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沂孙

王沂孙

王沂孙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专利文献940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北方论丛、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文史知识等; 王沂孙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莉莉、房日晰、薛青涛等。

王沂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10.05%

专利文献>

论文:940 占比:89.95%

总计:1045篇

王沂孙—发文趋势图

王沂孙

-研究学者

  • 张莉莉
  • 房日晰
  • 薛青涛
  • 任勇文
  • 孙克强
  • 尚艳
  • 李曙光
  • 王倩
  • 王蒙
  • 高利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政
    • 摘要: 学习填词须取法一家之作,取法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创作实绩,可谓填词入门的关键。对南、北宋词,南宋两派比较分析后,首选南宋醇雅派。该派以精雅醇美、冷峻空灵、含蓄蕴藉为主要特征,是宋词由俗趋雅的完满总结。醇雅派有合时宜的题材内容、垂范后昆的语言表达、由小及大的艺术构思、空前绝后的整体成就、颇为可观的存词数量等优势。梳理该派主要成员,认定姜夔、吴文英、王沂孙最宜初学者取鉴。
    • 刘心; 郑晓勤
    • 摘要: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在宋末与刘辰翁等人“以词鸣一时”,与周密、王沂孙、张炎被后人并称为“宋末四大家”。《虞美人·听雨》是蒋捷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词以“听雨”为线索,将“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以及“而今听雨僧庐下”三个不同时空的听雨场景拼接。
    • 陈鸿喆
    • 摘要: 端木埰是晚清著名词人,其《碧瀣词》主要师法于王沂孙词.这与王沂孙词的特点、常州词派对王沂孙词的倡导、端木埰的词学思想及二人所处时代背景的相似性有关.《碧瀣词》对王沂孙词的接受既有传承,又有新变.前者体现于词调的选用、咏物词的追摹、对"秋声"的表现和对音律的注重,后者表现为善于翻案出新、寄托变隐为显及词作内涵的扩充与词风的拓展.《碧瀣词》对王沂孙词的效仿,极大地影响了王鹏运、况周颐、朱祖谋等人对王沂孙词的接受.
    • 王馨鑫
    • 摘要: 《眉妩·新月》作为王沂孙词作中寄意最深刻的作品之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从王沂孙所处之南宋历史背景出发,对此词之古典字面、今典实指加以释证,可知此词上片所吟咏,实紧密围绕至元十三年宫人被迫北行入元而发,并哀悼在此历史劫难中忠贞不屈的贞烈女子;下片则追溯造成今日状况之原因,以及表达对最后仅存之希望的殷殷期盼.据此判断此词之创作时间,应为宋端宗景炎年间.
    • 摘要: 【导读】《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搞》的补充和完善。《唐宋词十七讲》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
    • 王蒙
    • 摘要: 南宋的咏物、绘画、题词发展成为盛大的文化现象,宋末元初王沂孙的咏物词在现存词作中几乎占半壁江山.其中,有一首词作于晚年辞官归乡之后,此时的他心境凄凉无力,见到北宋墨梅始祖仲仁的画卷,下笔题词,不仅仅是描写清空淡雅却落入凡尘的梅枝疏影,更沉痛悼念了雨打风摇的故国,和逝去不再的西湖盛景.
    • 徐亚玲
    • 摘要: 王沂孙与周密均为宋末词坛大家,二人的咏梅词书写了末世文人的生命体验,弥漫着浓郁的末世情怀,张扬着末世遗民的文化品格;王沂孙词幽深奇幻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周密工于词藻、工于造句,注重字句的锤炼.通过对二人咏梅词的探析,可以掌握时代氛围与人格精神的互动,窥见末世文人的生命体验与行止出处.
    • 王蒙
    • 摘要: 南宋的咏物、绘画、题词发展成为盛大的文化现象,宋末元初王沂孙的咏物词在现存词作中几乎占半壁江山。其中,有一首词作于晚年辞官归乡之后,此时的他心境凄凉无力,见到北宋墨梅始祖仲仁的画卷,下笔题词,不仅仅是描写清空淡雅却落入凡尘的梅枝疏影,更沉痛悼念了雨打风摇的故国,和逝去不再的西湖盛景。
    • 许兴宝
    • 摘要: 王沂孙的《眉妩·新月》词,从生成的背景来看,是在知悉杨太妃辅佐帝昺抵抗元蒙进攻形势的前提下创作出来的;从表现主题的方式来看,是通过创造新月意象来加以实现的;从表现对杨太妃辅佐帝昺抵抗元蒙进攻形势的前景判断上来看,“叹谩磨玉斧,难补金镜”是最为关键的句子,因为其中隐含着抗战复国难成的哀叹;从南宋形成的抗战文学大趋势来看,王沂孙通过创造新月意象来渗透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信息,具有与潮流相吻合的必然性。因此,王沂孙的《眉妩·新月》词,是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的有为创作,词中的新月一指刚成最新半壁的南宋版图,源于东南沿海的条形状与新月弯半环状外形相似的事实;其二指杨太妃,源于宋词中直接以月亮喻女性的创作事实。
    • 孙克强; 吴雅楠
    • 摘要: 南宋著名词人王沂孙在词学史上曾产生重要的影响.宋末元初,碧山词已获得词学家关注;明代,碧山词声名不彰;清初康熙年间,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分别诠释其在寄托及音律上的价值,标举其“清雅”风格;清代中期常州词派视其为“比兴寄托”的典范,周济推举王沂孙为词统四家之一;清末民初,王沂孙被推为至尊,碧山词的地位达到词学高峰;民国期间,新派词学家对王沂孙多有批评.历代词学家对碧山词意义的阐发,推动了词学思想的发展和词坛风气的转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