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头皮针

头皮针

头皮针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72849篇;相关期刊399种,包括针灸临床杂志、浙江中医杂志、当代护士(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四届吞咽障碍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等;头皮针的相关文献由28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静、韩舰华、李艳等。

头皮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2 占比:1.4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2849 占比:98.50%

总计:73957篇

头皮针—发文趋势图

头皮针

-研究学者

  • 李静
  • 韩舰华
  • 李艳
  • 何琼惊
  • 孔尧其
  • 崔逸婷
  • 张良
  • 楼路梅
  • 王迎
  • 范政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丝丝; 王菊枚; 吕玉兰; 代宇杉; 司林阁; 顾力华
    • 摘要: "头为诸阳之会""头为精明之府",头针疗法目前在临床上针对治疗脑源性疾病方面具有其独特疗效并应用广泛,与现代康复相结合更能凸显其疗效。本文简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头皮针的理论依据、学术流派及与现代康复物理因子结合的进展归纳。同时,旨在对当前头针治疗卒中偏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为今后采用头针疗法进行相关疾病临床应用和研究的医生提供更完善的思路。
    • 陈培; 刘美荣
    • 摘要: 头皮针又称头针法,于20世纪50年代从传统腧穴针刺方法中脱离而出,此后其理论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多个头针流派。基于传统经络腧穴理论和现代解剖结构设立穴位分布及主治功能,头针治疗的疾病包含内、外、妇、儿各科,尤以脑部疾病为佳。《灵枢》载:“五脏六腑之经气,皆上注目而为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即诸脉系目,汇聚于脑,表明了目与脑关系密切。导师刘美荣教授在治疗眼科疾病时,运用头皮针疗效良好,现录眼病医案2则,介绍如下。
    • 林华俭; 楼喜强; 刘春花; 吴思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丽水市中医院康复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予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头皮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实用交流能力,记录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能力一般情况、听理解、复述、说、阅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检查(C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晕针2例、出血1例、血肿1例,均为轻度。结论 头皮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语言功能及实际交流能力。
    • 潘婕; 高婷; 陈晓莉; 寇丽杰; 杨洁
    • 摘要: 目的观察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针刺对卒中后神经兴奋性、平衡及步行功能和核心肌群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20例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和常规体针结合焦氏头针治疗,对照组取患肢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及双侧平衡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晕听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侧和健侧手背部肌肉运动诱发电位(MEP)振幅、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分和核心肌群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和健侧手背部肌肉MEP振幅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FMA评分和Holden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核心肌群MMT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改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肢神经兴奋性,改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上调核心肌群肌力,从而改善运动功能。
    • 黄琪; 雍晓婷; 沙彦娟; 虎峻瑞
    • 摘要: 目的观察头皮针对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不寐诊断标准的45~55岁的女性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头皮针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水平变化。结果头皮针治疗前后对血清FSH、E_(2)、LH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针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指数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有相关性(P<0.05),与促黄体生成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头皮针刺激通过经络循行,类似神经刺激失眠相关内分泌轴,促进分泌相关激素及神经递质,从而调节睡眠中心和枢纽,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 翟迪; 段灵珠; 王芦琼
    • 摘要: 目的:探讨头皮针联合认知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卒中后M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MMSE各项目评分及总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认知康复训练用于卒中后MCI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高燕
    • 摘要: 笔者近年来收治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数十名,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头皮针治疗后康复效果显著。头皮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以经络为指导,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重视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的调节,且临证取穴精而少。临床实践中,对于肝肾不足、心脾亏虚等虚证患儿常配合小儿捏脊及耳针治疗,对于痰瘀阻滞等实证常配合体针点刺等针灸综合治疗。
    • 麦雪珠; 张路; 梁倩莹; 莫永宽; 黎超明
    • 摘要: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认知障碍训练及相应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皮针联合体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MoC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较好。
    • 汤云; 叶敏菲; 王嘉雯
    • 摘要: 目的:探讨头皮针刺结合减重步态康复平台训练对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阳光康复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针刺组、联合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训练。训练组给予减重步态康复平台训练,针刺组给予头皮针刺治疗,联合组给予头皮针刺联合减重步态康复平台训练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erg及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刺结合减重步态康复平台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该联合方案并不会增加单次治疗时间,操作简便,可为脑梗死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万鸽; 李孟; 张靖; 邢栋
    • 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针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悬吊训练,6次/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皮针治疗,1次/天,6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10 min步行速度(10 mMWS)、Berg平衡量表(BBS)、上下肢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SI低于治疗前,10 mMWS、BBS、FMA评分及GMFM-D、GMFM-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均有效,但结合头皮针联合悬吊训练治疗的总体疗效要优于单独悬吊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