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光系数

消光系数

消光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73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4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22288篇;相关期刊265种,包括红外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激光技术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消光系数的相关文献由211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军、胡欢陵、刘文清等。

消光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4 占比:2.46%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22288 占比:97.21%

总计:22928篇

消光系数—发文趋势图

消光系数

-研究学者

  • 周军
  • 胡欢陵
  • 刘文清
  • 王玄玉
  • 刘建国
  • 孙东松
  • 戚福弟
  • 潘功配
  • 钟志庆
  • 岳古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顺生; 张璇; 李艾; 孙翠先
    • 摘要: 文章叙述了Raman-Mie激光雷达探测PM_(2.5)质量浓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气溶胶消光系数和PM_(2.5)质量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利用激光雷达反演出的消光系数廓线转化为PM_(2.5)质量浓度廓线。分析了两个晚上PM_(2.5)质量浓度廓线个例,对获得的PM_(2.5)质量浓度垂直廓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初步探测结果表明Raman-Mie激光雷达探测PM_(2.5)质量浓度是可行的。
    • 李霞; 盛久江; 王飞; 陈羿辰; 田平; 赵德龙; 张邢; 周嵬; 刘全
    • 摘要: 雷达比是激光雷达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和影响因素。利用北京地区2016年一次清洁过程(12月10日)和两次污染过程(11月15~18日和12月16~19日)的微脉冲激光雷达、机载浊度计和黑碳仪以及多种地基观测设备,综合研究基于飞机观测订正雷达比的方法及其分布特征。清洁过程地面PM_(2.5)浓度低于40μg m^(−3);污染严重时期的PM_(2.5)均高于150μg m^(−3)且能见度低于5 km,污染过程1存在高空传输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采用单一的柱平均雷达比,利用本文方法获得的雷达比垂直廓线反演得到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光学厚度更接近原位跟踪观测,精度均有提升。基于此方法获得的雷达比在污染发展不同时期垂直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19~76 sr之间,清洁时期雷达比较小且垂直分布差异不大。污染过程1雷达比随高度波动增加至边界层顶(19~45 sr);污染过程2严重期边界层内雷达比随高度由70 sr降低到20 sr;边界层以上均呈现小幅波动变化。边界层内雷达比垂直分布与气溶胶来源特别是高空气溶胶传输有密切联系,混有沙尘的区域传输显著提升了所在高度的雷达比值。边界层以上雷达比受少量大粒子或者强吸收性的气溶胶粒子的影响波动变化。边界层内消光系数增大时雷达比呈增加趋势;当相对湿度高于40%,边界层内雷达比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大。
    • 杨开林; 郭新蕾; 王涛; 付辉; 潘佳佳
    • 摘要: 太阳辐射可以透射穿过雪盖和冰盖与地温一起影响冰下水温的变化,加剧冰盖底部的融解和冲蚀,使得冰盖更易于崩溃开河。基于现有理论和原型观测研究成果,建立了描述太阳辐射在雪盖、冰盖和水体中的透射和吸收规律的数学模型;利用观测数据回归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太阳辐射可见光在水体中消光系数的参数化模型;然后研究了冰下水温的变化与太阳辐射和地温的函数关系。研究证实,冰下水温随太阳净辐射和地温的增加而升高,随雪厚和冰厚的增加而下降,并且与水体与冰盖的热交换系数成反比。此外,太阳辐射的透射可能使得开河期冰盖糙率不是减小,而是增大。
    • 刘旗洋; 乔枫雪; 陈博; 宋智超; 季仁杰; 魏超时
    • 摘要: 能见度监测是交通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尤其对机场和高速公路的大范围低能见度的监测和预警更为重要。在传统人工目测方法的基础上,以激光透射能见度仪为代表的仪器测量方法更为准确,但存在探测范围小、维护成本高、全覆盖耗资大的局限性。为了克服以上缺陷,使交通能见度的估计更为灵活、高效,本文基于机场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机场大雾以及高速公路低能见度图像,构建优化三种不同场景下的能见度估计模型,并探讨了不同模型的适用性。1)基于气象站点观测的能见度估计,运用相关系数矩阵和特征重要性分析筛选出相对湿度、温度、水平风速3个变量,并考虑昼夜分别构建三元三次多项式拟合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可达0.9以上;2)基于机场大雾图像的能见度估计深度学习模型,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方法提取图像关键点的特征向量,输入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模型,加快训练过程并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3)基于高速公路图像的能见度估计的反演模型,根据暗通道先验理论和能见度测量基本方程,计算大气光亮度和透射率,并根据图像距离信息得到单目图像的能见度,该方法无须预置目标物和像机参数,也不需要训练样本。本研究考虑了基于气象观测的物理模型与基于图像特征的深度学习方法,建立分别适用于具有机场常规气象观测,以及机场大雾低信噪比图像或高速公路低能见度单目图像时对交通能见度的估计,有效降低了能见度监测对观测仪器的依赖性。
    • 陈浩; 杨珊珊; 石文雅; 刘路
    • 摘要: 利用多源观测数据,对2018年3月28日石家庄市出现的一次沙尘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源来自西北方向蒙古国的中北部,受东北回流影响沿东北-西南路径传输至石家庄;沙尘污染过程与气象要素关系密切,沙尘天气可着重关注风速风向,预判沙尘过境时间;沙尘过境时,消光系数与退偏比可对沙尘气溶胶天气进行监测分析,对沙尘的预报预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湍流强度对沙尘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 雷鸣; 孙玫玲; 聂凯; 刘旭林
    • 摘要: 在大气能见度观测中,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白天观测,夜间观测的研究比较少见,而对于昼夜连续观测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完全按照能见度定义研制的大气能见度自动观测仪出现。针对这一问题,基于CCD数字摄像技术,模拟人工观测光学原理,提出了一种能够昼夜进行大气能见度连续观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目标物获得能见度计算公式,并针对昼夜模式下的系统参数进行修正,能够有效消除外在环境因素和相机自身系统内部因素引发的观测误差。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针对天空遮挡、半遮挡和空旷等不同情况(不同情况,会影响观测环境的亮度,以此测试系统对杂散光的抵抗能力,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搭建了基于该方法的3套原理样机。利用搭建的数字摄像能见度仪(DPVS)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实际的大气能见度分钟级观测。观测实验表明,基于该方法构建的观测系统,不但具有较宽的观测范围,而且能够有效适应各类复杂天气情况,在雨雪霾等不同天气下,均有较好的观测效果,且无论是在能见度变化较快或者较为缓慢的情况下,DPVS系统均能够进行快速正确的响应。而透过DPVS与散射仪和透射仪这两种标准观测仪器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DPVS与前两者的观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0.9731,且观测性能相当,其平均相对误差在-1.54%左右,均方根相对误差在8.82%左右。而本文算法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4.11%。世界气象组织MOR规定:能见度仪在满量程范围内,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即认为是达到标准的能见度仪,可以投入实际观测使用。基于该算法研发的DPVS系统符合观测标准,能够投入实际使用,且DPVS系统的观测成本远比散射仪和透射仪更低,具有较好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 安明伟; 钱丽英; 李洪昌
    • 摘要: 环境烟雾浓度影响着很多行业的实施,是一个重要气象观测要素,消光系数是烟雾浓度检测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分析含有烟雾信息的图像,发现图像变得模糊时,全变分降低,在推算出图像全变分与消光系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变分的烟雾浓度检测方法。根据Koschmieder理论公式,将消光系数由常数变量视为时间函数,构建泛函,得到亮度曲线。通过全变分原理及分段平稳思想进行分析,并对亮度曲线进行迭代逼近,求出当前时刻消光系数,估算出实时的烟雾浓度值。算法充分利用其采集的环境图像,屏蔽了对烟雾静态特征的复杂计算,降低繁琐计算带来的误差,验证对比显示,全变分方法输出高效稳定。
    • 陈玉宽; 王朔; 徐学哲; 赵卫雄; 盖艳波; 方波; 张为俊
    • 摘要: 基于自主研发的气溶胶消光光谱仪,在安徽省寿县观测站点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2016年5月至12月期间该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开展了研究。结合不同大气因素分析了观测结果的时间序列变化及日变化规律,对比了消光系数与PM_(2.5)质量浓度、散射系数的相关性,并探讨了风速风向对于寿县消光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寿县地区大气消光系数时间序列变化与日变化特征明显,且受到不同气象要素的影响。秋季和冬季的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与其他季节相比,污染天气的天数明显增多;与清洁天气相比,污染天气的消光系数和PM_(2.5)质量浓度、散射系数显著增大。特别在冬季,污染事件频繁。在12月份出现过重度污染天,其24 h PM_(2.5)平均浓度超过150μg·m^(-3),且该月消光系数和PM_(2.5)质量浓度、散射系数均达到观测期间月平均最大值。整个观测期间,从日变化来看,消光系数、PM_(2.5)质量浓度及散射系数均是白天波动较大,午后出现最低值;其中消光系数最大值出现于清晨08:00左右,最小值则出现于下午16:00左右。此外,消光光谱仪测得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_(2.5)质量浓度和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3,说明研制的消光光谱仪同其他仪器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任丹阳; 周杨; 吴冠儒; 盛立芳; 王文彩; 郁建珍
    • 摘要: 为探究香港冬季气溶胶消光特征以及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组分对消光系数的贡献,本次研究利用2013年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站点测定的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以及PM2.5化学组分的观测数据重建本地化消光系数与颗粒物化学组分浓度的经验关系式——IMPROVE公式.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的日均值分别为(43.31±16.80)μg/m3和(191.57±85.34)Mm?1,散射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0,对其贡献达到85.81%.散射系数在高污染和低污染阶段均是夜间高于白天,吸收系数主要在低污染阶段表现出夜间高于白天.分别对整个观测期间高污染和低污染阶段重建IMPROVE公式,发现1月的硫酸盐、硝酸盐、海盐和有机物的质量散射效率分别为2.02 m2/g、2.41 m2/g、0.41 m2/g和5.07 m2/g,元素碳和NO2的质量吸收效率分别为15.97 m2/g和0.79 m2/g,而高污染阶段,硝酸盐的质量散射效率(2.51 m2/g)相比于低污染阶段(2.03 m2/g)有明显提高.观测期间,硫酸盐对散射系数的贡献最高((54.34±10.49)%),其次是有机物((27.59±8.04)%),硝酸盐((17.54±6.86)%)和海盐((0.53±0.43)%).硫酸盐和有机物分别在夜间和白天的贡献较高,硝酸盐在高污染阶段夜间的贡献增加可能与高污染阶段夜间相对湿度的增加以及质量散射效率的增长有关.元素碳在高污染阶段对吸收系数的贡献超过90%,而NO2气体在低污染阶段对吸收系数的贡献达到22.1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