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绿色空间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60875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城市问题、环球市场、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第二届全国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等;城市绿色空间的相关文献由231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文正、薛飞、HU Jie等。

城市绿色空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0875 占比:99.94%

总计:160978篇

城市绿色空间—发文趋势图

城市绿色空间

-研究学者

  • 史文正
  • 薛飞
  • HU Jie
  • LV Xiaofang
  • 万祥益
  • 何树川
  • 刘景元
  • 刘诗瑶
  • 占玉林
  • 叶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向勤; 菊春燕
    • 摘要: 城市绿色空间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是诸多领域如地理学、生态学、城市学、社会学等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网络检索资源,对国内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研究内容分析相结合,探索国内外在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热点的异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城市绿色空间研究侧重于城市生态、规划和景观格局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遥感技术和统计分析;国外城市绿色空间研究侧重于环境、生态服务对于公众健康影响,研究方法主要是空间分析和社会调查法等。检索出的文献研究内容虽有不同,但都趋向于对生态空间的研究。基于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开展,本文提出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研究应以居民福祉为重心,加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融入社会调查法,直观地了解居民的倾向。
    • 吴磊; 吴青杰; 吴宛怡; 许清梅; 应欣彤; 陈燕红
    • 摘要: 城市绿色空间减少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梳理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动态演化效应的研究方法和绿色空间的作用功能,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热点和成果,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薄弱环节,提出城市绿色空间演化效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蔚芳; 徐雯雯; 胡晓鸣; 黎小龙; 詹小稳
    • 摘要: 随着城市向快节奏、机动化发展,体力活动缺乏引发的慢性病对公共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科学选择运动类型和运动量是改善慢性病的重要途径,绿色空间和体育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体力活动空间,其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体力活动水平。基于“慢性病—体力活动—空间供需均衡”的内在逻辑,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本研究量化评估了两类体力活动空间的供需特征及差异,并针对特定群体需求偏好,探究不同空间类型供给与老年人、青少年需求的格局特征。研究表明:第一,体力活动空间的供需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第二,绿色空间和体育空间供需均衡度较高的社区分别聚集在北部和南部,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第三,体力活动空间供需均衡并不代表空间类型供给和群体偏好相互匹配,部分高均衡度的社区也难以满足老年人绿色锻炼或青少年中高强度的活动需求。建议从人与空间精细化匹配、绿色空间运动化、绿体空间耦合、完善空间共享模式等方面进行空间优化,为城市规划的公共健康促进提供新的视角。
    • 解雨歌; 洪婉婷; 意大利马特奥·波利; 李方正
    • 摘要: 人的景观认知对于城市绿色空间优化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此类研究仍由主观认知经验主导,缺少客观测度方法支撑。引入人因工程学视角,界定人因耦合系统下的景观认知对象,总结人因场景构建及测度技术方法,梳理人因耦合的景观认知相关研究,归纳出三大类研究内容:1)景观认知产生机制;2)景观认知主体评价;3)景观认知行为效应。从城市-社区-场地三重维度解析人因视角融合下的景观认知研究发展趋势,阐明开展此类研究的重要价值。
    • 苏畅; 陈一秀; 郭懿娴; 郭诗怡
    • 摘要: 城市是生物多样性关注的热点区域,亦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组成部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领域既往研究中多次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然而对具体的保护方针措施及政策研究较为笼统,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充分开展。围绕日本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绿地规划热点,基于深度案例解析其生物多样性导向下城市绿地总体规划相关施策;并以日本新宿区为核心案例,分析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厘清日本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具体流程;总结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绿地系统规划经验,以及国内绿地规划实际,讨论其规划施策经验在中国相关领域的可借鉴性,为未来国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划管控施策及理论方法层面参考。
    • 段琪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出现了人口密度大、城市用地紧张、可供人们休憩与放松的城市绿色空间稀缺等问题。而智慧城市关注了城市生态发展这一特点,并且通过智能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和可持续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本文选取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5种城市绿色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 王洋洋; 黄锦楼
    • 摘要: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城市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利益,城市绿色空间是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载体.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存量造成威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难以达到居民需求.传统的城市绿色空间评价指标集中于对城市绿地面积的评价,指标偏向整体性和二维化,忽视了三维绿量,也鲜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了一个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城市生态舒适度,通过人体的主观感受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质量反馈,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该指标的评价模型.通过样本的条件对比分析得出,当绿视率水平低于30%时,城市生态舒适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绿视率;当绿视率水平高于30%时,则是湿度、PM2.5浓度和风力等级.将评价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明评价模型科学有效.
    • 戴菲; 毕世波; 陈明
    • 摘要: 城市绿色空间在提供舒适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CiteSpace进行文献分析,探讨近年与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产出成果的热点内容与相应技术方法,总结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微气候、缓解大气污染、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景观格局、城市绿地率及促进公共健康6个方面,前两者以实测与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中间三者分别以模型评估、指数计算、差异分析和空间分析为主流方法,后者则以模型计算、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为主导方法;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新兴领域,有持续的研究前景.以此满足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引导与方法借鉴.
    • 郑晓笛; 付泉川; 吴熙
    • 摘要: 在资源衰退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大批工矿企业停产与外迁产生了大量棕地,这些场地面临被改造为城市其他功能用地的挑战.以绿色空间为改造目标的棕地再生,是风景园林学科重要的前沿研究与实践领域;以绿地为用途的棕地改造,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压力下,有必要从区域视角认知城市棕地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要素和城市绿色空间的关系.在棕地识别的基础上,总结黄石市不同类型的棕地的空间个体特征和空间区位特征,归纳黄石市"城-棕"空间格局的耦合性特征与演化过程.从棕地与重要生态斑块、生态廊道和规划绿地3个方面的空间关系分析"棕-绿"空间格局,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棕地占据城市的多个关键生态节点.因此,若将棕地作为重要潜在空间纳入绿色空间系统规划,将有利于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 陈泓宇; 李雄
    • 摘要: 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严峻的背景下,优化生境网络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关键作用,是当前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重点内容.MSPA-InVEST模型对中心城区尺度绿色空间的生境网络优化具有优势性与创新性,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使用MSPA-InVEST模型遴选生境源地,并以此为基础识别生境廊道与生境节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尺度生境斑块连通性欠缺,生境破碎化且质量呈两极化趋势;通过识别生境源地205个(32个核心生境源地)、生境廊道463.2 km(88.5 km关键生境廊道)、生境节点527个(49个重要生境节点),构建研究区域生境优化网络.在新时期生态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能够准确指导未来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建设,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