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1874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7篇、会议论文172篇、专利文献136787篇;相关期刊655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22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地表温度的相关文献由42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召良、覃志豪、段四波等。

地表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7 占比:1.05%

会议论文>

论文:172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36787 占比:98.83%

总计:138406篇

地表温度—发文趋势图

地表温度

-研究学者

  • 李召良
  • 覃志豪
  • 段四波
  • 吴骅
  • 毛克彪
  • 周纪
  • 唐伯惠
  • 冷佩
  • 柳钦火
  • 高懋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晋陵; 杜世州; 黄林生
    • 摘要: 白粉病主要侵染小麦叶部,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范围监测和评估。本研究利用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小麦白粉病并提升分类精度。使用四景Landat-8的热红外传感器数据(Thermal Infrared Sensor,TIRS)和20景MODIS影像的MOD11A1温度产品反演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使用4景国产高分一号(GF-1)宽幅相机数据(Wide Field of View,WFV)提取小麦种植区和计算植被指数。首先,利用ReliefF算法优选对小麦白粉病敏感的植被指数,然后利用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对Landsat-8 LST和MOD11A1数据进行时空融合。利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植被指数和温度数据统一量度。最后,将处理和融合后的单一时项Landsat-8LST、多时相Landsat-8 LST、累加MODIS LST和多时相Landsat-8 LST与累加MODIS LST结合的数据分别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四个分类模型,即LST-SVM、SLST-SVM、MLSTSVM和SMLST-SVM,利用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对比四个模型的分类精度。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SMLST-SVM取得了最高分类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1.2%和0.67,而SLST-SVM则为76.8%和0.59。表明多源多时相的LST联合SVM能够提升小麦白粉病的识别精度。
    • 王远弘; 吴新萍;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刘凯露; 刘永强
    • 摘要: 地表温度(LST)是重要的气候变量之一,是陆面过程地-气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17年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地表温度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漠腹地地表温度季节变化明显,昼夜温度变化波动幅度大,年内日均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四季的日内温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日最低温均出现在当地时间6:00,最高温出现在13:00。利用实测值验证了CLDAS地表温度产品在沙漠地区的适用性,在四类不同天气下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晴天相关系数可达0.99,故利用CLDAS产品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晴天的地表温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整个沙漠区域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周围的绿洲高6°C。
    • 伯英杰; 曾业隆; 李国庆; 曹兴文; 姚清秀
    • 摘要: 近些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评估大型光伏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对指导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光伏电场对局地热环境的改变开始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浮岛(也称水面漂浮式)光伏电场作为近年来光伏发电的新开发模式,其对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晰。该文基于Landsat8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利用单通道算法提取了安徽省淮南市典型浮岛光伏电场及其邻近区域的LST数据集,通过构建逐月LST与对应月份的气温之差(LST s-a)判断光伏电场对LST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模式、影响范围和季节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建设区不同建设阶段对LST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浮岛光伏电场的建设明显改变了建设区的热环境,在温度变化最明显的夏季和冬季都存在增温效应,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建设区200 m范围内,对其周围典型地类的增温效应非常微弱。②浮岛光伏电场建设阶段和建成阶段,建设区的月均LST普遍高于水体,接近于林地的LST;2个阶段的年均增温幅度分别为3.26°C和4.50°C。③该研究可为光伏电场对局地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建议从无云时间序列LST构建,光伏电场增/降温幅度的分离,不同下垫面光伏电场对邻域LST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范围、程度与归因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陈天; 谭凝
    • 摘要: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范围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跨越河流的空间限制不断拓展,而低温范围区域主要集中在蓝绿空间。蓝绿空间具有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生态作用:在景观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绿空间的斑块周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周长面积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空间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色空间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在1500m×1500m尺度样本中相关程度最高,与绿色空间在300m×300m最高,且蓝色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率更佳。最终提出面向热环境改善的城市蓝绿空间优化建议,可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 程丹妮; 王颖琪; 程勇翔; 黄敬峰
    • 摘要: 为探讨新疆不同区域沙漠、绿洲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大气水汽含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利用2001-2019年MOD13C3植被指数、MOD11C3地表温度以及2013-2017年Suomi NPP VIIRS水蒸气含量数据,运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新疆植被指数年平均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绿洲增加尤为明显。地表温度年平均值变化为绿洲白天减少、夜晚增加,年温度差值减少;沙漠白天夜晚均增加,年温度差值增加。(2)全疆的NDVI、大气水汽含量及地表温度三者的月值数据彼此呈正相关关系。植被增加可减少地表温差和大气水汽差,在北疆绿洲的高植被覆盖区表现明显。绿洲对于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优于沙漠,北疆绿洲调控作用优于南疆。(3)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每年3-10月夜晚地表逆温和逆湿现象明显,导致夜晚大气水汽含量高于白天。南疆绿洲受沙漠环境及植被增加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夜晚水汽含量高于白天水汽含量的月份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认识新疆气候变化,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张琪曼
    • 摘要: 地表温度若能运用热红外遥感反演理论获得精准测量结果,有利于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生态评估等多方面需求。在此之上,文章简要分析了热红外遥感特征及其机理,并结合局部分裂窗、日夜法、辐射能验证理论,从明确热红外遥感反演算法、提取热红外遥感反演参数、反复校对反演算法数据等实践路径,确保地表温度获得真实结果,促进地表温度的广泛应用。
    • Jude Coleman; 王麒(译)
    • 摘要: 一群小型夜间活动的壁虎为了科学将它们内脏的秘密展现了出来,由此显示出这些生物在地球上最热的一片区域中是如何生存的。伊朗的卢特沙漠是米松蜘蛛壁虎的故乡,其地表温度超出65°C的频率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得多。这种极端的热度使得这个地区很难有生命繁盛,很多年里生态学家都认为这片沙漠几乎是不毛之地。
    • 梁洪武; 阿里木江·卡斯木; 赵禾苗; 赵永玉
    • 摘要: 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加剧,进而导致城市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基于2005年和2018年夏季的MYD21A2地表温度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了LST的时空分布格局,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贡献度指数,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地表覆盖类型和行政区划的源汇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8年建设用地、耕地增长显著,冰川、林地等自然资源地类显著减少,说明城市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地表温度等级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2005—2018年高温度等级在白天的空间分布有离散化趋势,而夜间则相反,夜间高温度等级空间分布整体有向东南迁移的趋势。(3)不同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由于自然条件、比热容等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白天和夜间源汇角色不同,可归纳为昼夜热源型(CI>0)、昼汇夜源型(白天CI0)和昼夜热汇型(CI<0)。(4)天山北坡城市群独特的气候和荒漠—绿洲—山地地貌致使建设用地为昼汇夜源型地类,源汇角色与内地一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存在差异。
    • 何孟琦
    • 摘要: 目前利用NDVI对云南省昭通市地区植被长势进行趋势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对地表温度季节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将对2010~2020年内共11个时段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研究区内植被特征变化及其响应特征,为云南省昭通市生态环境、农林业生产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 宋筱楠; 迟广源; 史月; 范强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升高引起的城市病日益严重。为深入认识滨海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健康提供科学数据支撑,采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大连市内甘井子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中山区四区地表温度,并综合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GWR)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归一化裸土指数(NDBAI),探究了地表温度与下垫面指数空间异质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市内四区的地表温度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态势,中山区、沙河口区和西岗区的北部地表温度较南部高,甘井子区西南部地表温度较其他区域低。(2)大连市内四区地表温度与下垫面指数关系基本上不存在全局效应,空间异质性很强,Multiscale-GWR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下垫面指数与地表温度相关关系。(3)从相关系数来看,下垫面指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作用力表现为:NDBAI>NDVI>MNDWI>NDBI,NDBAI、NDVI和MNDWI指数总体上呈现负相关效应,NDBI总体上呈现正相关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