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4年度学术年会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4年度学术年会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4年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03-12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会议文集: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201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How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BSISO) modulates the probability and spatialdistributions of extreme rainfall occurrence over populous Southeast China was examined, usingthe newly proposed BSISO indices and two high-resolution rain-gauge-based rainfall datasets inChina.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May-August rainfall in Southeast China is skewedtoward large values in phases 2-4 0f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in phases 5-7 0f the secondcomponent of BSISO life cycle, during which th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at the 75th(90th) percentile increases by 30-50% (over 60%) relative to the non-BSISO period. The mostdevastating floods with prolonged extreme rainfall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southenChinaover the past half-century occurred coincidently with these BSISO phases. Moisture budgetindicates that the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rainfall extreme is associated with southwesterlymoisture convergence over Southeast China, while the moisture advection contributesinsignificantly. This study suggests a potential for monitoring and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n Southeast China based on the real-time BSISO indices.
  • 摘要:亚洲季风环流在60年来亚洲季风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70s前季风环流偏强,年际变化偏弱,70s后环流减弱,年际变率明显增加。亚洲和印度洋上空对流层大气热力差异是造成亚洲季风环流这种变异的重要原因。在年代际尺度上,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对亚洲大陆上空的对流层大气有重要作用。在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的影响下其在60s年代中期到90s中期表现出显著的冷位相特征。在印度洋上空,对流层大气热力变化主要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呈现出持续的增温特征。两者所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是亚洲季风年代际尺度上变异的主要原因。尽然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与亚洲季风环流的关系在逐渐变弱,但热带太平洋在年际上依然对亚洲季风环流起着主导作用,其异常通过Rossby波可引起亚洲大陆和印度洋上空对流层大气差异,进而引起亚洲季风环流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可见,亚洲大陆从地表到对流层大气热力变化都表现出与其它区域显著不同的变化特征,并对亚洲季风变异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给出了一个认识亚洲季风变化机理的新视角。
  • 摘要:本文利用1982-2012年NDVI遥感数据和1961-2012年河北省气候要素数据,分析京津生态屏障区植被覆盖度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结果表明:(1)1982-2012年,京津生态屏障区44%站点的植被覆盖度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但燕山丘陵区有25%的站点显著减少;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以及持续开展的人工造林工程是河北省北部植被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城市扩建和产业发展使城镇发达地区NDVI以减少趋势为主.(2)京津生态屏障区对当地降水量、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响应明显,植被对当地气候具有降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提高相对湿度和降低风速等作用。
  •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见度对航空、航海、交通运输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伴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与开通,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水平能见度小于200m的浓雾引发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来讲,气象条件直接决定着能见度的好坏.雾、霾、浮尘、降雨和降雪等天气现象对能见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分析杭州市大气能见度及雾、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及部分天气现象对杭州市能见度的影响,总结出能见度及雾、霾的预报参考指标,对做好交通气象和人体健康气象等等服务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了解杭州能见度变化的气候特征,形成机理和建立杭州能风度以客观预报方法,加强能见度监测,对促进杭州经济发展,防止雾、霾造成的灾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气象数据纷繁复杂,通过绘图是快速、直观地分析数据的最主要途径.等值线图是气象工作者在日常气象业务中常用的气象要素图形显示方法,它能较直观地显示不同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便于分析和判断.在数据资料完备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而又方便的批量绘制气象要素等值线图,成为气象工作者面临的常见问题.目前在气象上常用的绘图或分析软件有Micaps、Grads、MatLab、Surfer、MeteoInfo等.Surfer是Golden Software公司开发的在Windows和NT操作系统下的绘制等值线及三维立体图软件包。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差值和网格化方法。用户可以利用其脚本语言(CSScripter)编程控制Surfer绘图,也可以使用其提供的Active X编程接口,借助不同编程语言(例如VB, C++, VC, Delphi等)来控制Surfer绘图。Surfer绘图的主要步骤包括:准备数据、网格化数据、白化、创建等值线图、加载基面图、设置图形属性,如填充颜色、加载色标、添加图形标题、添加站点标示或文字等、输出图形。每绘制一张图形,需要逐一完成上述7个步骤;如需绘制多张图形,则需要重复以上7个步骤,这是使用Surfer手工绘制图形时最大的问题。通过在新疆气候业务工作中的应用证明,Surfer自动绘图程序绘图方便、快捷,出图效果好,大大提高了业务工作的效率。只要具备不同地区的基面文件(.bln文件),该程序可推广至各省、地、县级气象部门使用。
  • 摘要:延安百余处革命遗址在2013年7月连续暴雨袭击中遭破坏为2013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之一.延安境内梁、峁、沟谷纵横,多年平均降水量508.9 mm,7月109.4 mm,夏季短而多雨,多崩塌、滑坡灾害.2013年7月暴雨造成70%以上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8.57亿元,是一起典型的黄土高原汛期连续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群发的例子,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小城镇气象致灾事件.使用12个气象站建站以来降水资料和从《2013年陕西救灾年鉴》等整理的2013年7月降水引起的89起灾害,地质部门统计的136起降水型达标地质灾害(财产损失大于10000元)两组灾情数据,利用重现期推算和相关分析等方法,从1h、3h、6h、12 h、24 h最大降水量、最大连续降水量、月降水量等多角度分析降水的极端性;分析DR(逐日灾害次数)、DL(逐日累积灾害次数)和RR(逐日降水量)、RL(逐日累计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和极端降水条件下灾害群发(区域内同一日发生灾害3次或3次以上)特点和相应的特征降水量。宝塔区灾害群发时累积降水量较大,可能与其面积小,社会经济比较发达,防灾减灾能力较强,灾害不易发生有关。一旦发生损失也大,6起中型灾害宝塔有5起。无大型和特大型灾害发生一定程度反映了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成效。
  • 摘要:本文利用西北136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 196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日平均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降水有显著影响的工业生产总值、建筑业生产总值、服务业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口比例、汽车拥有量、货物周转量、水泥产量和煤炭消耗量等9个指标,开展人类活动对降水趋势的检测研究.西北地区中西部降水量在经济慢速期和快速期总体上都为上升趋势,但在各时期均有部分地方出现下降趋势:而东部地区在两个时期均为下降趋势,但快速期降水的下降趋势比慢速期明显减缓。
  • 摘要:利用CMIP5的多模式集合资料,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不同情景下(低排放B1、中等排放A1B、高排放A2)中国东北地区未来100年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东北地区气温呈显著增暖趋势,中期和末期气温增幅较明显,冬季气温增幅最大,春季最小,A2排放情景下增暖最为显著,A1B次之,B1情景下增幅最小;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显示:三种排放情景下各个时期的增温分布形式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辽宁南部增温幅度最小,增温最显著地区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情景下气温变化率的分布形势略有不同,但均呈显著增温趋势,三种排放情景下,气温变化率分别介于0.09-0.19℃/10a (B1)、0.24-0.38℃/10a (A1B)和0.46-0.64℃/10a (A2)之间.
  • 摘要:降水距平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降水距平百分率=[(X-XA)/XA]%其中,XA是常年历史降水量均值,如某地区30年六七八月三个月降雨量历史平均值,那么X就为该地区某年六七八月三个月降雨量,X-XA即为该地区某六七八月三个月降雨量距平值(相对于30年平均值),这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分母是常年历史降水量均值XA,显然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符号决定于分子,正号时表示某地该时段降水量大于历史均值,即说明该时段相对于历史平均值降水量偏多,或气候相对偏湿润;反之,负号时表示某地该时段降水量小于历史均值,即说明该时段相对于历史平均值降水量偏少,或气候相对偏干燥,而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0时,此时表示某地该时段降水量刚好等于历史均值,这时气候正好不湿润也不干燥,干湿理论上正好处在平衡.注部分,要特别注意:对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湿润区间(X>XA)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分母一定要把历史均值换成降水量,只有在这一条件下,目前气象台站正在使用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才能从-100%变化到+100%,显然此时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就类似正态形状,并对称于0点,所划分的干湿物理意义也更加明确,也具有将降水量从偏态分布向正态分布转变的性质,所以降水距平百分率只有在干湿两区间对分母区别对待,理论上才能够是可行合理的。当然,如果仅从使用的角度,在不作严格理论要求下,也不能说现行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绝对不能使用,现行降水距平百分率在干旱区间理论上是完全合理的,只是在湿润区间略有差异,但是如果大家都有“偏差”,仅作为一种标准而言,其存在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 摘要:本文利用195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绝对阈值和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事件标准,分析了近60年来山东省出现的极端降水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及其气候趋势演变特征.发现山东大范围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显著增加,且春季极端降水增加明显.
  • 摘要:在贵州各地,夏旱不仅出现频率大,而且还具有成片出现和早期较长的突出特点。贵州是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降水异常,特别是夏季降水异常往往会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贵州省78站近40a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海温资料,从大气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强迫的角度分析运用合成分析方法探讨贵州省夏季旱涝异常的成因,并利用2013、2014的观测事实进行个例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地探讨造成贵州省夏季旱涝异常的成因。海温场合成分析和实况场个例对比表明:当孟加拉湾海区存在正(负)海温异常,贵州省夏季降水偏多(少);当南大西洋东部的副热带海区存在弱的正(负)异常,而在其南部的中纬度海区存在负(正)异常时,贵州省夏季降水偏多(少);当北太平洋中纬度海区为一致的正异常控制,贵州省夏季降水偏少,而当北太平洋中纬度海区为东正西负的分布时,贵州省夏季降水偏多。可见,贝加尔湖高压脊、孟加拉湾南支槽、副热带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欧洲西部长波槽以及海温异常与贵州省夏季降水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 摘要:寒害不同于寒潮.寒害是低温引起的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受害现象,而基于天气学意义的寒潮指标要求24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以上或48小时内10℃以上,主要是用于刻画冷锋两侧的温度差异.事实上,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造成的寒冷天气对热带、亚热带作物更大.本文根据根据多种试验手段、广东86个站点长年代气候资料和寒害灾情资料,获取了香蕉、荔枝、龙眼等作物的寒害临界温度指标,建立了寒害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寒害综合气候指标.通过分析寒害综合气候指标与香蕉、荔枝、龙眼产量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寒害单站和区域评估模型,经应用效果良好.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2000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夏季极端降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计算1961-2010年逐年中国1516站夏季累计年极端降水距平(图1),可以发现,中国夏季累计年极端降水存在年际、年代际的变化特征.总体上,中国夏季极端降水呈现略微上升的线性趋势,平均每年大约增加730mm.其中,1998年和1978年分别是中国夏季累计年极端降水最大值和最小值年份,分别为6.76×104和-6.93×104mm.转折前后,中国夏季极端降水距平EOF的前三模态占总解释方差的比重均有所上升,转折后EOF2/EOF3解释方差所占比重甚至大于转折前EOFl/EOF2,因而相比较而言,转折后EOF所代表的空间分布型极端降水更为典型。转折前后极端降水空间分布型出现较大的变化,EOFI和EOF2在转折后其模态的0线均有所南移。且EOFI南方一致型分布向多极子分布型转变;EOF2华南则由一致分布型转变为东-西反位相分布型。
  • 摘要:辽宁省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存在块状缺测或资料不连续等缺点,为完成后续土壤湿度气候预测模型,对辽宁省20个测站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进行数据重建.以海城站为例,分析现有土壤相对湿度(0-20 cm)与气象因子及临近站点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构建海城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统计回归模型,模拟缺测时段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进而以此方法重建辽宁省20个观测站1981-2012年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月尺度数据.基于己有辽西地区土壤相对湿度预测模型方法研究,进而将此方法推广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土壤相对湿度预测。首先将东北地区分为5个区域,利用统计学方法,根据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与气象因子及环流指数的相关关系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各区4, 5月土壤相对湿度预报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预报模型准确率基本在80%以上,模拟精度较高。
  • 摘要:本文基于宁夏全区范围内24个常规气象站近53a春季降水量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3年Ni(n)o1 +2和Ni(n)o3.4月平均海平面温度指数资料及NCEP/NCAR北半球月平均500 hPa高度距平场再分析资料,利用EOF展开的逐月降水量场前两个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分别与超前1~12个月的Ni(n)ol+2和nNi(n)Co3.4区海温距平序列进行相关普查,分析不同月份气象要素场与前期赤道太平洋Ni(n)ol+2和Ni(n)o3.4区海温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了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第二年春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关系及对宁夏春季降水的影响发现,当前一年夏秋季(7~9月)Nin01+2区海温异常偏高,对应多数年份的第2年春季4月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及脊线正常偏北,西伸脊点明显偏西,有50%以上的年份西伸脊点位置在100。E以西,宁夏处在西太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中,有利于降水:当前一年夏秋季(7~9月)Nin0l+2区海温异常偏低,对应多数年份的第2年春季4月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明显偏南,脊线位置正常偏南,西伸脊点位置明显偏东,有50%以上的年份西伸脊点位置在100°E以东,并且有42%的年份西伸脊点位置在166°E,水汽通道不畅,不利于形成宁夏降水。因此,这些前期的稳定强信号对宁夏春季降水预测具有明确的指示意义。
  • 摘要:干旱是吉林省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全球气温上升的背景下,采用吉林省1951-2012年逐月降水与气温数据计算了各站点(50站点)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了吉林省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探讨了不同地区的干旱周期性规律.
  • 摘要:欧亚遥相关型是欧亚地区上空重要的低频变率模态,是影响北半球冬季欧亚地区气候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从逐日尺度,揭示了欧亚遥相关型的结构和生命史,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欧亚遥相关型演变不同阶段的动力特征.从欧亚遥相关型的时间演变上看(图1),-5天开始正位相(实线)指数开始迅速增大,到峰值时刻(0天)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衰减.空间上,欧亚遥相关型的发展阶段中,在欧亚遥相关型达到峰值时刻前6天时,北大西洋地区开始出现欧亚遥相关型活动中心。在之后的几天里欧亚大陆上空的三个活动中心逐渐形成并加强。
  • 摘要:目的: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可能造成严重灾害,从而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天气气候现象或异常.相对于气候平均态,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生命财产等造成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及灾害链事件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政治影响.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环流资料、土地利用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主要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包括高温、低温、暴雨、雷暴、大风、降雪和大雾)的变化特征,并从大气环流变化角度和城市化角度探讨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rn 方法:文中首先对长江三角洲44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数据进行质量检查,选取出时间序列长(1959~2010年)、缺测少的站点,并剔除高海拔(h≥1500m)站点,对于个别站点极个别年份(如1967年)缺测数据则用最近站点值代替,获得长江三角洲32个气象站1959~2010年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时间序列。然后,利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趋势,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作突变检验。最后,从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和城市化角度探讨了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的成因。rn 结果:(1)1959~201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低温、雷暴、大风和大雾日数分别以1.2、2.6、3.8和2.0 d/lOa的线性趋势极显著减少,降雪日数以1.2d/lOa的线性趋势显著减少。(2)过去52年间,降雪、大雾、雷暴和低温日数发生了减少突变,而高温和暴雨日数发生了增多突变。rn 结论: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调整有关。长江三角洲大风、低温和降雪日数的减少和高温日数的增加是多个大气环流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三角洲高温日数的增加和大雾、大风日数的减少。
  • 摘要: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夏季天气、气候的重要系统,受到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在内的东亚气象学家的重视.东亚的气象学家习惯采用位势高度(H)来度量西太副高,尤其是使用500hPa的H=5880m等高线.中国气象局基于500hPa的H=5880m等高线定义了西太副高的面积、强度、西脊点等指数,并对这些指数进行实时监测(赵振国1999;刘芸芸等2012).根据压高公式可知,某一等压面p的位势高度H(p)正比于地面到该等压面的平均温度,随着全球变暖,平均温度T的上升将导致等日面的整体抬升,基于H定义西太副高指数将会导致西太副高长期变化和年际变率的虚假信息(Yang and Sun2003;Huang et al.2015)。由于西太副高的本质是行星波,度量行星波的标准做法是使用涡动场,即纬向偏差场。前人的许多研究都采用涡动位势高度(He)来度量副热带高压(Ting1994;Rodwell and Hoskins 2001;Chen 2001;Miyasaka and Namamura 2005)。为了计算及简便并适用于站点数据,建议通过扣除0°-40°N,0°-360°的区域平均来求取He。同时,建议采用He=Om等高线代替H=5880m等高线,来定义西太副高的边界,并根据He=Om等高线定义西太副高的面积、强度和西脊点指数。其中,面积指数定义为He=Om线包围区域内的格点(站点)数量,强度指数为He=Om线包围格点(站点)的He累加值,西脊点指数为He Om线的西端点所在的经度。
  • 摘要:目前,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环节仍比较薄弱,没有有效的业务平台支撑,难以满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需求.国内针对黄河流域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气候预测与环境生态等方面,而关于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则较少.根据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的需求,综合考虑系统运行效率、系统实现可行性和系统维护升级等,把YRCMSS系统设计为黄河流域气候监测资料库、黄河流域气候监测服务软件两大部分,采用Client/Server结构。
  • 摘要:干旱和洪涝这两种灾害都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几乎每年都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其中暴雨洪涝和特大干旱事件灾害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造成的危害愈来愈重,损失愈来愈大,已经成为当前防洪抗旱减灾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干旱和洪涝灾害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将如何变化更是关注的焦点,为了中国未来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风险管理和适应策略的制定,急需对中国未来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进行预估研究。本研究利用CMIP5气候模式集合模拟数据,计算新情景(RCP2.6、RCP6.0、RCP8.5)下中国未来干旱和洪涝致灾危险性指数,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计算中国地区未来不同时期承灾体易损性,预估未来中国地区未来干旱和洪涝风险的可能变化,为我国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科学支撑。研究发现:2016~2065年中国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越高,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越大。与1986~2005年相比,RCP8.5情景下中国两种灾害的致灾危险度在21世纪近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逐渐增大,Ⅳ级及以上灾害风险等级范围扩大,干旱和洪涝的风险趋于加大。RCP2.6和RCP6.0情景下,干旱和洪涝高风险区域与RCP8.5类似,主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并且Ⅴ级风险范围增加。
  • 摘要: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模拟都表明,在下垫面热力强迫下(例如厄尔尼诺期间的热带海温异常、大气-海洋-冰雪圈相互作用造成的温带海温异常等),温带急流的平均位置会呈现相当正压结构的经向移动.本研究利用一个非线性的β平面准地转多层模式,通过移动低层斜压区的经向位置,探讨了大气低层斜压性影响温带急流位置的动力学机制。通过一个半拉格朗日观点的波流相互作用诊断方法,定量地比较了影响急流变化的直接热成风响应、斜压反馈过程和正压反馈过程。通过设计理想化的初值敏感试验和瞬态响应试验,研究发现,低层热力强迫主要是通过迅速改变高层纬向风场异常的水平分布,影响高层波动的水平传播和波破碎过程,进而影响温带急流。斜压反馈过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瞬态响应的后期。此外,通过设计“重置”试验,固定影响涡度平流的正压风场,正压反馈过程和斜压反馈过程可以被有效分离。不同于传统的斜压观点,研究认为,正压反馈过程主导着大气环流对低层热力强迫的响应。
  • 摘要:This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diction skill as a function of lead tim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prediction using the seasonal hindcasts of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1.1 with moderate resolution [BCC_CSM 1.1 (m)].For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reasonable skill is found in the model's forecasting of certain aspects of monsoon climatology and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Nevertheless, deficiencies such as significant forecast errors over thetropical westem North Pacific and the eastem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are also found. In particular,overestimation of the connections of some dynamical monsoon indices with large-scale circulationand precipitation pattems exists in most ensemble mean forecasts, even for short lead-timeforecasts.
  • 摘要:截止到2006年,我国共有1904个自动气象站已经运行,由于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在仪器原理及观测方法上均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对两种观测结果进行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检验原理及检验方法上进行了论述,并随机选取黑龙江省8个观测站的2005年的1~12月每日02、08、14、20时的平行观测资料,对所有观测要素的人工观测站和自动站观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结果和自动观测结果所有要素的无显著差异率接近96%,均一化水平较好.总体来看黑龙江省人工观测结果和自动观测结果在冬季、夏季均一性较差,要素间存在差异现象较明显;春季、秋季均一性较好,差异性较小.其中差异性要素集中在水汽压E、相对湿度U、浅层地温D、深层地温K、风速F.
  • 摘要:选用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雪深和持续时间资料、过程最大积雪深度;分别计算各格点1981-2005年平均积雪指标的大小,即青海各地致灾因子危险性的大小,根据发生不同雪灾等级的阈值,分别计算各格点发生轻灾、中灾、重灾和特大灾的频率,分别制作青海省不同雪灾等级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轻灾易发生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农业区的大部和环青海湖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发生轻灾的频率大都在50%以上,囊谦、玉树、称多以及祁连山地区大部发生轻灾的频率较小,频率在30%以下;中灾和重灾在青海发生频率均不高,在10%~20%之间,其中柴达木盆地、东部农业区的部分地区发生中灾和重灾的频率相对较高,频率在10%~20%之间,而青南牧区和祁连山区的大部发生的频率较低,频率在12%以下;特大灾易发生在青南牧区南部部分地区,尤其是囊谦、玉树和称多一带是特大雪灾的高发区,发生频率在50%~60%之间,环青海湖地区南部部分地区、青南牧区东部少数地区发生特大雪灾的频率较低,发生频率在30%以下。并提出正确认识雪灾,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强化雪灾意识,提高牧业商品率,加强法制运行,实现以法减灾,加快草原建设步伐,缓解畜草矛盾,加强科学研究,依靠科技防灾减灾,加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