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言

三言

三言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3183篇;相关期刊765种,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史知识、江淮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三言的相关文献由1142位作者贡献,包括茅于润、金艳、纪德君等。

三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4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3183 占比:99.62%

总计:394678篇

三言—发文趋势图

三言

-研究学者

  • 茅于润
  • 金艳
  • 纪德君
  • 徐弘毅
  • 朱全福
  • 汉镜堂
  • 王引萍
  • 程慧琴
  • 傅承洲
  • 崔晓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丽莎
    • 摘要: 苏轼与佛印的交往是历代东坡故事所热衷表现的情节,因此探究民间佛教语境下的苏轼形象是值得关注的课题。苏佛故事中,明代冯梦龙“三言”所辑《明悟禅师赶五戒》与《佛印师四调琴娘》为同类故事的代表。文章以此为基础,比较两者之间苏轼形象的异同,并结合社会和思想背景,探究创作者与受众对民间苏轼形象的态度。通过历史溯源,梳理苏轼佛印故事发展脉络,以期进一步挖掘民间佛教语境下的苏轼形象所包含的文化内蕴。
    • 毕程
    • 摘要: 明代瘟疫发生的规模与频率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认知,这在小说作品中有着深刻体现,明代小说中的瘟疫文学书写能再现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而“三言”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对瘟疫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基于此,本文以“三言”文本为例,探究明代小说中关于瘟疫的描述及对当今的启示。
    • 李雨鲜; 李建武
    • 摘要: 学术界迄今对明末冯梦龙所辑拟话本小说“三言”的酒文化的研究论文仍极其缺乏。而冯梦龙拟话本小说“三言”120篇几乎篇篇写酒,其酒描写具有重要作用。其叙述者有意使用酒描写辅助叙事谋划,对小说叙事策略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故尝试从叙事学的角度观照“三言”酒描写在时间、空间、情节、人物四个方面的叙事功能,探讨其酒描写及其文化内涵,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 陈炳坤
    • 摘要: 冯梦龙的“三言”故事深受民众喜爱,影响广泛,对于闽南歌仔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俗文学丛刊》中的五部闽南歌仔册“三言”题材为文本,探究闽南歌仔册“三言”题材中的通俗性、传奇性、喜剧性和真情实感的表露四个方面的审美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闽南歌仔册的审美特征。
    • 阳达; 唐林
    • 摘要: “三言”中虽然提及具体茶事的内容不多,但细究起来,里面包含了丰富的茶文化,而且能将传统的茶文化与小说叙事与人物塑造相结合,服务于作品整体的艺术性。“三言”中对茶文化的描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凸显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拓展了叙事空间。通过对“三言”中茶文化的研究,可以窥见冯梦龙在情节上的精心安排,让作品的内容更加独具一格。
    • 武兵
    • 摘要: 一、开悟武术人的“三言”三通:通人情,通世故,通礼仪。三省:得失之省,利害之省,进退之省。三舍:舍的气度,舍的智慧,舍的境界。三爱:爱国,爱家,爱自己。三己: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三情:亲情,友情,爱情。三部曲:立志,工作,成功。三箴言:谦虚,勤奋,思考。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三大悲哀:遇良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人生三原则:实力,思维,机遇。
    • 向朝莉
    • 摘要: 以互文性视角解读“三言”,可以发现“三言”中的官家女形象与宋代话本的女性形象在性格表现上有互文性关系。在“三言”文本内部,这些官家女形象在家世、外貌设定方面体现出互文性。“三言”中塑造的官家女形象有体现晚明社会进步的婚恋观、表现对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诉求、让不出闺阁的官宦女子成为文学的新主角的积极意义,也存在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禁锢的局限性,这样的两面性是冯梦龙矛盾的女性观的体现。
    • 陈丽妍; 赵小艳
    • 摘要: 明代图书出版事业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史上公认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天启之后,出版业更是盛极一时,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问世,是冯梦龙应商贾之请进行编纂的结果。“三言”的成功在于冯梦龙在编纂过程中精准地捕捉到受众的心理和需求。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始于德国,80年代中期传到中国,并引起学界的强烈反响。该理论强调读者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其中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视野交融”等核心理论与“三言”中体现出的冯梦龙的编辑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排除政治经济等若干外在因素,仅从编辑与读者的单线双向关系这一维度展开,旨在对冯梦龙编辑思想及编辑策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蔡林波
    • 摘要: 关于"庖丁解牛"的思想内蕴、 逻辑理路及文体修辞,学界至今存在误读.该寓言主题意在"以道解物":祛除"物"及"形名"遮蔽,使"道"及其精神得以显现和运作,以实现养生天下万物百姓之目标.究其意象,"庖丁解牛"实质是对"心斋坐忘"精神活动的喻像表达,其中寓含着《洛书》象数的天道运行图式;"解牛"的方法论机制,亦非"技"的"分割"或"分解",而是基于"合解"(游刃)的思想方式,来消弭形名"有间"及其造成的生命本真性丧失.在书写笔法上,文本则运用"三言"构筑整体脉络,使文体修辞与思想内容达至高度嵌合.
    • 张文静
    • 摘要: 相思是古代文学历久弥新的主题,男女双方相爱却无法相见,这一情感从先秦至明清不断被书写至文学作品中,从四言诗到五七言再到明清小说,随着篇幅的增长,相思的描写也逐步细致与生动。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鼎盛,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中书写的“相思”情节,不仅是“相思”母题的延续,还是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风气的展现。对于“相思”母题的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观照文学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