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气能见度

大气能见度

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172434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4年度学术年会等;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文献由92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树道、王敏、阎逢旗等。

大气能见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2434 占比:99.86%

总计:172682篇

大气能见度—发文趋势图

大气能见度

-研究学者

  • 周树道
  • 王敏
  • 阎逢旗
  • 胡欢陵
  • 许振成
  • 陶俊
  • 韩素芹
  • 刘建国
  • 刘爱霞
  • 吕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葛茂发; 杜林; 王炜罡
    • 摘要: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小颗粒,其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是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大气气溶胶还可以通过与太阳光的相互作用影响辐射平衡,从而影响气候。因此,对气溶胶光学性质的深入理解,是了解其气候和环境效应的基础。气溶胶的光学性质与其多种理化性质紧密相关。
    • 张玉萍
    • 摘要: 本文应用罗氏法结合编程计算了北方某城市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供暖期)不同时段混合层高度。结果表明,该城市供暖期大气混合层高度值平均在510 m左右,且混合层高度有明显的日变化,且在午后达到峰值。因大气湍流、太阳辐射、风速等影响2020至2021年冬季大气混合层高度与各大气污染物浓度间呈对数负相关,其中O_(3)和SO_(2)浓度与混合层高度呈正相关。通过趋势线相关性分析,得出该城市冬季能见度集中在0至15 km之间,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大气混合层高度与能见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
    • 方楠; 谢国权; 阮小建; 任晨平; 姜舒婕; 张玮玮
    • 摘要: 利用浙江省义乌市2015—2019年逐小时气象观测数据(相对湿度、风速、地气温差、能见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数据,分析了义乌地区低能见度天气(观测能见度10 km)的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条件。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模型对逐小时能见度进行模拟,分别对比了观测能见度作为输入变量与否的模拟效果;根据义乌地区低能见度天气条件的特征,将模拟时段分为三个时期(11月至翌年2月,3—6月,7—10月),对比了分时期模拟的效果;以及评估了模型的预报步长。结果表明:高湿、高污染、气温高于地温和低风速是义乌地区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特征。LSTM模型对单站能见度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当输入参数中加入历史观测能见度时,能大幅提高模拟准确度,日均能见度模拟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0.63 km,平均绝对误差MAE=0.51 km,拟合优度R^(2)=0.99;分时期进行模拟能得到更精准的模拟结果。本研究中选用的输入要素在冬季(11月至翌年2月)模拟效果最好,RMSE=2.35 km,MAE=1.46 km,低能见度均方根误差RMSE_10 km=1.81 km,低能见度平均绝对误差MAE_10 km=1.13 km,R^(2)=0.83;3—6月的模拟中,输入变量中不加AQI模拟效果更好,这意味着3—6月义乌地区的低能见度天气以雾天气为主导,加入过多变量并不一定能提高模型准确度;随着预报步长增大,模型预报效果变差,预测步长等于3 h,R^(2)=0.71,预测结果已不具备实际应用意义。
    • 刘金东; 杨宝男; 田怀谷; 章培军; 惠小健; 王震
    • 摘要: 近些年来能见度逐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大气能见度与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将PCA对影响因子的主成分提取之后,对主要的因子提取出来进行建模。通过一元非线性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大气能见度与主要的几个影响因子相关性的变化规律预测,不仅预测出能见度的大致可视范围,而且能够得出影响因子与能见度在阶段性的相互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机场AMOS持续时间段内的统计与分析的能见度数据,探究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对能见度的影响。
    • 刘金东; 杨宝男; 田怀谷; 章培军; 惠小健; 王震
    • 摘要: 近些年来能见度逐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大气能见度与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将PCA对影响因子的主成分提取之后,对主要的因子提取出来进行建模.通过一元非线性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大气能见度与主要的几个影响因子相关性的变化规律预测,不仅预测出能见度的大致可视范围,而且能够得出影响因子与能见度在阶段性的相互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机场AMOS持续时间段内的统计与分析的能见度数据,探究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对能见度的影响.
    • 齐海超; 周长明; 魏帅; 杨頔
    • 摘要: 本文按照环保与气象部门发布空气污染预警的不同参数,选取哈尔滨市12个监测总站2015-2017年观测的空气质量指数以及同期观测的相对湿度和能见度日均数据,统计分析相对湿度、AQI值及大气能见度变化相关关系,通过控制不同湿度条件下,AQI值的升降,从而提升大气能见度.
    • 李晓岚; 权维俊; 王东东; 王迪
    • 摘要: DNQ1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是目前我国气象站应用最多的能见度仪之一,但对其观测能力的评估及与国际上同类能见度仪间的比对研究较少.本文利用2015年1—3月北京上甸子国家大气本底站DNQ1和FD12型能见度仪观测资料开展比对研究,分析两种能见度仪的观测差异特征及与关键气象要素和大气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仪器观测的小时平均能见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98.除降雨外,DNQ1与FD12型仪器观测的能见度差值受不同天气状况(包括晴天、沙尘、雾、霾、降雨和降雪)的影响较小,但随能见度等级的增加,差值范围和离散程度均有所增大.能见度差值随相对湿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关系,与气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气压、风速和风向关系不明显.两种器测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气象要素的关系不明显.DNQ1能见度相对FD12能见度在每日不同时刻的相对偏差平均低于±10%,满足观测需求;二者在夜间的相关性优于白天,可能与相对湿度和气温的日变化有关.
    • 王於琪; 李镇洪; 陈文龙
    • 摘要: 大气能见度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的重要指标,常被用于表征大气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受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的影响,绵阳地区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冬季低能见度天气频繁出现,给居民环境和道路交通等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本文基于绵阳地区2008~2019年的气象资料和2014~2016年的空气污染物资料,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分析绵阳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大气能见度与气象因子和污染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识别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
    • 毛羽忻; 孙铭礁; 江凯; 陈寿青
    • 摘要: 红外探测装置是光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红外辐射在经过大气时与大气中的成分相互作用影响,从而导致目标红外辐射的衰减,影响了如红外探测系统、热成像系统的性能.通过研究大气环境对红外探测装置作用距离的影响,根据已有理论依据构建出大气系统对红外辐射的透射率模型;并计算出大气透射率,利用基于NETD距离模型及相关系统性能参数和指标,通过迭代计算,可求出目标与探测器之间的红外作用距离,分析计算了主要因素对作用距离的影响.该研究为红外探测系统方案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也为红外数字仿真系统构建提供了必要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