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9675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针刺研究、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云、郭书侠、董蕤等。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9675 占比:99.94%

总计:139762篇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发文趋势图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研究学者

  • 李云
  • 郭书侠
  • 董蕤
  • 薛占辉
  • 路广平
  • 何玥
  • 刘和录
  • 刘洁
  • 刘琼
  • 刘艳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辅助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止咳、解痉、平喘、抗感染等)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与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过敏性指标、炎症反应、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炎症因子与过敏性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EV_(1)/FVC、PEF、FVC、FEV_(1)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经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有助于肺功能的改善,同时可对炎症反应进行抑制,进而过敏症状得以缓解,且疗效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
    • 陈艳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过敏性支气管炎患儿C-反应蛋白(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万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3例过敏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6例,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和观察组(57例,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CRP、EOS、Ig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儿CRP、EOS、IgE水平均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
    • 徐孟霞; 刘霞; 王静静; 江忠
    • 摘要: 目的 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生长抑素(SS)水平变化与哮喘患儿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收198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根据201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疾病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哮喘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发病时的病情分为轻度组(n=76)、中度组(n=62)、重度组(n=60).另选取93例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人群EOS、25(OH)D3及SS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哮喘控制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儿EOS及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5(OH)D3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结果显示:127(64.14%)例控制良好(A组),71(35.85%)例控制欠佳(B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患儿过敏性鼻炎史、家族史、医嘱治疗史、EOS、25(OH)D3及SS水平为患儿哮喘控制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OS、25(OH)D3及SS水平在哮喘患儿中呈异常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患儿病情密切相关,临床工作者可通过加强监测这三项指标,以了解哮喘疾病进展情况,评估患儿预后.
    • 陈艳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过敏性支气管炎患儿C-反应蛋白(CR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万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3例过敏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6例,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和观察组(57例,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CRP、EOS、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儿CRP、EOS、IgE水平均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过敏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
    • 唐娟
    •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祛风除湿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回民医院就诊的170例慢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祛风除湿汤内服外敷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2个月内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EASI及瘙痒评分、外周血EOS计数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78/85),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27.3%(6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西药联合祛风除湿汤治疗慢性湿疹有助于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外周血中EOS计数及近期复发率.
    • 周凯; 赵新转; 池宏波; 阮金素
    • 摘要: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预测COVID-19疾病进程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12日在台州市公共卫生中心诊治的115例COVID-19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n=90)和重症(n=25).115例患者中位年龄46岁,其中男性65例,女性50例.利用ROC曲线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对COVID-19患者疾病和严重程度诊断的性能;相关性分析首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住院时间(LOS)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5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入院时重症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轻症患者(P<0.001);重症患者入院1~7 d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保持在正常以下,21~28 d嗜酸性粒细胞上升到正常水平;ROC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对COVID-19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693~0.869);入院首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住院时长呈负相关.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在COVID-19重症患者辅助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 宋家薇; 欧阳里知; 方倩; 范萍; 曾富坤; 李铁浪
    • 摘要: 目的 观察扶阳罐联合针刺鼻三针治疗肺气虚寒型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受试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鼻三针组)29例、治疗组(扶阳罐+针刺鼻三针组)30例并进行相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定症状体征积分、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总IgE值及测定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月后随访的症状体征积分、血清IgE值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3月后随访较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上升(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3月后随访的症状体征积分和3月后随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扶阳罐联合针刺鼻三针法更能有效缓解肺气虚寒型鼻鼽症状,且远期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顾挺; 刘晓庆; 曹凤; 张峰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儿外周血miRNA-2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8例AR患儿纳入AR组,选取45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AR组患儿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4周,比较AR组患儿治疗前后miRNA-21、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R患儿治疗前后miRNA-21、EOS计数、ECP、TIgE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21、EOS计数、ECP和TIgE对AR患儿治疗后显效的评估效能.结果 治疗4周后,AR组显效84例(占77.78%);AR组患儿治疗前MiRNA-21、ECP、TIgE及外周血EOS计数水平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AR组患儿治疗后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R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患儿治疗前miRNA-21、EOS计数、ECP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8、0.433、0.352);AR组患儿治疗后miRNA-21、EOS计数和ECP与VAS评分均无相关性.miRNA-21、ECP、EOS计数、TIgE评估AR患儿治疗后显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59、0.694、0.688,其中miRNA-21的AUC大于ECP、EOS计数、TIgE,ECP的AUC大于EOS计数、TI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OS计数、TIgE的AU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1联合ECP评估AR患儿治疗后显效的AUC为0.984(95% CI为0.863 ~0.995,P<0.05),诊断灵敏度为94.75%时,特异度可达90.52%.结论 AR患儿血清miRNA-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能一定程度反映AR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单独应用miRNA-21或联合应用ECP与miRNA-21可较好地预测AR患儿的临床疗效.
    • 杨少芬; 廖志勤
    • 摘要: 目的分析酮替芬、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予酮替芬、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肺部喘鸣音、咳嗽)、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酮替芬、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