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卒中后

脑卒中后

脑卒中后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53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7篇、专利文献76596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内蒙古中医药、齐鲁护理杂志等; 脑卒中后的相关文献由106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毅、张晶、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等。

脑卒中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7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76596 占比:99.39%

总计:77063篇

脑卒中后—发文趋势图

脑卒中后

-研究学者

  • 吴毅
  • 张晶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卢昌均
  • 张其乐
  • 李晨光
  • 王艳
  • 胡永善
  • 谢瑞满
  • 韩淑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扎西巴宗; 格桑平措; 丹增次珍
    • 摘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它与藏医“白脉论”中白脉病的发病机制、发病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有着许多的共同点,运用藏医学的理论知识和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来认识“肩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辩证的对待疾病本身,从而减少患病后的超长延误,是本文的出发点。
    • 冯伟; 孔祥茹
    • 摘要: 脑卒中后80%~90%的患者存在肌张力障碍,肌张力的异常升高,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确切疗效,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理论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灵枢·终始》提到“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2]。
    • 李振亚; 孙洁; 邵国庆; 郭永团; 辛慧; 王光明
    • 摘要: 渗漏误吸是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者的常见表现,尤其误吸,会造成脑卒中后患者饮食呛咳,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测量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参数,探讨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与渗漏、误吸之间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通过数字化吞咽造影确诊的57例脑卒中后单纯咽期吞咽障碍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7例,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2.84±1.62岁。
    • 王文在; 梁玲
    •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芍药甘草汤联合浮针疗法对促进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预后改善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芍药甘草汤与浮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肌张力改善情况,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及H/M最大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SI、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max、H/M最大值低于对照组,Mm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浮针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赵桂荣; 刘佳
    •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本院90例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机体功能受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功能受损表现及疼痛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唐甲凡; 翟万庆; 宋丽艳; 何晓燕; 周亦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5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脑卒中后6个月是否合并抑郁,分为PSD组221例、非PSD组339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D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各血清指标预测PS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D组血清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uric acid,UA)、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2、IL-6、IL-17、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均高于非PS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OR=1.48,95%CI:1.06~1.97,P=0.026)、IL-17(OR=1.26,95%CI:1.03~1.56,P=0.038)、NLR(OR=2.45,95%CI:1.52~4.89,P<0.001)、SAA(OR=1.87,95%CI:1.22~2.65,P<0.001)、UA(OR=2.68,95%CI:1.72~5.68,P<0.001)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UA、NLR、SAA、IL-6、IL-17预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发生PSD的AUC分别为0.838、0.826、0.759、0.732、0.569.结论 血清IL-6、IL-17、SAA、NLR、UA水平增高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PSD的危险因素,可预测PSD发生风险,且UA、NLR预测价值较高.
    • 郭蓉蓉; 王若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血栓压力带对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6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肿胀、压痛、浅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 (29/30),高于对照组(80.00% (24/30),P<0.05).结论 抗血栓压力带可减少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机体的纤溶功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赵敬富; 王新
    • 摘要: 目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接收的62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奇偶分组,其中研究者31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计划,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0.05,表示统计学分析结果存在对比研究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机体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 宋卫东; 王东雁; 张建勇; 邵文泽; 陈垚俊; 王勇; 陈敬德; 陈振刚
    •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针刺主穴为风池穴和百会穴,根据眼肌麻痹肌肉不同选穴操作)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复视、眼球运动和头晕头痛)、眼裂高度及复视像距离.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各中医症候积分、眼裂高度和复视像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复视、眼球运动、头晕头痛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复视(分):0.68±0.01比1.48±0.38,眼球运动(分):0.54±0.03比1.33±0.45,头晕头痛(分):0.72±0.03比1.13±0.16,均P<0.05〕;眼裂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mm:7.96±0.71比4.61±3.25,P<0.05);复视像距离均较治疗前缩短,且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cm:3.45±1.15比12.01±7.45,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29/30)比66.7%(20/30),P<0.05〕.结论 针刺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有利于病情恢复.
    • 张红秒
    •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从我院抽取135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中度吞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68例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分别评价不同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07%,观察组所取得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比较少(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中,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也会对饮食护理工作给予较高的认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