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水平大学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专利文献6047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大庆社会科学、高校后勤研究等;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相关文献由80位作者贡献,包括金保华、肖念、郭广生等。
地方高水平大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479篇
占比:99.89%
总计:60545篇
地方高水平大学
-研究学者
- 金保华
- 肖念
- 郭广生
- 马云阔
- 齐书宇
- 罗瑶嘉
- 严愿萍
- 严新乔
- 刘立柱
- 卢曼萍
- 宋微
- 庞龙斌
- 徐吉洪
- 李小年
- 杨柏芳
- 王绽蕊
- 王辉
- 石媛
- 胡万山
- 袁旦
- 许士荣
- 谢立仁
- 高阿娜
- 齐华
- 任珍珍
- 何巧云
- 关少化
- 刘侠
- 刘海燕
- 刘禹含
- 卓力
- 叶冲
- 吴晓明
- 姜海燕
- 宋娜
- 张爱林
- 张素芹
- 张萍
- 房侃
- 方学礼
- 曹明福
- 朱伊讷
- 朱榕
- 李化树
- 李国强
- 李家新
- 李帮彬
- 李庆丰
- 李悦
- 李梁君
-
-
-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感染免疫与重症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共建,位于上海市儿童医院科教大楼4楼,占地2334平方米。上海市儿童医院于广军院长任研究院院长,黄敏教授任执行院长,现有全职独立课题组6个,兼职课题组2个,科研人员共4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0名;高级职称人员16名,中级职称10名,在读研究生12名,形成了一支临床与基础科研人员相结合、梯队合理的专业儿科科研队伍。
-
-
张萍
-
-
摘要:
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是吸引更多的国外或境外留学生的重要战略之一,这就需要地方高水平高校进行国际化改革,从根本上构建国际化的学科、科研及人才。国家重点大学政策的延伸和发展的实质就是地方高水平大学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快地方高水平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由张优良老师编著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国际化改革研究》一书,针对典型案例分析,考察了高校的“双轨制”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了高校国际化改革的研究思路。
-
-
-
皋春
-
-
摘要: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2011学院作为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田,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夯实完善导师制、深化研究型教学改革创新、一体践行教管思政协同育人和构建个性化科创能力培育体系等改革举措,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果和人才培养实效。与此同时,该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面临着“功利性倾向显现”“直招模式下学习内驱力下滑”和“心理辅导机制有待完善”等三个较为突出的困难与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寻破解之法,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应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
-
贺玉
-
-
摘要:
美国州立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学科的发展,正是凭借自身具备的学科发展特点与优势,美国部分州立大学最终迈入世界高水平大学之列。通过梳理美国州立大学学科发展演进历程,可以发现美国州立大学学科发展总体呈现出:学科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共荣共生、着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注重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等基本特征。美国州立大学学科发展之于我国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启示是:立足区域发展、坚持学科协调发展、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
-
杨梅
-
-
摘要:
地方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高水平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生物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
-
卢曼萍;
许璟
-
-
摘要:
软科2020年中国大陆地方百强高校排名榜中的10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地域与学校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分布差异.不同办学层次高水平大学的对比分析表明: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国家层面的高水平大学办学差距较为明显,其中人才培养维度差距最大;地方高水平大学内部也存在较大差距,在高等教育场域中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后起之秀"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办学资源和社会服务维度优势明显,但学科水平呈相对弱势.地方高水平大学应将"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发展提升的基础工程,将创新学科建设模式、凝练学科特色作为发展的根本支撑,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获取办学资源、提升内生力的重要机制,将差异化办学定位作为学校整体提升与发展的核心统摄.
-
-
范冬清;
李家新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一些办学历史相对较久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在集中聘任较多数量的青年人才时实行"新轨制",表现出了类似的评价偏好、标准与程序,在校内形成了新旧轨混合式师资框架.在这一过程中,对"新轨制"青年人才进行评价成为大学组织治理中的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改变对青年人才的评价方式,产生了多样化的实施效能,回应了大学内外部的治理关切.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评价设计,调整治理关系;改进评价偏好,优化治理过程;拓展评价视角,深化治理变革.
-
-
-
郑丽芹;
任珍珍;
姜海燕
-
-
摘要:
在研究习近平教育论述的深刻内涵,分析习近平教育论述对高等教育的指导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高水平大学工作实际,分别阐述了注重养成教育的立德树人、汇集多方力量的协同育人、提升职业素质的功业立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内容.立德树人强调情感共鸣,强调慢工出细活;协同育人强调系统整理高校力量,强调各层面力量要同心同向,强调社会资源的重要性;功业立人强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的思政、心理、专业素质协调发展."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