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12242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四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13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等;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由36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毅、姜迎萍、崔晓等。

平衡功能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22424 占比:99.99%

总计:1122538篇

平衡功能障碍—发文趋势图

平衡功能障碍

-研究学者

  • 吴毅
  • 姜迎萍
  • 崔晓
  • 李丽
  • 樊文朝
  • 丁懿
  • 于硕荣
  • 全莉娟
  • 冯珍
  • 史骏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向红; 胡大维; 唐迪; 田伟; 邓璐; 王冬; 李月
    • 摘要: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提高踝关节及下肢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入组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FAI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还同时加上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两组患者分别在开始治疗前(W0)、治疗4周(W4)后、治疗8周(W8)后分别进行相关评估。治疗前先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调查(CAIT)进行筛查,采用简易星状平衡测试(SEBT)评估平衡功能,功能恢复情况应用踝关节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在W0、W4两组各项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8后,实验组CAIT评分(24.65±2.06)分、SEBT前方评分(66.09±4.10)分、SEBT后外评分(84.50±4.81)分、SEBT后内评分(71.55±4.78)分、AOFAS评分(85.1±4.6)分,对照组CAIT评分(22.89±1.43)分、SEBT前方评分(70.30±2.30)分、SEBT后外评分(76.40±3.68)分、SEBT后内评分(65.46±3.22)分、AOFAS评分(70.2±4.3)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平衡功能障碍,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下肢整体的运动能力。
    • 何小华; 邓玫; 郭环
    •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活血汤联合头电针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抚州市临川区中医院治疗的急性CS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瘀活血汤联合头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el-Meyer评定量表(Fugel Meyer rating scale,FMA)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49%,显效率为78.95%,对照组有效率为77.19%,显效率为52.63%,观察组有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瘀活血汤联合头电针疗法治疗急性CS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 胡露露; 吴毅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BS、FMA、Barthel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BBS、FMA、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BS、FMA、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者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李花玲
    • 摘要: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医院接收的97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n=65)与未发生组(n=32),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97例患者中,65例发生平衡功能障碍,占67.01%;发生组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合并高血压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合并高血压、入院时血清尿酸低表达均为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合并高血压及入院时血清尿酸低表达均为PD患者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
    • 李志刚
    • 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针灸疗法治疗小脑梗死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小脑梗死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前后的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0 m最快步行速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10 m最快步行速度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能够提高小脑梗死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李晓亚; 张芝梅; 王山岭; 凌晴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和平衡功能特点及相关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本院康复科招募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40例(研究组)和健康中老年志愿者30例(对照组)。2组均进行静、动态的足底压力和睁、闭眼下的平衡功能测试,比较2组足底8个区域压力参数,分析研究组足底压力不对称性与平衡功能的相关程度。结果:研究组中,与非偏瘫侧比较,偏瘫侧静态和动态足跟内侧和外侧的足底压力均明显低于非偏瘫侧(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偏瘫侧静态和动态足跟内侧和外侧的足底压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态拇趾足底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闭眼状态下平衡测试运动轨迹长度与动态足跟内侧压力差呈正相关(R=0.645,P<0.05),与动态足跟外侧压力差呈正相关(R=0.518,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呈现不对称性,足跟内外侧压力的不对称与平衡运动轨迹长度存在相关性。
    • 曹俊峰
    •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特点,评价针刺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35.80±3.50)分、FMA评分(76.20±5.50)分、MBI评分(60.50±5.50)分高于对照组的(30.20±3.03)、(68.80±6.50)、(48.50±4.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整体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 董柯; 练涛
    • 摘要: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其发病患者数、死亡人数、致残人数均较高[1]。卒中患者由于局部的脑组织结构或功能损害,引起相应的认知心理功能、肌力、肌张力、深浅感觉、视觉功能等损伤,最终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2]。平衡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姿势维持不能,影响患者步态和功能独立性[3]。
    • 朱红刚
    • 摘要: 目的 探索阿基米德运动悬吊系统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抓阄随机化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阿基米德运动悬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Lindmark平衡评分、Berg平衡量表、10MWS(10 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78.92±8.34)分、Lindmark平衡评分(12.78±1.35)分、Berg平衡量表(38.45±4.79)分、治疗后2周10MWS(38.61±4.84)m/min、治疗后4周10MWS(48.21±6.33)m/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阿基米德运动悬吊系统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加速肢体功能恢复,保持肢体平衡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崔向红; 唐迪; 田伟; 胡大维; 邓璐; 王冬; 李月
    • 摘要: 目的 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治疗.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在M0、M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3),实验组BBS评分(39.43±2.46)分、下肢FMA评分(31.62±2.96)分、MBI评分(76.10±5.92)分,对照组BBS评分(38.10±1.18)分、下肢FMA评分(28.62±3.61)分、MBI评分(72.67±4.91)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强化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