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气透过率

大气透过率

大气透过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8333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海洋技术、遥感信息、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年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大气透过率的相关文献由665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合理、饶瑞中、何枫等。

大气透过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8333 占比:99.78%

总计:98546篇

大气透过率—发文趋势图

大气透过率

-研究学者

  • 魏合理
  • 饶瑞中
  • 何枫
  • 侯再红
  • 靖旭
  • 张巳龙
  • 朱文越
  • 詹杰
  • 谭逢富
  • 吴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伟伟; 张超; 陈卓; 张黎明; 李鑫; 司孝龙; 杨宝云
    • 摘要: 针对场地辐射定标难以实现遥感器全动态范围自动化定标的问题,提出基于反射点源阵列的光学遥感卫星在轨定标方法,以“小”而“亮”的自动化点源作为参照目标,并以现场同步测量为主,辅以简化的辐射传输计算获取大气透过率与遥感器入瞳辐亮度,根据多能级反射点源阵列设置与系统点扩散函数检测,线性回归法提取点源目标响应统计值,实现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在轨调制传递函数检测与全动态辐射定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反射点源阵列的在轨调制传递函数检测结果与刃边法差异优于5.0%,辐射定标结果与灰阶靶标法差异优于4.0%,不确定度优于3.0%,反射点源阵列法有望在全谱段范围内实现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的辐射与几何综合定标。
    • 李振宇; 付小宁
    • 摘要: 为了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对来袭目标的精确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应用的主流探测手段是雷达探测。由于雷达为主动探测,在探测的过程中会暴露自己,很容易被敌方反辐射武器针对,而且武器隐身技术成为当下的主流,雷达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红外被动测量方法则不然,任何有温度的物体都会辐射能量,利用此特性,既不会暴露自己,也可以很精确地获取来袭目标的距离温度信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利用美国空军大气传输软件MODTRAN生成不同温度、距离下目标在不同波段的透过率数据,利用Matlab计算出不同温度、距离下目标所对应的辐照度,通过对辐照度数据的分析与仿真,本文提出了红外目标的温度线和距离线概念,利用目标温度线及距离线,提出了两种新的红外被动测距方法。
    • 金韬; 朱迪; 何杰颖; 王文煜
    • 摘要: 太赫兹7~10 THz与红外相邻,在空间态势感知、目标探测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辐射传输原理对大气背景辐射特性进行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分子吸收谱线数据库(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molecular absorption database,HITRAN)对大气辐射传输模拟器(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ion,ARTS)进行太赫兹高频段频谱扩展。结合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集中期(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reanalysis-interim,ERA-interim)仿真冬夏两季海洋与沙漠的大气透过率。再选用窗口频段和吸收频段的点频仿真月平均和单日全球大气背景亮温,分析温度和水汽敏感性。结果表明,吸收频段相较于窗口频段背景亮温更低更稳定,可作为空间目标探测的频段选择;窗口频段亮温的主要贡献来自温度水汽变化频繁的对流层0~10 km高度,吸收频段则来自于温度水汽稳定的平流层15~30 km高度,这是导致大气背景亮温差异的重要原因。
    • 杨佳佳; 周方方; 崔立山; 周纪
    • 摘要: 红外辐射特性是红外探测系统进行目标识别的主要依据.基于辐射传输原理,面向临近空间对地探测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特性进行研究.利用全球大气廓线反映全球大气状况先验知识,设计了一套临近空间对地探测红外特性研究的辐射传输仿真方案.利用MODTRAN模型进行仿真,量化临近空间对地探测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特性差异,分析传感器最优透过率波段以及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气透过率以及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异随着临近空间传感器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与大气状况密切相关;得出了传感器在3~14μm范围内的最优透过率波段;季节、大气能见度与传感器观测角度对目标与背景的亮温差异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
    • 黄路; 邵浩; 张彩云; 夏文杰; 杨星晨
    • 摘要: 为检验辐射传输方程改进算法推广用于反演LandSAT8海表温度(SST)的可行性及适用条件,本研究在修订算法部分参数的基础上,分别反演出算法改进前后的LandSAT8 SST并进行比较.MODIS SST验证表明改进算法对大气透过率偏差和SST偏差均有明显改善,除2019-08-21图像外,其他3景图像SST偏差在0.5°C左右;浮标SST验证表明改进算法在近岸海域对SST偏差改善效果同样显著,其平均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减少到0.14、0.18°C,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进一步研究发现,改进算法SST反演精度与研究海域大气透过率分布均匀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bias(SST)]=0.9207,R2[rmse(SST)]=0.9340.使用改进算法遥感监测电厂温排水:嵩屿电厂表层海水温升羽流不明显;而后石电厂表层温升现象最显著,温升幅度和扩散影响范围最大,在其排水口附近存在稳定的高温水体(温升>3°C);晋江电厂表层温升羽流呈扇形分布,流轴短,主要集中在排水口附近.
    • 吉微; 齐琳琳; 邢平; 杨国鹏
    • 摘要: 大气透过率是影响红外辐射传输的重要因素。由于基于海上实际气象参数的有关云对红外波段大气透过特性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因此海上红外透过率的计算不可避免地存在计算误差。构建了我国海上区域实际大气参数廓线,以海洋为下垫面,嵌入成熟、通用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还原真实大气环境中云遮挡对红外辐射传输的影响。研究发现,海上大气温度、湿度等参数随时空变化较大,直接影响大气透过率计算结果;以区域实际大气环境参数作输入,海洋为下垫面,计算发现云底高和云厚的变化对海上大气透过率具有明显影响,影响程度与云参数以及探测器和云层的几何位置关系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尽可能还原真实大气环境是研究云对海上红外辐射传输影响的基础,大气环境对计算结果造成的误差不容忽视。
    • 梁红丽; 张鹏; 陈林; 马刚; 白文广; 漆成莉
    • 摘要: 大气透过率的计算是红外辐射传输计算的核心,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OVS)通过建立大气廓线中温度、水汽、臭氧和其他气体浓度等参数与卫星通道透过率的统计关系,可实现卫星通道透过率和大气顶辐射率的快速准确计算.但在一些复杂吸收波段,如水汽波段,RTTOV的计算误差较大.为提高RTTOV在水汽敏感波段的计算精度,利用机器学习中的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Tree,GBT)方法,选取从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IFS-137(The Integrated Forecast System,137-level-profile)廓线集中挑选的1406条廓线和由此计算的透过率真值作为样本,选取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上搭载的红外分光计(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er,IRAS)通道12(7.33μm)进行个例研究,分别建立陆地和海洋晴空大气等压面至大气层顶透过率的快速计算模型(GBT模型).通过和透过率、亮温真值的比较,验证了GBT模型.比较结果显示,GBT模型预测的透过率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陆地0.0012,海洋0.0009;均方对数误差(Mean Squared Logarithmic Error,MSLE)为:陆地0.0215,海洋0.0095,均小于RTTOV直接计算的透过率的误差(陆地、海洋的MAE分别比RTTOV小0.0008和0.0010,MSLE分别比RTTOV小0.0135和0.0227);由GBT模型计算的亮温MAE分别为:陆地0.0949 K,海洋0.0634 K,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陆地0.1352 K,海洋0.0831 K,也都小于RTTOV直接模拟的晴空亮温误差(陆地、海洋的MAE分别比RTTOV小0.1685 K和0.1466 K,RMSE分别比RTTOV小0.1794 K和0.1685 K).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IRAS红外水汽波段,GBT预测的透过率和亮温误差比RTTOV小.机器学习有提高水汽波段正演精度的潜力,或可为辐射传输的快速计算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法.
    • 黄路; 张彩云; 李炎; 邵浩; 杨星晨
    • 摘要: 针对使用NCEP再分析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SST出现偏差较大的问题,以HJ-1BSST反演为例,从修正大气透过率入手,提出中心点算法和均值点算法2种辐射传输方程改进算法.2种改进算法对大气透过率偏差和HJ SST反演偏差均有明显改善,反演的HJ SST与MODIS SST均呈现显著的一致性.MODIS SST验证表明2种改进算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差在0.5°C左右;浮标S S T验证表明均值点算法的反演精度较高,其平均偏差为0.55°C,而中心点算法的为0.81°C.
    • 熊兴隆; 李永东; 冯帅; 王婕; 马愈昭
    • 摘要: 针对PM2.5质量浓度在空间不同高度上的分布测量较难这一问题,采用激光雷达和大气透射仪以及粒径谱仪进行联合探测,反演PM2.5质量浓度廓线.考虑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大气透射仪和粒径谱仪建立地面PM2.5质量浓度与大气透过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大气透射仪所测地面大气透过率值为基准,修正激光雷达大气透过率在高空的边界值,结合Fernald后向积分法反演出大气透过率的垂直分布.依据建立的函数关系和大气透过率垂直分布,得到PM2.5质量浓度廓线,并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不同高度层气溶胶的输送和动态变化.通过激光雷达、大气透射仪和粒径谱仪的联合探测实验,结果表明:经大气透射仪修正后,大气透过率垂直分布精度得到了提高,PM2.5质量浓度廓线很好的反映了气溶胶垂直分布的微物理变化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