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芥菜
叶用芥菜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园艺、轻工业、手工业、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8573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长江蔬菜、上海蔬菜、中国蔬菜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等;叶用芥菜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邓英、万正杰、吴康云等。
叶用芥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573篇
占比:99.86%
总计:58656篇
叶用芥菜
-研究学者
- 邓英
- 万正杰
- 吴康云
- 孟秋峰
- 任锡亮
- 傅廷栋
- 徐跃进
- 黄芸萍
- 唐兵
- 孟平红
- 王毓洪
- 陶莲
- 张明方
- 朱祝军
- 杨景华
- 王洁
- 郭惊涛
- 陈竹君
- 付文苑
- 刘独臣
- 姚培杰
- 李娟
- 杨巍
- 王萍
- 王青青
- 袁学华
- 邹瑞昌
- 高天一
- 兰梅
- 刘小俊
- 和江明
- 孙继
- 张丽琴
- 张喻
- 徐学忠
- 房超
- 施展
- 李正丽
- 李跃建
- 李金萍
- 杨媛
- 杨文杰
- 杨明贵
- 杨红丽
- 杨虎
- 杨静
- 梁根云
- 水德聚
- 滕九翠
- 熊新安
-
-
胡丹丹;
吴祖芳;
孙志栋;
陈山乔;
翁佩芳
-
-
摘要:
为获得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生产优质的发酵叶用芥菜,本研究从自然发酵的芥菜中分离发酵用菌株,通过测定乳酸菌的生长、产酸和亚硝酸盐降解能力以及酵母菌的产气、产酯能力和蛋白酶活性等发酵特性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优良发酵菌加以应用。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2株乳酸菌L8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酵母菌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腌制叶用芥菜中的发酵性能优良。与自然发酵的叶用芥菜相比,接菌发酵叶用芥菜的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了2.22%和88.13%;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9.02%和28.09%。接菌发酵提高了腌制芥菜的营养品质和安全性。本研究丰富了叶用芥菜的发酵菌种,为蔬菜发酵加工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
-
张丽;
李正丽;
彭瑶
-
-
摘要:
导读:经过2018-2021年在织金县蔬菜种植的实地经验,总结出叶用芥菜—毛节瓜的周年栽培技术模式,每667 m2总产值在1.7万~2.2万元,降低了蔬菜连作障碍的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适宜在贵州气候相似区域进行示范、推广。
-
-
-
-
兰梅;
张丽琴;
胡靖锋;
徐学忠;
杨红丽;
和江明
-
-
摘要:
为获得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80个叶用芥菜F2单株的莱菔硫烷含量,构建F2混合分离群体(BSA)基因池,利用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得到2个显性标记SF12和SF28,SF12在低莱菔硫烷含量亲本圆叶春菜、低莱菔硫烷含量池(L)和低莱菔硫烷含量池单株中扩增出大小约250 bp的条带,而SF28在高莱菔硫烷含量亲本太乐四季青、高莱菔硫烷含量池(H)和高莱菔硫烷含量池单株中扩增出大小约250 bp的条带;并且通过F2部分单株验证了SF12、SF28与叶用芥菜莱菔硫烷含量具有相关性.
-
-
王玉贤;
姚培杰;
袁颖辉;
杨文杰;
万正杰
-
-
摘要:
采用田间筛选方法,从400份芥菜自交系中获得耐寒性强的分蘖芥自交系18J380(细叶排菜)和不耐寒的大叶芥自交系18J381(广东客家芥);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4°C低温处理,比较分析不同耐寒性叶用芥菜的生理指标差异.结果表明,4°C低温处理3 d,18J380的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小于18J381,与幼苗生长形态观察结果一致;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小于18J381,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幅度大于18J381;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降低幅度均小于18J381,且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18J381.以上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的分蘖芥自交系18J380可以通过提高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来减轻自身胁迫损伤,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
-
-
任锡亮;
高天一;
王洁;
孟秋峰;
黄芸萍;
王毓洪
-
-
摘要:
甬雪5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07-50A为母本,以自交系09-3-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晚熟叶用芥菜(雪里蕻)一代杂种.播种至采收约112 d(天).株型开展,生长势强,叶浅绿色,倒卵形,叶缘浅锯齿,叶裂刻深裂,叶面微皱、有光泽.平均有效蘖数26个,单株质量约1.1 kg,一般每667 m2产量5000 kg左右.抗病毒病(TuMV),加工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流域种植.
-
-
兰梅;
杨红丽;
胡靖锋;
张丽琴;
徐学忠;
和江明
-
-
摘要:
为了筛选富含莱菔硫烷的叶用芥菜材料,以20份叶用芥菜种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芥菜种子中的莱菔硫烷含量,分析不同品种之间的莱菔硫烷含量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20份叶用芥菜材料种子中莱菔硫烷含量为11.79~226.72 mg/kg(DW),供试材料间莱菔硫烷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并获得1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材料(太乐四季青),含量为226.72 mg/kg(DW);1份莱菔硫烷含量最低的材料(圆叶春菜),含量为11.79 mg/kg(DW),最高含量约是最低含量的19.2倍,是研究莱菔硫烷含量变化规律的优良材料,也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莱菔硫烷代谢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
-
-
王廷芹;
杨晓鸣
- 《广东省园艺学会第十一届会员大会暨广东园艺产业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将叶用芥菜分别置于五个不同温度下贮藏,对贮藏后芥菜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C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缓叶绿素的降解速率以及水分的损耗,使芥菜在贮藏期间呈现出较佳的感官品质,同时维持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且亚硝酸盐、硝酸盐的累积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
-
-
王灿杰;
李金萍;
万正杰;
徐跃进;
傅廷栋
-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本研究以近年来报道的新型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12A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顶交法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获得1个叶用芥菜强优势组合(0912A×X3),在已经明确超亲优势和超中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叶用芥菜雄性不育杂交组合(0912A×X3)的超标优势.结果表明:杂交组合(0912A×X3)主要农艺性状单株重的超标优势为51.11%;杂交组合(0912A×X3)在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鲜样营养品质上表现正向的超标优势,分别为37.68%和34.57%;利用新型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选育而成的叶用芥菜杂交组合不仅杂种优势明显,而且腌制加工品质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为今后发展加工型叶用芥菜杂交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来源.
-
-
-
马雅敏;
王来亮;
邓曹仁;
卢慧苏;
雷吟
- 《第九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
-
摘要:
叶用芥菜简称叶芥菜,别名青菜、辣菜、春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中以叶或叶球为产品的变种.芥菜在浙江省冬春季节栽培面积较大,是加工梅干菜的主要原料,近年随着浙江缙云县烧饼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芥菜的需求不断扩大.茭白是浙江丽水市的主栽蔬菜,仅丽水市缙云县常年栽培面积就达3700hm2,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丽水茭白栽培主要以单一茭白种植为主,较少进行轮作栽培.本文根据茭白和芥菜生长发育特性,探索出茭白—芥菜轮作模式,总结出了适合该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茭白—芥菜轮作模式每667m2可收茭白2400kg,产值约5760元;芥菜每667m2产量约4000kg,高产田块产量8000kg以上,产值约4000元.全年每667m2产值约9760元,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现将该模式简要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