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145篇、专利文献109968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6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等;浮针疗法的相关文献由812位作者贡献,包括符仲华、侯国文、李新伟等。

浮针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145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09968 占比:99.61%

总计:110402篇

浮针疗法—发文趋势图

浮针疗法

-研究学者

  • 符仲华
  • 侯国文
  • 李新伟
  • 王文涛
  • 李桂凤
  • 谭克平
  • 陆瑾
  • 马占平
  • 任婉文
  • 何煜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茉蕾; 马力群; 李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 trptamine)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JOA评分明显升高,以治疗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减轻,以治疗组减轻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SP明显降低,5-HT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IL-1β、SP低于对照组,5-H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推拿可提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有助于控制病情,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腰部的活动范围,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
    • 郑金国; 罗群芳; 黎铖; 魏汉贤
    • 摘要: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浮针疗法结合按摩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n=42)采用按摩疗法治疗,观察组(n=42)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按摩手法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VAS)、腰痛功能(M-JOA)和肢体功能(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有所降低,M-JOA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浮针疗法结合按摩手法治疗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躯体疼痛,改善腰痛功能和肢体功能,临床值得应用。
    • 何芝林; 吴佩; 黄华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浮针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浮针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
    • 吴焕转; 欧阳兆彰
    • 摘要: 目的:评价浮针疗法联合肌肉能量训练(MET)技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交叉综合征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浮针扫散时配合肌肉能量训练,对肩颈部紧张的肌肉进行拉伸放松,对薄弱的肌肉进行肌力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联合肌肉能量训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RS评分、颈部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头颈部活动较前好转,治疗组治愈率(77.50%,31/40)高于对照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肌肉能量训练方案可同步改善UCS患者疼痛症状及颈部活动功能,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优于传统电针治疗。
    • 周文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8月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的肩周炎患者93例临床完整资料,将采用三痹汤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三痹汤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症状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以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eley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0.43%),观察组(95.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低,Constant-Mueley评分较治疗前高,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经浮针疗法联合三痹汤治疗,可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肩关节恢复,疗效确切。
    • 翟向男; 王丽; 王晓环; 马占平
    • 摘要: 目的研究浮针疗法治疗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度洛西汀及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及浮针疗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血清皮质醇水平、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SF-MP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能够缓解疼痛,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文霞; 孙健; 任黎萍; 许锐; 许菲; 孙玉芝; 唐帆; 周劬志
    • 摘要: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区硬化在浮针疗法实施前后程度的变化,探索浮针疗法对该保乳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用浮针疗法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区硬化患者共52例,采用自身前后比较方法分析评价其疗效。每位患者间隔2~3天进行浮针疗法1次,3次为一个疗程。在第一次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第三次治疗后以及随访(1个疗程结束后2个月),分别观察其乳房硬化程度变化,并进行记录、分级,同时根据硬化分级的变化程度对疗效进行显效、有效与无效评判。运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不良反应记录。结果浮针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显效21例(40.4%),有效30例(57.7%),无效1例(1.9%)。总有效率98.1%。治疗前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3例治疗后针口局部出现轻微皮下瘀斑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提示浮针疗法可缓解乳腺癌保乳术区硬化,并具有较好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 宋卫平; 张胜明; 王俊; 杨娇
    •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浮针组与联合组各40例。康复组用康复训练治疗,浮针组用浮针疗法治疗,联合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另行浮针疗法治疗。结果:3组治疗后手痉挛程度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降幅大于康复组及浮针组(P<0.05)。3组治疗后手运动功能及腕关节活动度评分均增高(P<0.05),且联合组增幅大于康复组及浮针组(P<0.01)。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效果较好。
    • 苏诚欢; 黄可心; 冯杰聪; 李翔; 林柏荣
    •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冲击波治疗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TB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ITBF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冲击波联合浮针疗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EF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为(65.13±5.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3±4.99)分,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为(2.45±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状态、情绪角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32±4.78)分、(78.12±6.02)分、(79.31±5.79)分、(80.13±4.7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7±4.21)分、(70.18±5.44)分、(70.17±5.28)分、(71.54±5.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ITBFS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谢兴国; 董旭; 张虹岩; 尹鑫; 张莹; 王东岩
    • 摘要: 目的:观察多靶点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对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侧肩、肘、腕关节周围的肌肉采用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给予患者评估焦虑量表评分SA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BI指数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并对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和腕屈肌进行主动收缩测定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SAS、MAS评分、BI指数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主动肌收缩的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电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侧肌张力、肌肉痉挛状态、提高肌力,增加主被动肌间的协同收缩,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对肱二头肌的肌力、肌张力影响大于上肢其他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