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轮作模式

轮作模式

轮作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2478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中国生态农业学报、长江蔬菜、养殖技术顾问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十次全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等;轮作模式的相关文献由73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清如、杨洋、涂鹏飞等。

轮作模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2478 占比:99.67%

总计:62686篇

轮作模式—发文趋势图

轮作模式

-研究学者

  • 曾清如
  • 杨洋
  • 涂鹏飞
  • 陈璘涵
  • 陈阜
  • Cheng Xiaodong
  • Guo Jian
  • He Guoqiang
  • Li Wanqing
  • Qin Chengzha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宇柱
    • 摘要: 露地赤松茸与高原夏菜轮作中,蔬菜种植能加速消耗赤松茸生产中剩余菌糠,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高原夏菜生长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物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次年赤松茸种植时菌糠基本分解完成,杂菌滋生环境弱化,从而降低栽培基料污染几率。赤松茸—高原夏菜轮作模式,能有效调整项目区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增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 郑军伟; 董文会; 别笑宇; 徐世跃; 周建华; 吴焕章
    • 摘要: 春马铃薯-夏青贮玉米-秋萝卜轮作模式利用机械轻简化栽培可节约用工,实现高效生产,青贮玉米收割后的根茬旋耕还田后能减轻连作障碍,每667 m^(2)总产量和收益比常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增长近10倍。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结合当前农业生产转型的现实需求,在南阳市内乡县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薯饲菜一年三熟轻简化高效栽培模式,即春马铃薯-夏青贮玉米-秋萝卜轮作模式,可以充分集约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又能抑制病虫害、克服连作障碍,还能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用工,提高机械化水平、复种指数、产量和效益,实现了劳动密集型传统农业向科技密集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 徐晓侠
    • 摘要: 兰陵县地处鲁南沂蒙山伸延的南缘,位于北纬30°40′~35°05′,东经117°42′~118°18′。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夏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3.2°C,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C出菇,冬季保护地为种植大球盖菇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大球盖菇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肥力增加效果明显。目前,大球盖菇—辣椒轮作模式在种植户中接受度高,推广范围广,面积5万亩(3333 hm^(2))左右。
    • 才让吉
    • 摘要: 中国青海省有着悠久的青稞种植历史,青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成为青海省居民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应用青稞丰产栽培技术,是提升青稞产量与质量的关键。1选地整地在种植青稞前,认真做好选地整地工作至关重要,这是提高青稞成活率的关键。青稞种植应采用轮作模式,可与油菜、马铃薯等作物轮作,禁止和麦类连作。
    • 段莉; 岑启根; 刘志艳; 岑鸿芸; 刘波
    • 摘要: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大力推广“水稻—木耳”轮作栽培模式。由于册亨县气候炎热,黑木耳养菌阶段易出现“烧包”现象,冬季极易出现湿冷天气,菌棒绿霉感染风险极大,造成木耳栽培质量较差、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连续两年“水稻—木耳”轮作模式探索,集成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稻谷秸秆、菌棒还田.
    • 彭雪; 贾纪明; 陈进; 李阳; 雷小青; 任亚梅
    • 摘要: 马铃薯作为陕南城固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经过长期的种植经验积累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栽培指导,形成了城固县特有的早春马铃薯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和模式。为促进早春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推广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提高早春马铃薯产量,改善产品商品性,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实现早春马铃薯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城固县马铃薯近5 a农业推广和栽培技术培训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形成一套高产高效早春马铃薯栽培技术和模式,主要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前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及3种高效轮作模式等七个方面,填补了国内早春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 钱素菊; 周萍; 崔岭; 王海燕; 瞿玉辉
    •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几年响水县推广“鲜食大豆+秋西兰花”的“一花一豆”模式和“早春设施西兰花+鲜食大豆+秋西兰花”的“两花一豆”模式,为促进该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现将该模式的相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说明,在保证粮食生产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益的途径。
    • 徐丽霞; 董雪; 张艾英; 郭二虎; 孙靓
    • 摘要: 为缓解谷子连作障碍,为优化谷子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以谷子连作(Si)为对照(CK),设置了谷子-玉米(Si-Zm)、谷子-马铃薯-玉米(Si-St-Zm)、谷子-玉米-大豆(Si-Zm-Gm)和谷子-大豆-马铃薯(Si-Gm-St)4种轮作模式,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谷子关键生育期生理指标、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和白发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i-St-Zm、Si-Zm-Gm和Si-Gm-St这3种轮作模式下谷子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显著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45.55%,41.55%和109.09%;Si-Zm-Gm和Si-Gm-St轮作模式下谷子株高、茎粗、根长和根分枝数均显著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30.48%,30.50%,31.76%和13.79%;Si-Gm-St轮作模式下谷子旗叶H_(2)O_(2)和MDA含量均显著减少,最大减少幅度分别为18.78%和47.29%;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1.94%~101.43%,35.74%~234.00%,16.44%~46.97%和24.15%~66.16%,谷子穗长、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4.90%,17.09%和10.58%,谷子白发病发病率显著降低12.33%。综上所述,与CK相比,Si-Gm-St模式下谷子旗叶SOD、POD和PPO活性显著增加,光合效率显著提高;谷子产量和抗病能力最高。因此,与Si-Zm、Si-St-Zm和Si-Zm-Gm轮作模式相比,Si-Gm-St轮作模式对缓解谷子连作障碍的效果最好。
    • 黑杰; 李先德; 刘吉龙; 王亚非; 胥佳忆; 阳祥; 尹晓雷; 王维奇; 张永勋
    • 摘要: 土壤碳(C)和氮(N)含量在农田作物养分利用和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土壤团聚体的C、N含量和稳定性是表征土壤结构、退化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姜-稻轮作和姜-菜轮作为水旱轮作和旱地轮作,具有不同的C、N保护机制。为探究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稳定性和C、N含量的变化特征,寻求最优的轮作模式,以安徽省铜陵市姜-菜轮作和姜-稻轮作模式下的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质量分数,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壤团聚体及C、N含量的差异性。通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大团聚体含量(DR_(0.25))和分形维数(D)来衡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并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C、N与土壤稳定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姜-菜轮作下姜季>0.053~0.25 mm微团聚体质量分数比菜季显著增加53%(P0.25~1.00 mm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比稻季显著增加约2倍(P1.00 mm大团聚体C、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9%与33%(P1.00 mm大团聚体C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姜-菜轮作24%(P0.25~1.00 mm大团聚体C、N贡献率分别显著低于姜-菜轮作32%与25%(P0.25~1.00 mm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1.00 mm大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P0.25 mm大团聚体C、N显著正相关(P<0.05)。相对于姜-菜轮作下的旱地轮作,水旱轮作下的姜-稻轮作模式可以持续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维持高效的土壤C、N的养分利用,是实现铜陵市水土保持与养分协调利用的最优轮作模式,有利于维系白姜的可持续生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