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43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387729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生态科学、生态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5年第六届全国知识组织与知识链接学术交流会、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生态网络的相关文献由97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浪、韩博平、孔繁花等。

生态网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7729 占比:99.89%

总计:388153篇

生态网络—发文趋势图

生态网络

-研究学者

  • 张浪
  • 韩博平
  • 孔繁花
  • 尹海伟
  • 张启斌
  • 于强
  • 刘晓光
  • 岳德鹏
  • 闫维
  • 吴远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丽君; 荊永锋; 郑卜凡; 彭新辉; 龚嘉蕾; 吴涛; 李正风; 李振杰; 田祥珅; 周启运; 龚嘉; 黎娟
    • 摘要: 【目的】为研究浏阳洞库3个不同香型陈化烟叶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差异。【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对3个不同香型陈化烟叶样品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构建各样品微生物生态网络,并对各细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1)浏阳洞库3个不同香型陈化烟叶样品中细菌物种丰富,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组成,在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主要由鞘氨醇单胞菌属、丁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泛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短波单胞菌属组成;(2)浏阳洞库3个不同香型陈化烟叶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清香型陈化烟叶的微生物群落更为丰富,Buttiauxella、黄单胞菌属、泛菌属、甲基杆菌属、鞘氨醇菌属和Kebplela显著增加,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更为复杂,浓香型陈化烟叶的微生物生态网络更稳定。(3)陈化烟叶微生物菌群的化能异养功能、发酵功能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微生物在烟叶陈化过程中发挥的主要功能。【结论】陈化烟叶样品细菌物种丰富,不同香型陈化烟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有显著差异,清香型烟叶的微生物群落更为丰富,微生物菌群的化能异养和发酵功能占主导地位。本研究为陈化烟叶的研究提供了微生物信息,为后续作用机制研究、菌种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 高娜; 姜雪; 郑曦
    • 摘要: 【目的】随着流域城镇化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城镇用地扩张,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随之减弱。构建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和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进一步实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为例,对流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3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最终构建生态网络。并使用网络闭合度(α指数)、线点率(β指数)和网络连接度(γ指数)评价其生态网络完善程度,进一步探讨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下的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研究表明:永定河流域内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23条生态廊道,19个生态节点。其中:生态源及生态节点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及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2.03 km,成网状沿农田、林地及河流分布。基于对生态网络分析评价,设置生态源及生态廊道的生态缓冲区,并识别生态节点盲区,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优化。【结论】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明确了流域内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区域,以期为流域未来的生态建设及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 经晓曦
    • 摘要: 回望2021年,疫情下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这也是我们拥抱变化、持续创新、锐意突围,并继续引领行业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突破与创新,不断拥抱变化……"作为全球领先的专注于供应链、大数据及新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产业服务与投资管理公司,普洛斯结合投资与运营的专长,致力于为客户及投资者持续地创造价值。我们的业务遍及巴西、中国、欧洲、印度、日本、美国及越南,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供应链基础设施是普洛斯长期深耕的一大领域。在中国,普洛斯投资、开发和管理的高端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达到了4,700多万平方米,同时进行多元化投资,打造了一个供应链生态网络,并展开了许多创新实践。
    • 周振宏; 王绘绘; 朱庆山; 胡琦; 刘东义; 周敏; 汤伟宏
    • 摘要: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区域生境斑块破碎,科学地构建生态网络可以有效地连接区域生境斑块,保障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为研究对象,采用MSPA方法与生境斑块最小面积、景观连通性分析最佳距离阈值相结合的方法识别源地;MCR模型识别潜在廊道;重力模型提取研究区重要廊道,最后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构建马鞍山市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山市识别的生态源地共计14处,识别的潜在生态廊道共计91条,重要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82条,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域西北与中东部。优化后的生态网络共有生态源地17处、生态廊道136条,廊道网络结构相关指数有较大提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马鞍山市生态网络的识别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使之合理地协调未来马鞍山市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生态保护。
    • 徐伟振; 黄思颖; 耿建伟; 王心怡; 傅伟聪; 林双毅; 董建文
    • 摘要: 伴随高密集土地开发,城市内部生态栖息地被严重侵蚀,致使区域生态走廊分散度、隔离度剧增,削弱生态斑块间的有效连接,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最小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对厦门市重要生态源地进行提取,并模拟构建其生态走廊。结果表明:1)根据MSPA分析结果,厦门市核心区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比最高,为89.29%,且景观类型多为林地,占核心区总面积49.69%;2)结合重要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指数,共选取17块生态源地,其中,1号生态源地的dPC值最高(81.369),面积最大(59726.385 hm^(2));3)基于MCR和重力模型构建142条生态廊道,廊道分别占林地景观、水体景观和草地景观面积的21.57%、41.56%和17.42%。根据研究结果,在湖里区北部及集美区、海沧区南部等生态栖息地空白区适当建造小型或中型“踏脚石(stepping stone)”是十分必要的,以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和区域内生态系统平衡。该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构建更为完整结构的区域生态模式,并为类似高密度沿海建设区域生态空间网络营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 朱春凤; 宋宏利; 张启斌; 宋朕; 张贝贝
    • 摘要: 生态网络作为当今景观生态学中重要的热点问题,围绕着他的理论体系、模型构建和分析方法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一直处在学术探讨的旋涡当中。本文着重对生态网络中有关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支撑、生态网络构建分析、模型模拟方法研究进行分析分类,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主要介绍景观生态网络在栖息地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方面的应用。
    • 姚新治; 杨航; 王立涛; 许磊; 何鹏飞; 田国行
    • 摘要: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生态斑块相互割裂,构建生态网络对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登封市为研究区,运用MSPA(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性评价的方法选取重要林地斑块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结合水文分析识别生态廊道;基于网络分析法对生态网络进行评价,选取登封市潜在生态廊道最佳长度阈值.结果表明,登封市核心斑块集中分布在南北区域,中部阻力高,景观连通性低;共识别生态廊道347条、生态节点149个,建议修复生态断裂点73个;生态廊道最佳长度阈值为5000 m,此时网络连接度为0.776.研究结果对登封市未来生态空间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能为其他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 王海云; 匡耀求; 文薪荐; 宋兆璞; 刘德华
    • 摘要: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SPA-InVEST模型和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进而在构建生态阻力面基础上,运用MCR和重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并利用产业集聚特征构建规划廊道,提出兼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结果表明:生态源地共35处,总面积约17165.85km^(2);基础生态廊道42条,长度2085.34km;源地及廊道存在明显空间分布差异,呈现出"中心空洞型"分布特征;通过增加12个生态-产业战略节点和28条规划廊道,生态网络闭合度、连接度和连通率可提升150%、26.83%和28.57%,生态网络结构向"蜂巢状"转变;结合河流及海岸等天然廊道构建的综合生态网络连接了大湾区288个生态保护区,构成了山体、水体、湿地综合生态保护格局.总体来看,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视角构建的生态网络体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格局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
    • 张守法; 李翅; 赵凯茜
    • 摘要: 贵阳城市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形破碎度较大,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对于西南山地城市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首先,对贵阳市的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分析,提取生态源地与景观阻力面进行成本距离(Cost Distance)计算,生成最小累计成本地图;同时基于最低成本原理,使用成本连通性(Cost Connectivity)工具生成中心城区的潜在生态网络,并对各条网络路径的阻力大小进行评价;最后,在生态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对其现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识别出贵阳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 王春晓; 何建华; 刘殿锋; 于秀波; 石青青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栖息地破碎、缺失与退化的重要原因。生态网络能保护重要栖息地,促进栖息地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州市为研究区,基于CLUE-S模型预测现状延续、生态保护和城市扩张3种土地利用情景,将生境质量作为遴选生境斑块的依据之一,以鸟类最大迁徙距离为阈值构建生态网络,从连通概率指数PC和斑块重要性指数dPC两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情景的地类数量和空间结构均有差异,与生态保护相比,城市扩张情景的建设用地增加11603.52 hm^(2),林地、耕地和水体减少5041.8 hm^(2)、2540.16 hm^(2)、3385.8 hm^(2),新城区、山地风景区与水体周边是主要变化区域;(2)现状延续和城市扩张情景的生境斑块降至235块和216块,网络出现破碎化,生态保护情景增至367块,网络结构完整但空间位置改变;(3)2004-2024年P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生态保护的PC高于现状延续和城市扩张,且利于保护短距离迁徙鸟类;(4)生态保护情景边缘型和关键小型斑块得到保护,第一等级斑块增加,城市扩张情景第二等级斑块增加,现状延续情景部分斑块的重要性提高。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鄂州市要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优先保护受到土地利用变化威胁的大型与关键小型栖息地,重点保护短迁徙鸟类的栖息地连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