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沉量
夯沉量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0917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陇东学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第九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等;夯沉量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邹金锋、李亮、杨小礼等。
夯沉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0917篇
占比:99.92%
总计:80984篇
夯沉量
-研究学者
- 邹金锋
- 李亮
- 杨小礼
- 郭乃正
- 陈虎
- 刘大刚
- 张爱卿
- 李金云
- 赵炼恒
- 于华南
- 代权
- 何长明
- 侯振斌
- 刘海迅
- 周洪宇
- 宋雪梅
- 张发平
- 张宏博
- 张永宏
- 张洪民
- 张静宇
- 曾洪勇
- 李希
- 李平
- 李昕蕊
- 李晓红
- 李玉岐
- 杨国荣
- 杨慧
- 王欣
- 秦汉昌
- 罗恒
- 胡伟山
- 胡振南
- 蔡军
- 赵民
- 钱国平
- 陈亚军
- 陈俊
- 高顺德
- 黄庆
- 龚湘兵
- 严俊
- 于一凡
- 付浩
- 任会明
- 但汉成
- 何立军
- 余东华
- 俞振全
-
-
赵民;
桑松魁;
白晓宇
-
-
摘要:
强夯作用下土体的变形是一种耗散结构,强夯过程中土体向稳定状态进化的宏观表现为夯沉量的变化。以强夯边界问题解答为基础,计算出夯击效能及夯击效能系数,对于同种土体,夯击效能系数只与夯击因素有关。并结合耗散理论分析不同夯击能和土体密度组合下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夯击次数的增加,夯沉量和夯击效能系数均趋于某一稳定值;在相同单击夯击能下,夯前土体的初始密度对前几次夯击时夯击效能有影响,对后续的夯击效能影响较小;在相同土体密度下,不同的夯击能对应不同的稳定态,夯击能越高稳定态越高,夯点的累计夯沉量越大。
-
-
卞海丁;
魏进;
冯畅;
张晨;
李嘉淇;
温涵
-
-
摘要:
为研究高能级强夯置换施工产生的振动效应,基于山西某油库搬迁工程,通过对现场14000 kN•m高能级强夯置换试验地基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面振动监测数据进行频域分析及规律拟合,给出了14000 kN•m高能级强夯置换前后三向地表振动速度衰减规律、地表振动加速度及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行规范就场地东侧现存的临近铁路悬臂式路肩挡土墙进行了振动安全评估,最终确定最小安全距离为23.66 m,强夯置换施工对其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高能级强夯置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
-
刘城志
-
-
摘要:
为保证红砂岩碎石土路基压实质量,减小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红砂岩碎石土路基试验段开展强夯加固试验,分析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表明,路基填筑高度一致时,路基加固效果随夯击能量增加而提高,且夯坑1.5m半径范围内土体出现明显裂缝和回弹;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减小,路基密实度提高,夯击能量≥1200 kN·m时,累积夯沉量在680 m m以上,且夯击次数超过5次后,夯坑周围土体变形趋于稳定;随夯击能量增大,强夯加固后路基土体压缩模量提高,最大提高111%.
-
-
吴帅峰;
蔡红;
严俊;
肖建章;
魏然
-
-
摘要:
基于承德机场高填方土石混合料的大型强夯试验,采用激光扫描、3D建模的手段,得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呈指数型衰减的关系,并将其分为快速下沉段和平缓发展段;由此构建3参数强夯沉降量模型;根据参数演化规律,定义α为起始夯沉量因素参数,β为待加固区的场地因素参数,δ为稳定夯沉量参数;将该模型推广至涵盖碎石土、砂土、黏土、粉土等类型地基加固中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并得出模型参数取值与场地条件的相关规律.该模型的运用能够指导强夯的设计及辅助施工效果检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际价值.
-
-
孟祥龙;
孔军;
王凯;
姚占勇;
彭俊强;
蒋红光;
毕玉峰;
滕显飞;
马川义;
李慧
-
-
摘要:
依托典型黄泛区高速公路工程,开展了松铺高度为4 m的粉土路基强夯填筑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路测试,优化了相关工艺参数,分析了强夯法加固粉土路基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1500 kN∙m的夯击能填筑松铺高度为4 m的黄泛区粉土路基是可行的,其合理设计和工艺参数为夯击能采用1500 kN∙m,夯击数为10击,夯间距为3.2 m,土的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佳含水率的−5%~3%范围内;经多点夯、满夯之后,强夯路基的空间密度仍呈现不均匀分布,其中夯锤下的土体压实度略高于夯间2个百分点,上部土体的压实度则显著高于下部土体约6个百分点;夯后路基的平均静回弹模量约为52 MPa,其中夯间承载能力略低于夯锤以下约2.7 MPa;为保证路基支撑的均匀性,强夯路基上部应该设置一定厚度的均匀过渡层,强夯路基上部设置2 ×20 cm石灰处置土过渡层后,路基静回弹模量约提高1倍,路基支撑均匀。
-
-
张灵杰
-
-
摘要:
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重夯加固机理,结合岢临高速公路地基处治案例,通过试夯确定施工参数,并通过试验检测地基重夯效果.在施工现场取样检测地基土重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开展试验检测夯沉量、压实度,并开展沉降监测确定施工后地基的沉降情况,分析试验结果得出重夯处治后地基土承载力明显提高,有效控制了沉降变形.
-
-
朱耀杰;
张晓明;
耿煜琛
-
-
摘要:
强夯法因其经济便捷、效果显著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中国强夯施工信息化水平较低,夯沉量的监测普遍采用人工测量,测量设备信息化程度低且精度差,难以实现对强夯数据的精准控制与信息化管理.针对目前夯沉量测量存在的痛点问题以及信息化监测的工程需求,提出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动态后处理(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post processed kinematic,GNSS-PPK)的夯沉量监测技术,采用远程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建立实时数据通信链路,事后进行高精度PPK解算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夯沉量的动态监测.遵循低功耗高精度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夯沉量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依照强夯施工的监测需求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强夯高冲击环境下实现厘米级测量,低功耗设计满足在线长期监测,为强夯施工摆脱人工测量实现信息化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
-
李玉岐;
陈俊
-
-
摘要:
采用PFC3D对离心机强夯试验进行数值离散模拟,在与试验对比验证模拟结果正确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离心力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在30g~70g离心力下,夯沉量结果近似一致,土体的孔隙率增量、配位数和竖向峰值应力都近似相等,说明土体被夯实,符合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离心力继续增大,即离心力在80g、90g和100g的情况下,夯锤下落时出现倾斜现象,且由于模型偏小,影响模拟数据的采集.总结认为,60g离心力为模型上限.数值模拟为研究不同离心力下的数值强夯试验提供参考.
-
-
张宏博;
王珂;
刘源;
孙润生;
岳红亚
-
-
摘要:
结合山东省某在建高速公路工程,针对其场区土层分布为含淤泥质夹层的粉质黏土地基情况,对强夯法加固此类地基的适用性及相关强夯参数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夯击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随夯击次数和深度的增长、消散规律,以及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强夯参数、施工间歇时间、止夯标准等施工参数.同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强夯加固后地基的工后沉降,进一步验证强夯法加固饱和粉质黏土地基的可行性.
-
-
-
-
杨国荣;
刘海迅;
秦汉昌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拟建三跑道,等级为4F.三跑道北段地基内存在浅层淤泥质土,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满足跑道的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前,根据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与工期要求,选择结构填石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试验.通过观测及检测成果分析,表明结构填石强夯适合浅层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经处理后的地基能满足跑道的要求,而且工期短、造价低.该试验为三跑道北段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参数和经验,为在高饱和度的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地基上建设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大面积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
-
杨国荣;
刘海迅;
秦汉昌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拟建三跑道,等级为4F.三跑道北段地基内存在浅层淤泥质土,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满足跑道的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前,根据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与工期要求,选择结构填石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试验.通过观测及检测成果分析,表明结构填石强夯适合浅层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经处理后的地基能满足跑道的要求,而且工期短、造价低.该试验为三跑道北段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参数和经验,为在高饱和度的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地基上建设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大面积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
-
杨国荣;
刘海迅;
秦汉昌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拟建三跑道,等级为4F.三跑道北段地基内存在浅层淤泥质土,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满足跑道的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前,根据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与工期要求,选择结构填石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试验.通过观测及检测成果分析,表明结构填石强夯适合浅层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经处理后的地基能满足跑道的要求,而且工期短、造价低.该试验为三跑道北段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参数和经验,为在高饱和度的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地基上建设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大面积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
-
杨国荣;
刘海迅;
秦汉昌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拟建三跑道,等级为4F.三跑道北段地基内存在浅层淤泥质土,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满足跑道的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前,根据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与工期要求,选择结构填石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试验.通过观测及检测成果分析,表明结构填石强夯适合浅层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经处理后的地基能满足跑道的要求,而且工期短、造价低.该试验为三跑道北段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参数和经验,为在高饱和度的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地基上建设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大面积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
-
杨国荣;
刘海迅;
秦汉昌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拟建三跑道,等级为4F.三跑道北段地基内存在浅层淤泥质土,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满足跑道的要求.地基处理设计前,根据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与工期要求,选择结构填石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试验.通过观测及检测成果分析,表明结构填石强夯适合浅层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经处理后的地基能满足跑道的要求,而且工期短、造价低.该试验为三跑道北段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参数和经验,为在高饱和度的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地基上建设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大面积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
-
-
-
-
-
-
-
-
-
- 化学工业第一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8-14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施工人员数量,节省人员立尺及离开过程中的等待时间,进而提高夯击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强夯夯沉量记录辅助装置,包括顶板、支柱、底板、连接板、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顶板的底端的四角位置区域和底板的顶端的四角位置区域分别通过支柱连接,底板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的中部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导向块的前侧和后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护板,第一光轴的后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且第一光轴的圆周外壁和第一通孔的内壁可滑动连接,第一光轴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各第一防护板固定连接,第一导向块的前端和后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