臂的双时间尺度组合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中验证组合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白小军;
陈力
-
-
摘要:
针对空间机器人系统易受自身内部参数变化影响以及外部干扰的问题,讨论了载体姿态和位置都不受控的漂浮基柔性关节协调运动的智能控制问题,系统采用奇异摄动理论划分为独立的慢变子和快变子系统.针对慢变子系统,设计了一种迭代学习控制的方法.针对快变子系统,运用速度差值反馈方法主动抑制弹性振动.与传统的滑膜控制方法相比,迭代学习控制方案提高了整个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削弱了抖振现象.漂浮基两杆平面机器人系统MATLAB仿真表明了所设计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快速有效.
-
-
-
黄小琴;
陈力
-
-
摘要:
探讨了基座、臂杆全弹性影响下,基于有限时间的漂浮基空间机器人系统轨迹跟踪以及柔性抑振问题.由于弹性基座与两柔性杆之间存在多重动力学耦合关系,此系统为高度非线性系统.将弹性基座与臂杆间的连接视为线性弹簧,利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并结合假设模态法,推导出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应用奇异摄动理论的两种时间尺度假设,将系统分解为表示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和表示基座弹性、双柔杆振动的快变子系统.针对慢变子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名义模型的有限时间控制器,保证完成刚性期望轨迹跟踪.设计的积分式滑模面具有有限时间收敛特性,比传统渐近收敛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对于快变子系统,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同时抑制弹性基座与两柔性杆的振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所提控制算法能使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原点.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