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达祖
史达祖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8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中州学刊、文史知识、楚雄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史达祖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步高、段菁晖、张帆等。
史达祖
-研究学者
- 王步高
- 段菁晖
- 张帆
- 李梅
- 缪钺
- 马兴荣
- 万云骏
- 任靖宇
- 何尊沛
- 余方
- 傅弘岩
- 冯鑫鑫
- 刘洁
- 刘薇
- 史达祖
- 周丹文
- 周克光
- 周海宝
- 如月清照
- 姜聿华
- 娄甦芳
- 孫維城
- 宗廷虎
- 常跃强
- 庞冬青
- 张丽华
- 张元
- 张琴
- 徐国苓
- 房向莉
- 房日晰
- 方丽萍
- 曹保合
- 曹明升
- 曹照林
- 李冬冬
- 李小雨
- 李洁谊
- 李程
- 李红普
- 李艾国
- 林琳
- 梁思诗
- 武光霞
- 武成然
- 焦印亭
- 牛锐
- 王天玥
- 王希杰
- 王晓霞
-
-
李小雨
-
-
摘要:
咏物是南宋词坛的重要题材,彼时,咏物词的涌现情势甚至已超过情爱词的创作,在选题创作等方面,为后世咏物词的书写提供了示范。史达祖以长于咏物蜚声词坛,元代陆辅之著《词旨》,将史达祖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这几位词坛巨擘并举而称,拈出“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作为四家特点加以强调。
-
-
梁思诗
-
-
摘要:
史达祖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姜张词派的特色,其在文本建构上迷离飘忽,具有朦胧诗的特质,体现了慢词抒情主体意识强化的阶段性发展特点.首先是章法上不沾边际,多跳转,连接看似无关的事物,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与界限,虚实互化,实难分辨.其次是叙事上具有"蛇灰蚓线之妙",断断续续、藏头露尾,擅于隐藏与闪现.再次,在抒情上屈曲写来,不遵循逻辑.擅于将人的情感和意志具象化,不断转换,糅合错综复杂的情绪,营造扑朔迷离的情境.最后,梅溪词的这种文本特点实渊源于周邦彦,但梅溪又自创其巧,使情景在朦胧词境中融汇无迹.
-
-
-
-
-
-
王天玥;
鲜佳伶;
周丹文;
冯鑫鑫;
庞冬青
-
-
摘要:
目前,非遗保护工作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不足。传承和革新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漏洞,南京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数量十分有限,推广途径存在局限性。由于传承人中中老年人占多数,于是在产品的款式以及主题方面没有较大的进展,因此也导致传承和革新的方面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希望能够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类的传承和"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当今时代焦点结合,对非遗的传承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对中国的非遗项目发挥积极作用。
-
-
邓莹辉;
程翔宇
-
-
摘要:
深受理学影响的清代学人刘熙载曾这样评价周邦彦和史达祖的词:"周旨荡而史意贪".盖因周邦彦词多涉男女之情,闺情春怨,以及离愁别绪,且其人"年少疏隽少检",故得"旨荡"之评;史达祖词喜用"偷"字,又因其为权相韩侂胄之堂吏,故得"意贪"之讥.然据笔者考察,周邦彦词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表现的是感时伤怀,针砭时事,写景记事等内容,"旨荡"并非不易之论;史达祖词中"偷"字出现十二次,仅占全词数量的十分之一,且用字精当,起到了提升词境的作用.刘熙载以诗论词,以人品定词品,其词论思想主要来源于宋明理学所特别重视的传统诗教"有德者必有言"的"文德观","兴观群怨"的文学作用论,以及"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原则;也是在有清一代推尊词体,突出词"史"性的词学思潮中,并在常州词派重视"比兴寄托",倡导抒发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的基础上,对清代传统词论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
-
讴阳
-
-
摘要:
近体诗以五七言句为形式,其平仄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词则多用拗句,除五七言句之外,三言、四言、六言等连同带领字的句子多有采用,平仄比较复杂,但也有些规律。先看平脚的四字句,律句应是"仄仄平平",且第一字可用平声,即"平仄平平"。前者如"豆蔻词工""冷且无声"等,后者如"淮左名都""知为谁生"等。
-
-
-
-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 2007年
-
摘要:
咏物词是史达祖最主要的创作题材,在历代评论中多与周邦彦、姜夔咏物词相提并论.与周、姜二家相比,梅溪咏物词代表着南宋咏物词风,在情物关系上有意寄情于物,但不如白石高远遥深;形神关系上“尽态极妍”胜过周、姜,却只限于清真使用的神似途径;创作姿态上继承清真精心安排之法,却不似白石神韵天然,不留痕迹.在宋词咏物中,处于从清真到白石的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