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
外来工子女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1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0354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学理论、南方论刊、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会2009学术年会等;外来工子女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应湘、胡福进、苏蕴瑜等。
外来工子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354篇
占比:99.07%
总计:20545篇
外来工子女
-研究学者
- 应湘
- 胡福进
- 苏蕴瑜
- 韦剑兰
- 余少萤
- 余志明
- 余永福
- 公风华
- 刘滨雄
- 尹丽棠
- 张延春
- 张林
- 方佳燕
- 曾娇娇
- 李亮明
- 李娜娜
- 李晓燕
- 李玉婵
- 梁展业
- 王阳
- 白景瑞
- 白雪松
- 袁征
- 赵志华
- 郭绵玲
- 钟一彪
- 钟小泽
- 陈楚瑶
- 韦应翠
- 黄东昱
- 丘异龄
- 于凤杰
- 何华生
- 何振球
- 何梅念
- 余庆丽
- 余虹
- 俞鸿生
- 冯凤莲
- 刘少安
- 刘思琪
- 刘杰
- 刘永明
- 刘珂
- 刘诗茵
- 华有胜
- 单松
- 叶文德
- 吴佳敏
- 吴冬华
-
-
林燕卿
-
-
摘要: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环境、阅读基础、阅读活动相对参差不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难于养成。基于此,本文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研究对象,引导其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
邹素芳
-
-
摘要:
外来工子女在异地生活学习,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本地学生相比,生涯希望感水平较低.本研究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等干预方案来提升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干预提升了外来工子女的总体生涯希望感水平,在生涯意志力和生涯方法这两个维度上与干预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外来工子女的生涯希望感水平在实验干预后高于本地学生,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
-
-
黄誉天
-
-
摘要:
石狮市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商贸经济活跃,民营企业众多,吸引了40多万外来人口到当地干事创业。每年暑期都有一些外来工子女从家乡前往石狮与父母短暂相聚。因为这种固定时间、固定路线的往返类似候鸟的迁徙行为,这些外来工子女被称为“小候鸟”。针对“小候鸟”在石狮期间生活单调、厂区玩耍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2019年以来,共青团石狮市委发动青年志愿者、社工,深入企业和村居开展关爱“小候鸟”行动。
-
-
王汉仙
-
-
摘要:
教育实践表明,外来工子女在解决"读书难"的同时,其自身如出走、撒谎、逃学、厌学、暴力事件等行为,直接反映出外来工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外来工子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文章立足教师的立场,从对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出一种科学、高效、具有推广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
徐华女;
洪慧芳
-
-
摘要:
本研究探讨外来工子女感知的教师正义对其学习动机的预测作用,以及学业控制感和求学无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泉州市某公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181名4-8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完成自我报告的教师正义、学业控制感、求学无意义感和学习动机的测量.结果 表明,感知的教师程序正义和信息正义均正向预测学习动机,学业控制感在该效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求学无意义感起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的教师分配正义对学习动机无显著预测作用,但可正向预测学业控制感并负向预测求学无意义感.因此,在公立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程序正义和信息正义既可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通过提高学业控制感和降低求学无意义感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探明上述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教师正义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提出促进教师正义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行动策略.
-
-
-
-
陈爱祝
-
-
摘要:
学校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应当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样才能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认知程度较低,在这一阶段加强德育工作,无疑可以让正确的价值观念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本文就如何开展外来工子女德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
-
涂敏霞;
吴冬华;
丘异龄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受当前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的限制,大多数外来工子女只能进入民办学校就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对外来工子女的学习、生活以及越轨、失范行为都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亦成为影响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