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
古画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华人世界、文史博览、收藏.拍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发展论坛等;古画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窦忠如、何家弘、何家弘1234等。
古画
-研究学者
- 窦忠如
- 何家弘
- 何家弘1234
- 李建华
- 聂胜
- 代钰洪
- 何家弘12
- 冰夫
- 刘伟华
- 周春香
- 张军
- 张加万
- 张怡
- 张胜平
- 彭春霞
- 徐朝辉
- 文礼
- 李烈初
- 杨静
- 沈歆
- 滕俊楷
- 王国勇
- 石天
- 秦悦
- 董韦1
- 蔡秉旋
- 郑玛娜
- 闫丽霞
- 陈锦言
- 马伟
- 丛林
- 乔洪涛
- 于佳卉
- 任田(文/图)
- 何家弘12345
- 何捷
- 何文峰
- 何洪源
- 余平
- 佟刚1
- 佳音
- 侯妙乐
- 倪娜
- 傅树清(图)
- 元浩
- 关捷
- 冯新广
- 冯骥才12
- 刘和平
- 刘国俊
-
-
骆阳
-
-
摘要:
在“VR+ 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内容向虚拟现实移植,通过三维建模,移入引擎,还原成一个虚拟场景,模拟在该场景的活动路径,添加交互内容,使古画作品真实可视化,将古代画家描绘的风景、场景、事件进行虚拟还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画中游览,回到过去,通过交互系统,将新媒体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通过新媒体将艺术品进行传播,让画作动起来,向用户传播人文、艺术及历史知识。
-
-
利维
-
-
摘要:
前段时间,吉林省博物院的“伊人如月翠黛梨花”仕女画专题展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不约而同聚焦女性主题古画。古画中的“她”,仅仅是艺术家眼中的想象吗?她们的独立性事实上已超越道德与美学,且以更为多元的人文与艺术视角成就其自身。
-
-
静熙
-
-
摘要:
一位富翁收藏了一幅珍贵的古画,价值连城。一天,富翁意外丢失古画,他请侦探大V帮忙寻找。富翁为大V提供了5位嫌疑人,这一重要信息对破案帮助很大。大V对案发现场进行一系列侦查后,发现了三条线索:线索一小偷在地板上留下的脚印。
-
-
王霞
-
-
摘要:
意境是传统艺术的营造方式.它通常出现在抒情性作品中,因此具有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两大意义.从古人诗词和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山水结合与留白处理是意境的两大特点.意境常与审美连在一起,意境是内在,审美是外化,从古诗、古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与审美的结合,体验诗人和画家含蓄的情感波动.
-
-
代钰洪
-
-
摘要:
张大千是中国绘画历史中的巨匠,其在绘画、书法领域造诣颇深,并且对于古画的欣赏、收藏和鉴定上也有极高水平,在他收藏的古画藏品中,大量古画通过张大千之手鉴定或售出,有不少作品流于海外,为西方学者理解中国画中的意境和研究中国画的技巧提供了重要材料,为促进中国画在西方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
-
代钰洪
-
-
摘要:
张大千是中国绘画历史中的巨匠,其在绘画、书法领域造诣颇深,并且对于古画的欣赏、收藏和鉴定上也有极高水平,在他收藏的古画藏品中,大量古画通过张大千之手鉴定或售出,有不少作品流于海外,为西方学者理解中国画中的意境和研究中国画的技巧提供了重要材料,为促进中国画在西方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
-
苏宜
-
-
摘要: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古画2021年7月央视10频道考古公开课“考古中的锦绣年华”节目中,主讲人纺织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亚蓉先生展示了一幅色彩绚丽,形象生动,集科学、艺术、神话、民俗为一体的北宋古画:七仙拜月(图1)。画面上部是北斗七星,形状比例相当准确。
-
-
雷添淇
-
-
摘要:
有6件文物藏品:古书、银饰、木雕、瓷器、古画、古琴.每件文物的制作年代各不相同,从左至右,按年代最早至年代最晚依次排序展览,已知的排序条件信息如下:(1)木雕的年代早于古琴;(2)如果银饰的年代早于木雕,则瓷器的年代早于古画和古琴;(3)如果木雕的年代早于银饰,则古画的年代早于瓷器和古琴。
-
-
宋永祥
-
-
摘要:
学术界目前关于顾炎武的画论鲜见专门研究之作,其《日知录》论古画,可以"重事轻文"与"经世致用"概括之,其中前者为外在表征,后者为内在追求。亭林画论之提出有其时代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同时亦有其局限性。作为明清异代之际重要的学者,其古画理论值得重视;而通过对顾氏论画态度的分析,也能在一定程度促进对其思想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
-
-
洪超
-
-
摘要:
腾讯视频播出的文物科普类短视频节目《此画怎讲》构思精妙、制作精巧,根据传世古画描绘的情景进行合理发挥,让画中人“开口说话”,丰富多彩又趣味横生,以充满亲和力的表达,阐述出古画的文化内涵,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
-
杨静
-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发展论坛》
| 2012年
-
摘要: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应当成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古画临摹是中国传统的书画制作技艺及艺术表现形式,但由于难以达到作品的"独创性"要求,临摹复制者无法获得著作权法保护,致使巨大的商业利益在临摹复制者及传播者之间并未得到公平的分配,相关权利义务关系亟待法律规制.本文从古画临摹复制相关产业链条的利益格局入手,探讨现代著作权法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追溯著作权法发展历史,提出用邻接权来保护古画临摹复制,并对古画临摹复制者邻接权保护制度试做初步探讨.这样做有利于规范和保护古画临摹行为,避免长期以来因得不到法律的承认而造成的混乱状态,营造尊重和保护优秀文化传统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进而起到活跃艺术市场、弘扬传统文化的效用.