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天文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16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电力教育、高师理科学刊、教育教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等;地球概论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兴云、苏英、于长立等。
地球概论
-研究学者
- 赵兴云
- 苏英
- 于长立
- 刘国旭
- 孙汉群
- 王冠波
- 辛晓十
- 余明
- 刘洪利
- 刘鹏
- 张红侠
- 张莉萍
- 方明亮
- 曹健
- 李晖
- 杨雯
- 汪言在
- 王月
- 翟禄新
- 何爱霞
- 何秉昭
- 关立言
- 凌娟
- 刘宇峰
- 刘馥馨
- 区奕甫
- 周平德
- 夏倩倩
- 孙铂
- 尚艳秋
- 张冬有
- 张娜
- 张志全
- 张慧
- 张新
- 张林海
- 彭章宏
- 徐淑梅
- 曹琦
- 曾兰华
- 有景
- 李亦秋
- 李坚诚
- 李宏芸
- 李强
- 李治国
- 杨晓英
- 杨载田
- 林琳
- 欣欣
-
-
-
-
摘要:
田晓四,男,1970年3月生,安徽省池州人,安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2003年至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学习,2005年至2008年在南京大学地质学攻读博士,2010年至2014年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教学方面,主要从事“地球概论”“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教学,主持省级一流品牌专业和省级教研项目各一项。
-
-
张林海;
蒋欣彦;
陈思琪;
王皖豫
-
-
摘要:
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途径,拓宽高校课程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高校专业教师教学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以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球概论课程为例,开展了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载体的一流课程思政设计和实施路径研究,探讨了基于混合式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新型思政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保障举措.以期为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孙铂;
郭玲霞;
王一鸣;
刘宇峰
-
-
摘要:
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在认证理念的框架下进行调整.从认证理念出发,针对"地球概论"课程自身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新思路.认为增强课内"教师—学生"双向反馈,建设数字化"地球概论"网络课程,加强过程考核以及配备课程教学助手等手段,可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
-
龙海丽;
白小梅
-
-
摘要:
《地球概论》是高师地理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本文介绍了《地球概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策略及实施内容,希望能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
-
汪言在
-
-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开设的地球概论课程是一门基础先导课程,该课程的内容对于地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或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地球概论课程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且近年来,该课程面临课时压缩、投入减少的现状。文章分析了地球概论课程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途径,旨在为地球概论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提供参考。
-
-
-
-
王婕萍;
潘文彬
-
-
摘要:
通过对《地球概论》实验教学的探讨,以星空观测为例,分析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示范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主要是通过结合当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从搭建实验知识体系、设计实验环节、构建实验考核的新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实验教学的革新,探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
-
汪言在
-
-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开设的地球概论课程是一门基础先导课程,该课程的内容对于地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或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地球概论课程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且近年来,该课程面临课时压缩、投入减少的现状.文章分析了地球概论课程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途径,旨在为地球概论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提供参考.
-
-
-
郑晓非;
张志全
- 《2011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沈阳大学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多渠道破解经费不足的瓶颈,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区域优势,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地理专业地球概论课程形成了以地球天文学认知、地理兴趣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为区域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总结了实践课程整体设计,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人才培养的典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