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含氟废水

含氟废水

含氟废水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78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02930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非金属矿、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暨第三届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2012(第三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暨广东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湖南省精密仪器测试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等;含氟废水的相关文献由1848位作者贡献,包括姜科、周康根、张水水等。

含氟废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0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2930 占比:99.87%

总计:303327篇

含氟废水—发文趋势图

含氟废水

-研究学者

  • 姜科
  • 周康根
  • 张水水
  • 张炜铭
  • 李程文
  • 吕振华
  • 夏俊方
  • 尚荣
  • 张毅
  • 曹绍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立达; 郭鹏; 高明霞; 何欣; 任勇祥; 王利明
    • 摘要: 采用一种物理法对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氟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对纯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反渗透浓水和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氟废水进行多组合试验,并对水质机理进行分析,探索含氟水中氟化物形成的理化性质的调控规律,以达到降低除氟药剂使用量和反渗透浓水回用的目的。
    • 郑搏英; 张亮亮; 张襄; 崔秀菊
    • 摘要: 在我国钢铁冶炼、煤化工、电镀等行业,氟化物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原料应用量巨大,同时往往伴随产生大量含氟废水。近几年,国家、行业、省市地方、地区环保局等针对含氟废水相继出台并施行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各企业建立独立完善的含氟废水处理技术。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离子交换或表面化学反应过程,是目前除氟技术中最为成熟和常用的技术之一。本文围绕含氟废水吸附技术,综述了活性氧化铝、粘土材料、壳聚糖、活性炭、稀土材料等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 刘亮强; 冯永山
    • 摘要: 随着国家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企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具备高生物毒性和高生态破坏能力的含氟废水的处理日益受到企业重视。通过梳理含氟废水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发现,目前含氟废水的处理主要以化学沉淀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为主、物理吸附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为辅、其他方法齐头并进的工艺。通过对含氟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对各工艺的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对各工艺的应用情况和主要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整理,揭示了未来除氟技术的发展方向。
    • 曾玉卓; 张柏林; 张笛; 徐轶群; 熊慧欣
    •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Al-Mn氧化物吸附剂,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Zeta电位仪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温度、pH和共存离子(Cl^(-)、CO_(3)^(2-)、NO_(3)^(-)、SO_(4)^(2-)和H_(2)PO_(4)^(-))对吸附剂去除水中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条件,吸附剂在初始溶液p H=3~11,F^(-)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且吸附剂含量为1.5 g·L^(-1)时,去除效果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2 h;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H_(2)PO_(4)^(-)>SO_(4)^(2-)>NO_(3)^(-)=Cl^(-)。
    • 庞毓旻
    •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活性氧化铝除氟剂在某芯片生产企业含氟废水提标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经系统调试运行数据证明,在原有一级化混除氟系统出水(氟化物浓度为10~15mg/L)的基础上,投加除氟药剂900mg/L,深度处理后的出水氟化物浓度可以稳定小于5mg/L,运行费用为4.30元/m^(3),较为经济合理,对同类型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贺宋保; 蒋国民; 高伟荣
    • 摘要: 冶炼行业含氟废水具有浓度高、处理过程控制困难、出水要求高等特点。以某炼铜企业初步处理的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变量控制法探索了pH值、药剂用量及沉淀时间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中F-为15 mg/L左右、pH为7.0时,控制脱氟剂投加量为910 mg/L且pH波动范围为6.5~7.0,最终出水氟离子浓度≤5 mg/L,达到《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本参数经企业现场运行,效果良好。
    • 卢永; 冯向文; 汪林; 张孝林; 张炜铭; 吕振华; 贾如雪; 黄如全
    • 摘要: 半导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氟废水,传统双钙法除氟工艺对氟的去除程度有限,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为满足出水低于1.5 mg/L的深度除氟要求,对化学沉淀-纳米材料吸附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半导体企业含氟废水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实验考察了不同初始pH、药剂量、氟浓度、上柱液pH、共存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中试扩大实验研究了吸附材料的再生条件以及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出水氟离子浓度与药剂成本等因素,在调节反应初始pH为8.5,并投加自制铝盐为主的沉淀剂160 mg/L条件下,出水氟离子可降到3 mg/L以下。然后过滤并调节上柱液pH至3.0进行纳米材料吸附除氟,最终出水氟离子可稳定达到1.5 mg/L以下,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最后,选择质量分数高于4%的NaOH溶液作脱附剂,可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
    • 康宁; 由昆; 徐丽; 刘振鹏; 黄殿男; 高振东; 刘琦; 曹凯
    • 摘要: 为解决含氟废水中氟离子浓度超标的问题,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多孔球状活性氧化镁(PSAM),考察了影响PSAM除氟性能的制备因素,得到其最佳制备条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除氟前后PSAM的SEM、BET、EDS、XRD等表征分析,探讨了PSAM的除氟机理和再生效果,分析了PSAM对实际含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n〔CO(NH_(2))_(2)〕∶n(MgCl_(2)·6H_(2)O)=4.5∶1,V(PEG400)∶V(溶剂)=3∶20,110°C反应2 h,450°C煅烧2 h的条件下制备的PSAM除氟性能最佳,在初始氟离子质量浓度为9.9 mg/L时,其对氟离子的吸附量达到18.72 mg/g,除氟率达到86.14%;PSAM的pH_(pzc)=11.82,当pH在2~7之间时PSAM对于氟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性能,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多层非均匀化学吸附;氟离子主要通过取代PSAM表面的活性位点并与PSAM形成化学键而被去除;PSAM对实际含氟废水的除氟率较传统氧化镁除氟率提高了83.19%,达到了95.83%;经过5次再生循环后,PSAM对氟离子的吸附容量由13.31 mg/g降低到8.35 mg/g。
    • 蒋捷; 沈艳; 廖晓斌; 廖松
    • 摘要: 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含氟废水中的氟硅酸含量是依据氟硅酸在有过量钾离子存在下的强酸性溶液中与氟离子作用形成氟硅酸钾(KSi F)沉淀。该沉淀在热水中水解并生成氢氟酸。因而可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进而求得样品中氟硅酸的含量。
    • 张丹丹
    • 摘要: 某钢厂现有的连铸浊环水系统排水中含有大量的氟离子,质量浓度在250mg·L^(-1)左右,为满足下游污水处理厂的接收要求,计划建设一套处理能力为50m^(3)·h^(-1)的含氟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确保废水中的氟离子质量浓度从250mg·L^(-1)降至10mg·L^(-1)以下,截至目前,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且已经达到排放要求。整理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料及运行调试数据,以期为日后同类废水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