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稳定
吸收稳定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05298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炼油与化工、炼油技术与工程、齐鲁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2008炼油与化工节能减排支撑技术高级研讨会暨第二届节能专题会等;吸收稳定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薄德臣、陈建兵、李国庆等。
吸收稳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5298篇
占比:99.96%
总计:205384篇
吸收稳定
-研究学者
- 薄德臣
- 陈建兵
- 李国庆
- 张龙
- 张英
- 高景山
- 李鑫钢
- 姜斌
- 陈清林
- 隋红
- 雷杨
- 高明
- 周文娟
- 张冰剑
- 刘强
- 刘智信
- 孙津生
- 廖丽华
- 彭德强
- 慕旭宏
- 李东风
- 王阳峰
- 程建民
- 罗一斌
- 舒兴田
- 谢文华
- 邢恩会
- 齐慧敏
- 李国涛
- 黄明富
- 张伟
- 张慧娟
- 徐占武
- 李亚军
- 王国辉
- 王艳菊
- 罗淑娟
- 陆恩锡
- 马玉杰
- 魏志强
- 朱霞林
- 杨明磊
- 王北星
- 王萌
- 田涛
- 钟伟民
- 闫雨
- 隆建
- 丁昱文
- 丁海中
-
-
王乐毅;
侯继承;
奕龙
-
-
摘要:
为了回收直柴加氢轻烃中的液化气,焦化装置将轻烃引入分馏塔后进行回炼,随着回炼量的逐渐增加,出现了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罐液位持续上涨的现象。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是轻烃中的烃类含量较大。通过降低解吸塔底温度,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还分析了回炼轻烃对吸气压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回炼直柴加氢的轻烃使焦化装置的液化气收率增加1.36%,装置的能耗增加0.988kgeo/t,可为分公司创造效益160.17万元/年。
-
-
-
李岳芳
-
-
摘要:
本文采用PROII模拟软件,以某炼厂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为基础,考察补充吸收剂流量、增加吸收塔塔顶冷却器及分液罐对吸收稳定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补充吸收剂流量和增加吸收塔塔顶冷却器及分液罐,在保证液化石油气及稳定汽油等产品质量控制不变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干气中C3及以上组分的含量,给装置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些定量化的分析结果对如何调节干气不干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李岳芳
-
-
摘要:
本文采用PROII模拟软件,以某炼厂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为基础,考察补充吸收剂流量、增加吸收塔塔顶冷却器及分液罐对吸收稳定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补充吸收剂流量和增加吸收塔塔顶冷却器及分液罐,在保证液化石油气及稳定汽油等产品质量控制不变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干气中C3及以上组分的含量,给装置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些定量化的分析结果对如何调节干气不干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何顺德;
毛玲娟;
刘亭亭;
赵旭涛;
刘旭明
-
-
摘要:
为了解决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干气产品中C≥3组分摩尔分数超标的问题,利用Aspen Hysys流程模拟软件对该吸收稳定系统进行了流程模拟,分析了干气产品中C≥3组分的影响因素,并对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吸收稳定系统模型可靠,模拟值与生产实际值接近;在补充吸收剂和粗柴油进料量分别为60~70,60~80 t/h,吸收塔中段回流返塔温度低于36°C,解析塔塔底再沸器出口温度为140°C,稳定塔塔底再沸器出口温度为185~195°C的优化条件下,吸收稳定系统干气中C≥3组分摩尔分数降至1.50%,液化气产量增加了1.09 t/h.
-
-
徐先财;
刘海涛;
孟新博
-
-
摘要:
文中讲述了利用Aspen HYSYS流程模拟软件对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建立模型,在满足产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为优化操作参数提供指导依据.通过实际操作调整,吸收塔操作操作由1.25 MPa降至0.92 MPa,压缩机电流下降40 A,补充吸收剂降低5 t/h.确定了稳定塔最优回流比范围,通过对稳定塔进料和操作优化,切除吸收稳定以3.5 MPa蒸汽为辅助热源的重沸器,实现降低装置能耗的目的.
-
-
-
-
-
摘要:
2020年11月27日,由SEI、石科院和荆门分公司共同承担开发的高掺渣超洁净排放催化裂化技术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鉴定,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研究设计单位及炼化企业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公司副总经理李浩带队,技术部、工艺室、设备室等部室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该技术内容包括富含晶内介孔Y型分子筛和抗镍基质技术、原料油非均相乳化和高效雾化技术、沉降器防结焦新技术、10兆帕等级蒸汽发生技术、LCO和HCO组分分离及加工技术、吸收稳定综合节能技术、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集成上述技术,形成了高掺渣超洁净排放催化裂化成套技术。
-
-
FANG Xiangchen;
ZHANG Long;
ZHANG Ying;
WANG Yangfeng
-
-
摘要:
针对当前延迟焦化装置干气中C+3组分含量偏高、液化气收率低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吸收稳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分析对比焦化粗汽油和稳定汽油吸收性能,提出了吸收塔分段进料新工艺技术.阐述了新工艺技术路线,研究了新工艺分段进料位置、规整填料应用效果.在对比热力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说明新工艺技术较传统技术大幅降低干气中C+3组分含量.并且就某企业焦化吸收稳定工业装置,介绍了分段进料工艺技术设计和吸收塔填料布置改造方案,进行了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技术可降低干气中C+3组分含量1~2个百分点,液化气收率明显上升,经济效益显著.
-
-
盖朋波1;
白君君1;
仝保田1
-
-
摘要:
本文采用Aspen模拟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确定影响吸收稳定系统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模拟优化操作参数,同时技改投用溴化锂机组,优化工艺,实际效果良好,干气中液化气的含量由2.5%降低至0.5%以下,提升了干气质量,同时增收液化气产率。
-
-
-
-
-
-
秦娅;
周文娟;
李鑫钢;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在对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进行流程分析和工艺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节能工艺流程,其特征为二级冷凝双股进料与解吸塔设置中间再沸器相结合.通过与常规双股进料的双塔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本文算例中,在保证干气中C3+组分含量不高于1.5%(mol)的前提下,采用新工艺后平衡罐前冷却负荷可节能41.97%,解吸塔再沸器热负荷可节能40.66%.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工艺的改进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
-
-
李颖董;
英厚袁;
保同
- 《AspenTech China 2003信息化论坛》
| 2003年
-
摘要:
吸收稳定系统的工艺计算是设计中的难题,由于富气原料及产品组份多,用常规的计算方法不仅需要很长时间和多次猜算,而且由于使用的计算公式误差较大,因此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本文以0.9M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为实例,说明如何使用Aspen Plus10.1流程模拟软件建立系统全流程模拟的方法和调试过程,将软件计算结果与设计和实际生产数据做对比,可供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人员在进行催化或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改造设计时作为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